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夺位过程:为何说武则天夺后位
武则天夺位过程:为何说武则天夺后位《新唐书》记载:皆曰,后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公主之死实际上是武则天干的,她在皇后走了之后就将女儿捂死,然后重新布置了现场,在昨晚这一切之后就迅速逃离了现场。之后武则天和李治一同相约去看女儿,没想到却只看到了女儿尸体,武则天的表现首先是一惊,然后询问有谁来过此处,婢女皆回答是皇后,最后武则天大哭。李治得知此事之后大怒,认为是王皇后除掉了自己的女儿。唐朝宫殿武则天之所以诬陷王皇后,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武则天想要将王皇后拉下马,自然要使些手段,二是王皇后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很少有做错事的时候,武则天左等右等都等不到王皇后犯错,于是就想了诬陷这一个招数。那么武则天的招数是什么呢?王皇后会因此而下马吗?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就是武则天长女之死疑案,之所以说这是一件疑案,是因为这件事的真相还没有找出,不过我们从史书当中可以做出分析。一个记载此事的是《新唐书》,此书认为是王皇后除掉了武
前言武则天在靠近皇后位置的过程中,充满了戏剧性,也走了很多跟头,不过也正是由于这些挫折,才给了武则天更多的经验,武则天夺后位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后宫之中夺后位,二是在朝堂之中夺后位。在后宫之中,对于武则天来说,唯一的对手就是王皇后,所以她想要千方百计的将王皇后拉下马。
武则天剧照
但是在拉王皇后下马的过程当中,武则天受到了一个教训,就是后宫和前朝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尽管王皇后没有武则天的皇帝宠爱,但是王皇后在前朝当中有很多的支持者,也正是由于这些支持者,所以即使李治再怎么宠爱武则天,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将王皇后废除而立武则天为后。
虽然前朝和后宫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在现在,这个关系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武则天时期,由于以往的历史经验较少,也就是唐朝之前妃子夺后位的故事较少,并且武则天也没有想到这一层,所以她在认识到前朝和后宫的联系时,一开始并没有那么深刻,更多的关注点在后宫而不是前朝。在走过了一段弯路之后,武则天逐渐认识到前朝对后位的决定程度有多大了,所以她一边在后宫继续操作,一边在前朝拉拢朝臣。
唐朝宫殿
一、武则天诬陷王皇后武则天之所以诬陷王皇后,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武则天想要将王皇后拉下马,自然要使些手段,二是王皇后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很少有做错事的时候,武则天左等右等都等不到王皇后犯错,于是就想了诬陷这一个招数。那么武则天的招数是什么呢?王皇后会因此而下马吗?
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就是武则天长女之死疑案,之所以说这是一件疑案,是因为这件事的真相还没有找出,不过我们从史书当中可以做出分析。一个记载此事的是《新唐书》,此书认为是王皇后除掉了武则天的长女。在这本书当中,记载了王皇后有一次去看武则天的长女,但是在王皇后离开之后,这位公主却去世了。
公主之死实际上是武则天干的,她在皇后走了之后就将女儿捂死,然后重新布置了现场,在昨晚这一切之后就迅速逃离了现场。之后武则天和李治一同相约去看女儿,没想到却只看到了女儿尸体,武则天的表现首先是一惊,然后询问有谁来过此处,婢女皆回答是皇后,最后武则天大哭。李治得知此事之后大怒,认为是王皇后除掉了自己的女儿。
《新唐书》记载:皆曰,后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
《新唐书》资料
