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真的没有学过乘法口诀吗?一张九九乘法表再引争议
外国人真的没有学过乘法口诀吗?一张九九乘法表再引争议在黑板上画杠杠,杠杠交点的集合就是答案。于是有机智网友发问了,要是99乘以99,那岂不是画得手都酸了还没算出答案?图源:@猫der和饭饭的日常博主视频图源:@猫der和饭饭的日常博主视频上课时,她就简单小秀了一把23×32的乘法题,居然引得剑桥博士毕业的教授连连竖起大拇指,还非要下课让她留步仔细讲讲这门“东方神秘绝学”。那么这位教授是如何做乘法题的呢:
外国人算数不好,尤其是英国人,这一江湖传说由来已久。
好多在国外生活的朋友也是连连吐槽,超市收银员就没有“凑整”的概念。
比如说买6块钱的东西,给对方10块钱整钞和1枚1元硬币,对方就非要先把硬币退给你再给你4张1块钱。
前一阵子,一位名叫猫der和饭饭的日常的抖音博主就发了一个吐槽爱尔兰和英国人数学的视频。她惊讶地发现,爱尔兰和英国居然没有数学乘法表?
图源:@猫der和饭饭的日常博主视频
上课时,她就简单小秀了一把23×32的乘法题,居然引得剑桥博士毕业的教授连连竖起大拇指,还非要下课让她留步仔细讲讲这门“东方神秘绝学”。
那么这位教授是如何做乘法题的呢:
图源:@猫der和饭饭的日常博主视频
在黑板上画杠杠,杠杠交点的集合就是答案。于是有机智网友发问了,要是99乘以99,那岂不是画得手都酸了还没算出答案?
恭喜你,发现了华点。
外国真的没有乘法表吗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早在2015年,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教育大臣梅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同样也回答不出“9×8等于多少”和“11×12等于多少”的问题,引来网友的一片嘲笑。
堂堂首相和政府高官回答不了中国小学生都能脱口而出的问题,难道外国人数学真的这么差吗?连乘法表都没有?
其实确实有,历史记载最古老的数学乘法表还是4000年前古巴比伦人发明的,只不过他们的乘法表是以60为基数的,跟我们老祖宗在春秋战国时代发明的九九乘法表(一说算筹)并不一致。
图源:维基百科
1820年时,一位名叫约翰·莱斯利的苏格兰数学家还把乘法表扩展到了99×99,并推荐年轻学生们记忆50以内的乘法结果。
如今,英语国家普遍使用的乘法表都是12×12的表格,而国内通用的九九乘法表则是排除了类似于1×2和2×1这种共通结果的简化版本。
虽然有,但教育政策的不同却导致了各国的中小学未必会教授给学生们。
比利时、法国和西班牙网友发来肯定电报:
部分美国和加拿大网友发来否定电报:
但也有美国网友表示,每个地方教学情况不同,看来即使国家提倡教授乘法表,各大中小学的实践可能也有所区别。
至于英国的情况......
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2013年BBC播出了一部讲述了5名中国老师在英国某所中学进行教学试验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该纪录片一经推出即在英国引起不小的反响。
英国政府坐不住了,终于陆续从中国引进了一整套“数学教学秘籍”:《一课一练》、中国数学教材和九九乘法表。
2016年,英国教育大臣摩根发言称,所有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前必须能记下由九九乘法表改编、更适合英国人记忆的12×12乘法表;2020年,英国政府还要求全英推行乘法表测试(Multiplication Tables Check)以确保小学生们能够背下乘法表。
图源:英国政府官网截图
这一系列的数学改革成果究竟如何呢?
诚如@猫der和饭饭的日常这位博主所见,似乎就并不乐观了。
为什么英国不是每个人都会乘法表
英国也并非每一个人都不会乘法表的,尤其是政府大力推行乘法表之后。
小红书一位博主@老少女阿珂在听说了英国没有九九乘法表一事后,就曾经“考验”过她的英国丈夫乘法题,结果对方秒答并表示:英国小学生乘法表要背到12×12。
图源:小红书博主@老少女阿珂视频
应该说,还是有很大部分英国人是扎扎实实地学习并背诵了乘法表的,即使是在九九乘法表引进前。那么为什么还会有漏网之鱼的出现呢?
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计算器在学校的普遍使用。
博主@猫der和饭饭的日常也在自己另一视频中提到了这一点,在英国和爱尔兰考试都可以使用计算器。
虽然明文规定说只能携带能够解决简单函数的计算器,实际上学生们能带进考场的计算器甚至能够画出函数曲线。
图源:@猫der和饭饭的日常博主视频
图源:@猫der和饭饭的日常博主视频
这一说法同样得到了Quora网友的印证。
据称,在40年代或50年代以前,背乘法表这件事根本都不是一个问题,当时计算机又贵又携带不方便,大部分学生都只得乖乖背乘法表才能通过考试,直到科技带来了平价的小型科学计算器。
在美国,甚至SAT考试(美国高考)都可以携带计算器。有了这么便利的工具,即使刚接触乘法时能背下来,之后不用自然也就逐渐忘掉了。
正因为计算机如此普遍,英国部分学校可能根本就没有开展这一项内容的教授。
对此,另一位生活在英国南开普敦的网友是这样解释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学都不太流行教孩子们乘法表,因为他们认为学生们使用计算器就够了,没必要背乘法表。”
除了学校之外,家庭教育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据2019年YouGov网站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2000多名家长和学校辅导员的投票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都不能背下整个数学乘法表,仅有38%年龄在25到34岁之间的家长能够流畅地记起整张的乘法表。
对此,牛津大学的数学教授弗朗西斯·布朗认为,许多家长们都没有能力和信心去教他们的孩子乘法。
同时,2020年英国强制推行乘法测试的做法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部分家长赞成该项举措的同时,另一部分家长则认为此举会给孩子们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并形成拿不到100分或快速完成就是失败的错误观念。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如果家长本身都没有对孩子的乘法表记忆情况产生足够的重视,单凭孩子尚未成熟的自控能力想在课余时间、在家温习乘法表还是比较困难的。
正如那位英国网友所说的:
“The wheel is slowly turning and in the U.K. at least there is now a move back towards teaching tables at primary school. (改革需要时间,至少英国现在已经在朝着推崇小学教授乘法表的方向在努力了)”
不只是九九乘法表
到底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记忆乘法表还是不是必要的呢?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就九九乘法表在英国推行困难一事,实际上反映着中西教育观念的巨大差异。
在西方教育理念中,教师扮演的是辅助学习的教学——或者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助产士。
他们有责任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但并不是直接给学生们“下命令”,而学生们有权利和自由去掌握和主导整个学习的进程。
同时,西方的教育模式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并非记忆,这就跟中国人相信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不难想象到这样一个情景:即使学校推荐学生记忆乘法表,如果学生本人强烈反对,英国的老师们很可能也不会像中国的老师们一样让学生课后默写乘法表,或者叫上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因此,我们才能看到一些欧美网友在推特上表示自己不学乘法表或者高中了还背不下乘法表。
然而,2020年英国政府强制推行乘法表测试的举措却明显有着与西方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东方教育理念色彩,也就是强调老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且更注重学生们对知识的记忆。
这样看来,此举遇到推行阻力似乎也变得可以理解了。
中西教育理念根源于不同的文化土壤,确有很大的差异。英国的教育模式导致一代人基础算术能力有所欠缺是事实,中国的教育模式中的“填鸭式”教育和功利主义确也备受争议。
未来需要怎么样的教育方式或许还有待讨探。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