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风土人情(记忆中的石板滩)
客家人风土人情(记忆中的石板滩)又看见了这种老铺面,只是好像没有卖东西了,以前石板滩老街上的铺面基本上都是这种,门是木板一块块拼起来的,只是现在剩下很少了这里就是写族谱写祖先神位的,画面中的老阿婆不知道在看着什么,也不知道老阿公跑哪里去了,应该是到对面川茶铺喝茶去了吧!上了栅子口,就看见了这个老建筑,就是火神庙(关帝庙),稍微有些破败,但是屋脊上的雕塑和屋檐下的木雕仍然显示着火神庙当年的风光火神庙一角再往前走就看见了卖脚锄(锄头)和脚锄把的,还有担杆(扁担),那个锄头应该是铁匠自己打的吧。记得以前石板滩老街很多家铁匠铺,每天叮叮当当,现在基本上找不到了
记得小时候,每天都和家婆一起去赶场,今天逢石板滩,明天就逢新店子(泰兴)或者廖家场(清泉)。客家人在各个场镇,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卖自己富余的东西。不久前,我又去赶了一次场。
赶场我走的桥这边,要先过栅子口,发现这里和以前相比,没有什么太大变化,还是那么古朴
这里是栅子口上坡处一户住家户,房子仍然是以前的样子,土木结构,可以看见里面墙壁的斑驳,久经风霜,墙上糊的子泥巴已经慢慢脱落,露出了里面的竹子编的笆子。
房子是两层楼,抬头就可以看见上方木方做的梁,历经数年,仍然那么坚固
上了栅子口,就看见了这个老建筑,就是火神庙(关帝庙),稍微有些破败,但是屋脊上的雕塑和屋檐下的木雕仍然显示着火神庙当年的风光
火神庙一角
再往前走就看见了卖脚锄(锄头)和脚锄把的,还有担杆(扁担),那个锄头应该是铁匠自己打的吧。记得以前石板滩老街很多家铁匠铺,每天叮叮当当,现在基本上找不到了
这里就是写族谱写祖先神位的,画面中的老阿婆不知道在看着什么,也不知道老阿公跑哪里去了,应该是到对面川茶铺喝茶去了吧!
又看见了这种老铺面,只是好像没有卖东西了,以前石板滩老街上的铺面基本上都是这种,门是木板一块块拼起来的,只是现在剩下很少了
这个铺面的屋檐很大啊!
其实仔细看,石板滩老街两边还是铺有很多条石的,以前老街路面全部都是石板,特别有韵味
没想到在老电影院外面还是铺的石板
老街铺面屋檐下的雕花
这个图片是以前的,现在那个地方的这个雕花已经没有了,看样子是脱落了,真是非常可惜
快到棉花巷的时候,看见很多老阿婆卖自己家里的草药,以前这里好像是老观音,可惜后来拆了
现在的棉花巷依然有弹棉花的,但是早就是机器化了,再也看不见以前那弹棉花师傅背着棉花弓在那里了,也听不见那一阵阵悠扬的弹棉花声!
外面菜秧市的卖竹编的,我又不买,也不好意思过去拍
老菜市的两棵老树,以前老菜市是学校,后来改成了菜市,那老树旁边不远就是以前的南华宫,里面以前还有唱戏的,可惜的是现在早就没有了
走了不久就到了文昌宫,现在作为老年活动中心,这样也好,总比拆了好,但是旁边小屋里面仍然供着菩萨,有个老阿婆在那里,她告诉我一句 文昌宫七大庙 ,我也不太懂,应该是说以前石板滩有七个大庙吧!
不知不觉又到了这李天鹅蛋这里,记得以前每次赶场都要让大人买一串天鹅蛋吃,不然舍不得走,这里也仍然像以前一样那么热闹!在不经意间就快要走到老街的尽头了,再往前走就是以前的 上南海 的位置了,然后就出了栅子口
远远再来一张
图文/成都东山客家人 阿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