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成渝铁路通车多少年:成渝铁路70年13小时

成渝铁路通车多少年:成渝铁路70年13小时成渝铁路西起四川成都,经龙潭寺、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荣昌、大足、永川、江津、铜罐驿,东抵重庆,全长505公里。北接宝成,西连成昆,南通川黔,东与襄渝铁路衔接,并与长江水运相通,是连接西南、西北、华中和中南地区的重要铁路干线,1950年6月15日开工,1952年7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在成渝铁路修好之前,孙贻荪没有到过成都;而第一次到达成都,是跟着铁路修建部队,一边修路一边走,“成渝铁路修到了成都,我也就从重庆走到了成都。”今年90岁高龄的老成渝线修路人孙贻荪说。风雨70年,成渝铁路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不断演化,蜕变,两地间从一条成渝铁路到现在“三线并生”,再到联结世界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带动的不仅是“城”与“圈”的互联互通,更为建成新的增长极注入新动能。70年前修成渝铁路修建者两年一步一步从重庆走到成都

车轮滚滚,汽笛长鸣。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建成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修建的首条铁路。正是这条铁路,打破了四川盆地蜀道难的局面,将重庆和成都连点成线,让两地开始融入全国。

成渝铁路通车多少年:成渝铁路70年13小时(1)

成渝铁路线路走向示意图。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70年前的今天,重庆菜园坝火车站、成都火车站广场,红旗飘扬、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人们共同见证了成渝铁路全线通车。这条铁路极大地带动了川渝经济发展,为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打下基础。

风雨70年,成渝铁路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不断演化,蜕变,两地间从一条成渝铁路到现在“三线并生”,再到联结世界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带动的不仅是“城”与“圈”的互联互通,更为建成新的增长极注入新动能。

70年前修成渝铁路

修建者两年一步一步从重庆走到成都

在成渝铁路修好之前,孙贻荪没有到过成都;而第一次到达成都,是跟着铁路修建部队,一边修路一边走,“成渝铁路修到了成都,我也就从重庆走到了成都。”今年90岁高龄的老成渝线修路人孙贻荪说。

成渝铁路西起四川成都,经龙潭寺、简阳、资阳、资中、内江、隆昌、荣昌、大足、永川、江津、铜罐驿,东抵重庆,全长505公里。北接宝成,西连成昆,南通川黔,东与襄渝铁路衔接,并与长江水运相通,是连接西南、西北、华中和中南地区的重要铁路干线,1950年6月15日开工,1952年7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

成渝铁路通车多少年:成渝铁路70年13小时(2)

西南铁路成渝线沿线车站略图。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两年的时间,修完一条铁路。”孙贻荪老人说。1950年的6月15日,自己正在操场出操,突然就被领导叫去到西南军区报道。直到走到了现场,他才突然反应过来,自己是被叫来修铁路的。

在成渝铁路的修建工作中,孙贻荪担任的角色十分重要,他要协调整个铁路修建工作的进展,也要参与铁路工作的修建,是西南军区军工筑路队第一纵队直属二团参谋。

“我担任见习团参谋,上午半天参加劳动,下午半天协调各项工作。”孙贻荪老人说,那个时候修建铁路,没有大型机械,修路全靠钢钎、二锤和自制的炸药。修建铁路前期,每顿饭几乎都只能吃南瓜,后来领导批准补贴,每人每天补贴1角8分钱,自己和部队的同志们才能隔三差五吃到一顿肉。

而在成渝铁路修建的过程中,让孙贻荪老人最感动的是,修铁路所需枕木都是由沿线群众捐献的。

成渝铁路全长505公里,有60个车站;筑路的主要材料中,钢轨55997吨,枕木达128万多根。“得知要修铁路,沿线人民当时将香樟、楠木等名贵木材都捐献出来。”孙贻荪回忆说,有的农民将木材抬到工地后,不留姓名、不等收款就走了。

成渝铁路通车多少年:成渝铁路70年13小时(3)

1952年“七一”成渝铁路通车。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举行了通车典礼。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完全采用国产材料,由中国人民自己建设起来的铁路。孙贻荪当时被特批领到了“摄影记者证”,虽然是普通的“绿条条”,却十分珍贵。他拿着相机,在主席台上拍下了这一幕幕历史画面。

“现场有30万多人的方阵,从成都火车北站到人民北路,满满的一片全是人,西南民族学院的学生还表演了舞蹈,火车汽笛响起的时候,大家都高声鼓掌欢呼。”孙贻荪说,“能够参与成渝铁路的修建,是我这一生的荣幸。”

70年后驾驶成渝动车

司机一小时从重庆“飙拢”成都

“我的父亲从小跟着祖父跑车,父亲做了火车司机后,我又跟着父亲跑车,现在我也成了火车司机,我们三代都在铁路上‘跑’。”李治刚说。

70年前的今天,成渝铁路通车,李鸿升是拉响汽笛的第一人,那时,蒸汽机车时速30公里左右,从重庆坐火车到成都,需要13个小时左右。

成渝铁路通车多少年:成渝铁路70年13小时(4)

“巨人”号和“和谐”号相会。刘仁权 摄

2020年12月24日,成渝城际铁路达标提质提速,李治刚拉响嘹亮的风笛,驾驶复兴号动车组由沙坪坝站开往成都东站,列车时速350公里,重庆到成都,只需62分钟。

这是李治刚最骄傲的时刻。他的爷爷李鸿升是成渝铁路开通时拉响汽笛的第一人,父亲李国方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几个时代。从时速30公里到350公里,祖孙三代火车司机,见证了成渝铁路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奇迹。

