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的竞争(10年前那一轮新媒体泡沫)
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的竞争(10年前那一轮新媒体泡沫)(来源:Olivier Bonhomme)无论是电子杂志,还是博客、手机报、微博都是围绕这个最大的漩涡产生的阵阵涟漪。(来源:Olivier Bonhomme)那一轮新媒体是做电子杂志,准确地说,是以FLASH动画为基础,融入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的数字化互动杂志。媒体变局一直在发生。传统媒体的弊端在互联网面前暴露无遗:许多钱没有花在内容生产本身,而是花在砍树——印刷,花在汽油——运输上。我们拍脑袋想,都觉得旧媒体会被革命,不断地有新技术带动新的模式,来完成这场新陈代谢。
(来源:Olivier Bonhomme)
10年前,纸媒门口有一头巨兽杀气腾腾,感觉冲进来就能将瓶瓶罐罐彻底打碎。
猪八戒的创始人朱明跃曾聊到,10年他感觉纸媒马上要被杀死了,于是他在2006年10月辞去重庆晚报首席记者工作出来创业。
风口起来时,惊人相似,10年前那一轮新媒体热潮与现在其实很相似,资本、明星聚集,各种媒体闪亮登场。但那些新媒体不但没有杀死纸媒,而是自己早早死掉了。
(来源:Olivier Bonhomme)
那一轮新媒体是做电子杂志,准确地说,是以FLASH动画为基础,融入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的数字化互动杂志。
媒体变局一直在发生。传统媒体的弊端在互联网面前暴露无遗:许多钱没有花在内容生产本身,而是花在砍树——印刷,花在汽油——运输上。我们拍脑袋想,都觉得旧媒体会被革命,不断地有新技术带动新的模式,来完成这场新陈代谢。
无论是电子杂志,还是博客、手机报、微博都是围绕这个最大的漩涡产生的阵阵涟漪。
(来源:Olivier Bonhomme)
没有纸张和印刷费用,没有物流费用,没有刊号的限制,这一切让资本对电子杂志寄予厚望。
宏碁、联想投资和招商局三家联手向Xplus注资450万美元;IDG向Poco投了2000万美元;凯雷向电子杂志平台Zcom投资1000万美元,2006年Zcom平台上的电子杂志订户数量达到五百万,远远超过了传统期刊的发行量。2006年,媒体披露的电子杂志吸引投资超过1亿美金,在当时算是天量。
而且,明星开办电子杂志也形成潮流:2005年,杨澜创办《澜LAN》,其后又上线了姐妹刊《天下女人Her Village》。2007年,陈鲁豫创办《豫约》。随后,徐静蕾推出《开啦》,半年后总阅读量突破一亿。
(来源:Olivier Bonhomme)
但是,无论是Zcom、Poco、Xplus、《澜LAN》等都纷纷折戟,电子杂志整艘大船都沉没了。
人们甚至已经很难再想起这一轮泡沫。
《人类简史》中说,承认自己无知是靠近事实与真理的重要前提。每次在泡沫中都有人高呼看到了新大陆。你也可以兴奋与惊喜,但你必须努力判断哪些是虚妄,哪些是真实。
现在想起来,杨澜、陈鲁豫、徐静蕾都是强“IP”,为什么会做不下去?许多电子杂志,内容比我们现在的许多著名的微信公号做得还要优质。电子杂志平台的构想也对,放在现在就是微信公共平台或今日头条。
但是,电子杂志不能往前进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生存的土壤。2006年时,智能手机还未普及。苹果1代也是2007年才推出,所有的电子杂志还是基于PC来设计的。当时的整个互联网用户、网速、手执终端都难以支持电子杂志的高速发展。甚至包括支付,也让当时电子杂志的赢利方式受到诸多限制。
(来源:Olivier Bonhomme)
由此,技术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决定着一个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但我们现在又处于一个技术大爆炸的时代,技术不断会有突破,均势不断地被打破。
所以,现在许多新媒体其实都得小心,都必须小心技术带来的变化。
比如,AR(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CR(影像现实)、无人机(航拍)、机器人写作等等,都会重新定义新媒体。再过5年,我们回看现在的新媒体形态,也许会觉得现在的体验也很low。
总之,所谓新媒体的发展,是日日新,月月新,拐点还很多,这场比赛还会漫长。
当然,优质内容的生产者,永远稀缺。我认识一个人叫雾满拦江,他很能写,博客时代写,微博时代写,现在做微信公号也做得很好,他总能写出有价值,同时也让人读起来很舒服的东西。同样,和菜头也一样。写作看似没门槛,人人能写,但真正写得好的人并不多,也是一门手艺。同样,吴晓波与罗振宇,没做公号之前,一个是非常优秀的财经作家,一个是被低估了的非常有思想的电视人。
相信美好的事物一定会发生的逻辑就是,对于新媒体进化来说,工具的改变是为了让最优质的内容提供给读者。
风起云涌一时美,沉淀自己才是真。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黄桷树财经:treenew1983;欢迎自荐与推荐采访企业,请加微信号huhao1226,我们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