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乾夕惕年羹尧解释:年羹尧为何因夕惕朝乾
朝乾夕惕年羹尧解释:年羹尧为何因夕惕朝乾可是,年羹尧自恃皇恩,恃才自傲,忘记了功高盖主和“伴君如伴虎”的古训,他喜怒无常,杀戮任性,骄奢蛮横。史料记载,年羹尧“才气凌厉,恃上眷遇,师出屡有功,骄纵。”行文诸督抚,书官斥姓名,请发侍卫从军,使为前后导引,执鞭坠镫。在边疆时,蒙古王公和额驸阿宝见到年羹尧时必须跪拜。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尧第二次进京面圣,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隶总督李维钧、山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 特别是年羹尧平定青海的叛乱之后,雍正对年羹尧更加赏识,视其为“恩人”。为了把他对年羹尧的评价传之久远,要求世世代代都要牢记年羹尧的丰功伟绩。雍正说,“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对于二人的关系,雍正在谕旨中这样评价:“从来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尔之庆幸,固不必言矣,朕之欣喜,亦莫可比伦。总之,我二人做个千古君
我们都知道,在清朝的康熙雍正年间,年羹尧是个炙手可热、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进士出身,历任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后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集高官显爵于一身。特别是平定青海叛乱,叱咤一时,深得雍正皇帝的厚爱。雍正继位初期,朝廷有重大人事变动,雍正也征求年羹尧的意见,对年羹尧的所请奏章,雍正皆批“如所请”;对年羹尧保荐的人,吏部、兵部都特别重视,当做大事来办,一时号称“年选”。雍正赐给年羹尧荔枝,为了保鲜,让驿站派人狂奔,从京师到西安只用了6天,堪比当年“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贵妃。
然而,就是这么出类拔萃的人物,却因在一份贺表中将“朝乾夕惕”写成“夕惕朝乾”引起雍正的不满,被定了九十二条大罪,由抚远大将军降为杭州将军,进而被令自裁,亲族、同党或斩首或流放或贬谪,落了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结局。
据史料记载,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 的所谓“祥瑞”,群臣称贺。年羹尧也上贺表称颂雍正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但表中字迹潦草,把“朝乾夕惕”写成“夕惕朝乾”。
“朝乾夕惕”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但是,年羹尧在贺表中却将该成语的顺序颠倒了写成“夕惕朝乾”,虽然只是颠倒了一下顺序,含义并没有改变。但是雍正认为,年羹尧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说明年羹尧“每夜先想好,有所警惕、有所防备,以便白天去见皇上”是大逆不道,心存贰心。于是,雍正抓住这个把柄借题发挥,痛下杀手,更换了四川和陕西的官员,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乱。接着,解除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随后又革去杭州将军职,降为闲散章京,1726年(雍正四年)赐年羹尧自尽,年羹尧也成为雍正王朝第一起文字狱的牺牲品。
细观史料,年羹尧的发迹是在清康熙皇帝的时候,因为他“实心用事”“治事明敏”,用兵颇有韬略,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从词臣一路升任从一品封疆大吏。在雍正登基时,年羹尧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雍正对年羹尧厚爱有加,恩赏重用,多次对其叙功行赏,封三等公爵,世袭罔替;加太保衔、晋二等公;平青海后,进一等公,给一子爵令其子袭,外加太傅衔。雍正二年(1724年)八月,年羹尧进京入觐时,御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在雍正看来,自己有年羹尧这样的封疆大吏真是一生中的万幸,说如果有十来个像他这样的人,国家就不愁治理不好了。
特别是年羹尧平定青海的叛乱之后,雍正对年羹尧更加赏识,视其为“恩人”。为了把他对年羹尧的评价传之久远,要求世世代代都要牢记年羹尧的丰功伟绩。雍正说,“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对于二人的关系,雍正在谕旨中这样评价:“从来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尔之庆幸,固不必言矣,朕之欣喜,亦莫可比伦。总之,我二人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令天下后世钦慕流诞就是矣”。雍正视他与年羹尧的关系是“千古君臣之遇的榜样”。
可是,年羹尧自恃皇恩,恃才自傲,忘记了功高盖主和“伴君如伴虎”的古训,他喜怒无常,杀戮任性,骄奢蛮横。史料记载,年羹尧“才气凌厉,恃上眷遇,师出屡有功,骄纵。”行文诸督抚,书官斥姓名,请发侍卫从军,使为前后导引,执鞭坠镫。在边疆时,蒙古王公和额驸阿宝见到年羹尧时必须跪拜。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尧第二次进京面圣,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隶总督李维钧、山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
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对这些跪拜的官员,年羹尧却态度傲慢,安然坐在马上行过,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更有甚者,在雍正面前,他竟然十分骄横,行止失仪,“御前箕坐,无人臣礼” ,让雍正皇帝心生不满。雍正说:“年羹尧今日之功,岂能及鳌拜之大,而所犯之情罪,则甚于鳌拜。朕辗转思维,自古帝王之不能保全功臣者,多有鸟尽弓藏之讥。然使委曲宽宥, 则废典常而亏国法,将来何以示惩?”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当一个人喜欢对方的时候,在他(她)的心目中对方的缺点也是优点,当他憎恨对方的时候,即使是对方的有点也会让他(她)感到厌恶。年羹尧之死再一次说明,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居功藐上,正如《清史稿》所说,“隆、年二人凭借权势,无复顾忌,罔作威福,即于覆灭,古圣所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