在成渝铁路线上,李鸿升驾驶过胜利型、解放型、前进型蒸汽机车和东风型内燃机车,于1977年退休。1979年,李治刚的父亲李国方接过祖父手中的“接力棒”,从车辆检车员转岗成为一名火车司机。

“开蒸汽火车不仅要技术,也要力气。”驾驶室内三个人,一人负责操纵机车行驶,一人铲煤,一人瞭望和监控。“铲煤最累,一铲子下去,得将几十斤煤铲进锅炉。驾驶位就在锅炉旁,夏天得忍受五十多摄氏度的高温,衣服全湿透;冬天要探头瞭望信号灯,窗户必须敞开,冷风呼呼往里灌。”李国方回忆道。

成渝铁路通车多少年:成渝铁路70年13小时(5)

80年代初期,列车餐车工作人员为旅客供应盒饭。重客供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铁路改造提速正式拉开帷幕,李国方驾驶的火车机型,也不断升级换代。1998年,蒸汽机车退出历史舞台,他开始驾驶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那个时候,电力机车走成渝铁路,全程需要七八个小时。

李国方退休后,儿子李治刚继续接力成为一名火车司机,在成渝两地之间值乘列车。随着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2015年,成渝高铁通车,李治刚成为第一批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司机中的一员。

成渝铁路通车多少年:成渝铁路70年13小时(6)

2007年,成渝两地开行“先锋号”列车。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2020年12月24日,成渝高铁迎来了全面提速,“复兴号”在全线投入运营后,时速从300公里提升到了350公里。李治刚有幸成为首发司机。“从蒸汽机车时速40公里左右,到今天的时速350公里。我们圆了爷爷那辈人的‘铁路贴地飞行梦’。”李治刚说。

李治刚坐在驾驶室内,再也不用像爷爷和父亲一样,要探头出去瞭望信号灯。靠着先进的GSM-R无线通信传输列车控制信息,他就能准确判断前方路况。

通车70年,成渝铁路线上由黑烟滚滚的蒸汽机车,到动力更强更环保的内燃机车、现代化的电力机车,再到现在智能化的“复兴号”动车组;速度从30公里/时,到70公里/时、120公里/时、350公里/时;时间从13个小时、8个小时、4个小时,到62分钟……

经历了多次创新发展,这条线上的列车在变化,速度在变化,运行时间在变化,从一条成渝铁路发展到现在“三线并生”。未来,成渝间还将建成第四条大通道——成渝中线高铁,成为我国建设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等级高速铁路。

70年从开通到运营

成渝铁路活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速度之变,带动着两地经济、产业、社会、人文之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能。

成渝铁路沿线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贯穿四川盆地的成渝铁路,不仅把重庆、成都及沿线10多个城市串联起来,还将西南地区与全国各地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来自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2021年成渝铁路货物发送共计386.6万吨,货物到达共计2122.1万吨,以煤炭、钢铁等大宗货物为主,粮食、石油、化肥等民生物资为辅,涵盖主要生产及生活物资。

成渝铁路通车多少年:成渝铁路70年13小时(7)

重庆、成都标志性建筑物(资料图)

2011年3月19日,首趟中欧班列从重庆团结村始发,揭开了我国开行中欧班列的序幕。

2022年6月30日,成渝两个城市开行的中欧班列突破两万班。如今,中欧班列已成为世界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运时短、成本低、运能大、零接触的独特优势,积极发挥着国际枢纽通道的规模效应和对产业、贸易的集成带动效应。

成渝铁路通车多少年:成渝铁路70年13小时(8)

中欧班列(成渝)首列 龚浩月 摄

作为中欧班列开行最早、运行最稳定、影响力最大的川渝地区,从2021年1月1日起,开出的中欧班列有了一个共同的品牌——中欧班列(成渝)。它翻开了中欧班列发展新篇章,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动力。产自重庆的笔记本电脑、家电、服装,产自成都的家电、花木等,通过中欧班列(成渝)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成渝铁路以及与之接轨的国内国际大通道,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积极融入到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格局中。

成渝铁路通车多少年:成渝铁路70年13小时(9)

2022年7月1日,是成渝铁路建成通车70周年纪念日。当日,重庆北站的青年员工在候车厅快闪《唱支山歌给党听》。邹乐 摄

成渝铁路的变迁,就是川渝发展的缩影。

20世纪90年代,车上的乘客不少都是铁路沿线的农民,大家肩挑背驮,带着各种土特产在沿线售卖。

现在,有不少是往返成渝两地的商旅客人,他们通常只携带一部手机、一个背包。

7月1日,10点12分G8612次复兴号列车从重庆北站驶出,开往成都东。乘客张先生一边看着列车上纪念成渝铁路通车70周年的表演,一边感叹自己有幸能见证这个时刻。“我以前在成都读大学,每次跟同学到重庆去玩,都要慢慢地摇上几个小时。现在我处理一个文件的时间,就能到成都了。”

张先生在深圳工作,他的公司在重庆和成都有业务,每个月自己都会到成渝两地出差。“时空距离的缩短,对我这样的出差人是最大的便利,现在只要上午在成都忙完工作,就能安排下午到重庆的行程,一天可以处理完两地的业务,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带来的机遇是实实在在的,张先生表示。

可以说,从最初的成渝铁路到如今正在打造的成渝中线高铁,再到两地正大力共建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便捷的交通带动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活跃,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重庆发布

文字:胡虹 越倚航(实习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