如果按照《新唐书》的记载,那么从武则天的目的上来说是说得通的。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如果公主真是皇后所除,那么皇后很有可能被废,这对武则天来说是一个登上皇后之位的好机会;二是武则天在询问婢女的过程中问了一个关键问题:有谁来过,这个问题是一个致命问题,首先这个问题已经将武则天排除在外,这个问题明显是在问有哪些外人来过。
二是她知道此时只有皇后来过,正是嫁祸给皇后的一个好机会;三是看护公主的人非常多,也就是说皇后在看完了公主之后,就一定有人继续看守公主,所以公主是被长期监控的,别人很难有下手的机会,只有武则天和王皇后有单独见到公主的机会,所以此时武则天就更能嫁祸于皇后了;四是在十二年之后,坐上了皇帝宝座的武则天封已经过世的长女为安定公主,并且按照亲王的礼节重新厚葬,这件事也许能够看出武则天对于弑女的愧疚之情。
武则天雕像
除了《新唐书》这一个观点之外,还有其他的观点,有人认为真的是王皇后除掉了公主,有人认为是公主正常死亡,但是武则天利用了公主去世这件事做文章。但是不论怎样,因为这件事的发生,王皇后受到了李治的训诫,并且也由此更加的疼爱武则天。虽然王皇后的位置依然稳固,不过显然武则天也有胜算,就是得到了李治更多的爱。
二、走出寻求朝臣支持的第一步在寻求朝臣支持的操作当中,是李治带领武则天走出第一步的。李治作为皇帝,自然知道当皇后是需要有大臣支持的,作为李治当上皇帝最大的功臣,李治首先想到的是长孙无忌。于是李治就带这武则天一起找长孙无忌,想要让长孙无忌出来主持皇后换人。
《唐史十二讲》资料
但是即使是皇帝,在要求大臣办事的时候,也需要拿出点诚意出来,何况李治想要长孙办的事情有特别的私人,所以李治给了长孙两个好处,第一个将长孙的后代封为散官从五品,所谓的散官从五品在当时可是一个热门的项目,这个职位虽说没有多大权力,但是吃的是国家俸禄,并且可以还可以传给下一代。第二个是送给长孙很多的珠宝绸缎,虽然长孙贵为一品大臣的,位列群臣之首 ,但是当时上好的绸缎非常少见,更别说这种绸缎的珍贵之处了。
长孙是一个明白人,他见到皇帝不仅带来了武则天,还送了自己很多珍贵礼物,尤其是皇帝的言语之间有责怪王皇后无子、夸奖武则天有子的内容,所以长孙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但是长孙毕竟经过了两朝,是一个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老头,所以无论皇帝怎样暗示,他都只是含混谢过而已。就这样,武则天寻求长孙办事的结果失败了。不过武则天却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如果大臣不同意,就很难把王皇后拉下马。
唐朝上朝之地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更让武则天坚信如果不寻求朝堂势力,那么就不可能登上后位。武则天向皇帝报告称王皇后在宫中玩巫蛊之事。巫蛊在古代是有人信有人不信,所以怎样处理王皇后全凭皇帝的主观意志。但是皇帝此时不想得罪王皇后的家里人,于是就下令让王皇后远离无辜之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皇帝是碍于朝臣面子,才没有重罚王皇后。
总结武则天在走向皇后之位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但是这些弯路并不白走,武则天渐渐看到了前朝和后宫的联系,如果想要当上皇后,一是在后宫之中将现任皇后拉下马,二是在朝堂之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两者缺一不可。在经过了系列的失败之后,武则天渐渐的朝着这两个目标前进。
武则天的无字碑
虽然事情失败了,但是武则天手中依然有自己的决胜法宝,这就是李治的宠爱,不过皇帝的宠爱历来都是短暂的,武则天不知道自己还能被李治宠爱到什么时候,所以她对后位的夺取是非常急迫的。因为皇帝的宠爱就是武则天的一切,她既没有后宫的稳固地位,仅仅是一个昭仪而已,也没有朝臣的支持。所以武则天必须在李治还宠爱自己的时候夺取后位。
武则天是一个谋略不断的人,即使遇到了困难,也没有想到后退。难能可贵的是,她懂得收获教训,在看到长孙无意相帮时,在看到皇帝因为朝臣关系而减轻对王皇后巫蛊之事的处罚时,武则天没有做报复,反而从中得出了很多有用的教训,从中可以看出,武则天对后位的渴望,对权力欲望的不满足。
参考文献:
《新唐书》
《唐史十二讲》
《册府元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