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小上海的是哪里,曾经的小上海
号称小上海的是哪里,曾经的小上海同很多沿海城市一样,烟台的故事,始于大海 。烟台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它保守,却不古板,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城市氛围,内敛而深厚。Ordinary Yantai可能许多人感觉,一线城市着急忙慌地生活节奏,并不适合这个海滨小城。烟台人更注重文化与内涵,希望来到小城的人们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共鸣与归属,有如世外桃源一般。在烟台的公交车上,如果你不舒服或者不慎晕倒,一不小心可能就会登上第二天的新闻头条。热心的公交司机和乘客会以最快的速度把你送到医院,因为这座城市的座右铭就是,助人为乐!
如果有一个“又土又洋”的城市评选,你会投票给哪里?作为一个烟台人,我或许会投自己家乡一票。
这里的“土”,是来源于很多接地气儿的习俗和文化,而“洋”源于它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气候环境。
在超一线城市占领人们目光的日子里,烟台作为后浪城市中一座普通的港口小城,平凡却又带点儿特色,带着“又土又洋”的标签,在时代的小船上颠簸前进。
“平凡”的烟台
Ordinary Yantai
可能许多人感觉,一线城市着急忙慌地生活节奏,并不适合这个海滨小城。烟台人更注重文化与内涵,希望来到小城的人们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共鸣与归属,有如世外桃源一般。
在烟台的公交车上,如果你不舒服或者不慎晕倒,一不小心可能就会登上第二天的新闻头条。热心的公交司机和乘客会以最快的速度把你送到医院,因为这座城市的座右铭就是,助人为乐!
烟台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它保守,却不古板,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城市氛围,内敛而深厚。
同很多沿海城市一样,烟台的故事,始于大海 。
老一辈的烟台人深谙这个道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烟台靠海,自然渔民多了起来。每天起来捕捕鱼,吃吃海鲜,卖卖渔货,想想这日子也挺仙儿的。
当然,勤劳质朴的烟台人也想过上好日子,经过了百年的朝夕努力,烟台渐渐发展成一个小港口。人多了,货多了,经济起来了,列强也觊觎上烟台这块风水宝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烟台成为山东首个开埠的海港城市。CCTV9曾经播放过《烟台开埠》的纪录片,详细介绍了开埠的始末(比我说的权威)。
开埠带来的经济冲击,推着这个不紧不慢的小城一路狂奔。
烟台,也曾辉煌过。
上一个世纪的风雨烟云,像一卷卷老胶卷一样留在了烟台。百年之后,我们漫步朝阳街头,会有一种穿越到西洋小镇的感觉,依稀可见当年这座城市如何在历史的夹缝中生长。
烟台山、朝阳街、所城里、东炮台、毓璜顶、养马岛、蓬莱阁……写不完的烟台地标背后都有着长长的故事。
如今,知足常乐的烟台人,一旦闲下来,就会发现有很多事儿可以做,搞搞文化活动,传承一下历史节拍,烟台渔灯节、福山雷鼓、海阳大秧歌、栖霞八卦鼓舞、花饽饽、面塑等老一辈的传统习俗遍地开花。
在这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可能更甚于关注潮流文化的发展。
走在街头,随处可见穿着朴素的烟台人,中规中矩,不张扬。偶尔有几个前卫的年轻人,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这种与众不同氛围在二线城市中确实挺稀罕。
但是,烟台也有它“洋气”的一面。
以前采访过一位香港的老记者,我问他,您对烟台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老记者想也没想回答道,烟台葡萄酒。
走向世界的烟台葡萄酒,在世界市场上有着一席之地。
1892年由爱国华侨张弼士创立的酿酒公司,如今已有百年历史,这百年间,令它名声大噪的条件,除去规范化的管理,自然是烟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北纬37°的城市有很多,但是沿海的唯一性,决定了这个小城的不平凡。
除去葡萄酒,一举创下多个世界第一的“蓝鲸1号”也是made in Yantai。
当你经过夜晚的滨海路,你会发现,海平面有一艘终日明亮的轮船,凑近了之后,你会发现这是一座海洋牧场,它有着一个漂亮的名字——“海上花”。
烟台用它自己的方式“洋”着。
“土”也是它,“洋”也是它。今天的烟台已经是一座崛起的全新城市。如今,外地人嘴里的烟台,更多的是宜居、惬意,在一线城市的紧张氛围衬托下,烟台就是海子笔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现实写照。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烟台人这个标签,可以像上海人、北京人那样深入人心,将历史赋予我们光芒点亮,迎着发展的浪潮而不灭,成为每一个烟台人的骄傲。
END
如果你有想分享的
可以联系我们
· 烟台时尚街拍 ·
VX公众号|ytssjiep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