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草间弥生 无限镜屋:波点偏执狂 Dots Obsession-Love Transformed into Dots 2006年多种版本的《无限镜屋》↓从裸眼3D涂鸦到4D电影,从器械游戏机到VR体验,科技的进步逐步挑逗着人们的感官。随着社会发展,艺术展览也“进化”到沉浸式阶段。沉浸式艺术作为新兴的新媒体艺术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使观者通过视、听、触、嗅等感觉,实现与智能化艺术品即时交互,以达到全身心的融入和沉浸的感官交流,进而得到高层次的审美享受。人类对于审美体验的追求体现在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上。圆点女王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早在1960年代就将沉浸式观展体验带给观众,他可能并未意识到,这意味着她创造了“将艺术作品打造为环境”的新概念,同时观众也变成了参与者,作品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无限的进行着崇高的重复。到了80年代,电脑开始普及,摄影和计算机带领艺术进入新时代,随之而来的互联网时代,逐步实

涵涵

现代社会发展的速度似乎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前一秒大荧幕上的科幻影像,后一秒也许就成为了现实。这其中不乏像《未来战警》中的“代理机器人”代替真人工作、社交,还有《头号玩家》里人们透过VR进入全息虚拟世界去游戏。沉浸到想象世界中的感觉吸引着人们不断向它靠近,那这种感受到底是什么样呢?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1)

电影《未来战警》讲述了未来人通过科技手段将思维、感官“传送到”机器人“替身”身上,通过机器人进行日常生活。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2)

电影《头号玩家》构建了未来的虚拟世界,人们通过VR技术进入虚拟世界进行游戏。

从裸眼3D涂鸦到4D电影,从器械游戏机到VR体验,科技的进步逐步挑逗着人们的感官。随着社会发展,艺术展览也“进化”到沉浸式阶段。沉浸式艺术作为新兴的新媒体艺术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使观者通过视、听、触、嗅等感觉,实现与智能化艺术品即时交互,以达到全身心的融入和沉浸的感官交流,进而得到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人类对于审美体验的追求体现在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上。圆点女王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早在1960年代就将沉浸式观展体验带给观众,他可能并未意识到,这意味着她创造了“将艺术作品打造为环境”的新概念,同时观众也变成了参与者,作品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无限的进行着崇高的重复。到了80年代,电脑开始普及,摄影和计算机带领艺术进入新时代,随之而来的互联网时代,逐步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对话,用技术直接创造的艺术不断地出现。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3)

1965年,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Yayoi Kusama)的《无限镜屋》(Infinity Mirror Room -- Phalli's Field)在理查德·卡斯特兰(Richard Castellane)美术馆开展。这间封闭房屋,面积约为25平方米,墙壁高度为8英尺。

多种版本的《无限镜屋》↓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4)

草间弥生 无限镜屋:波点偏执狂 Dots Obsession-Love Transformed into Dots 2006年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5)

草间弥生 无限镜屋:数百万光年外的灵魂 The Souls of Millions of Light Years Away 2013年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6)

草间弥生 无限镜屋:我对南瓜永恒的爱 All the Eternal Love I Have for the Pumpkins 2016年

2012年由伦敦艺术团体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打造的《雨屋》在伦敦首展,这又是一个融合奇幻与真实的沉浸式艺术作品,观众可以在“雨屋”里体验到一场不被淋湿的倾盆大雨。现在,这样的展览愈发常见,像Tundra团队为Brusov轮船定制的名为“My Whale”的艺术装置、TeamLab团队的《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等,相似的沉浸式展览逐渐进入大众的生活,观众不再仅仅是观赏艺术,而是可以介入艺术本身。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7)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8)

兰登国际用时4年创作《雨屋》,该作品于2012年在伦敦首次展出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9)

Tundra团队为Brusov轮船定制了一款名为“My Whale”的艺术装置,这艘轮船建于奥地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保留至今。如今轮船被改造成了一个艺术中心停靠在莫斯科河上方,轮船前部有一个视野开阔的空间,空间上方由全景天窗和六角形图案的拱形天花板结构组成。设计团队希望通过这个装置结合现代科技的全新方式,让人感触大自然和自然生物。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10)

Tundra Collective的另一个装置展“my whale(inner revision)”是通过一系列投影器,将彩色的光束投影到观展人周围的曲面墙上,配上鲸鱼的叫声,身处其中,曲面墙上由光引起的流动感,带给人的感观刺激就像在海里和鲸鱼一起游泳一样。

近日,日本艺术家村松亮太郎及其创意艺术团队NAKED Inc.打造的“寻梦海底两万里-深海之光沉浸式艺术展 ( AQUARIUM BY NAKED)” 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首次展出。展览的开幕将人们的注意力再次吸引到对新媒体艺术的关注与讨论。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11)

“寻梦海底两万里-深海之光沉浸式艺术展 ( AQUARIUM BY NAKED)”展览现场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12)

“寻梦海底两万里-深海之光沉浸式艺术展 ( AQUARIUM BY NAKED)”展览现场

作为 “AQUARIUM BY NAKED”北京首展,此次展览通过视觉技术和投影显示技术,搭配灯光、音响设备,给观众塑造了一个充满奇幻的海底世界。艺术家村松亮太郎介绍,展览是“一个没有完成的作品”,是一个“在不断进化的展览”,因为深海的世界是未知的,会有更多新的物种继续出现。基于此,他想表达通过对深海生命的认知和理解,人们也在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希望观众可以通过水的形式来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13)

“寻梦海底两万里-深海之光沉浸式艺术展 ( AQUARIUM BY NAKED)”展览现场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14)

“寻梦海底两万里-深海之光沉浸式艺术展 ( AQUARIUM BY NAKED)”展览现场

作为有着多重身份的公共新媒体艺术领域的探险家,村松亮太郎从未停止对未来艺术的探索。他和他的团队利用现有的东西,来创作全新的东西,并获得大众与商业的双重认可。大众在这样的艺术里,不只是欣赏,还会生发出发自内心的感动,进而融入,获得感染,从而进一步表达、创造。这一系列转变可能就是艺术的魅力吧,也正是这个魅力改变着世界。

正在兴起的沉浸式多媒体艺术,在中国仍处于等待腾飞的状态。中国大众对于空间互动、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材料媒介运用、观者感受和对于市场的态度等方面正在发生改变,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在不抛弃中国传统艺术的观念下,如何发展自己的新媒体艺术成为中国艺术家面临的课题。我们也不难发现这其中有新的尝试,像曾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莲花盛开——中国古代石窟壁画艺术精粹·数字展演”,这场展演用VR和灯光影像,向观众立体展示了中国古代石窟壁画艺术。展览与观众互动颇局限于形式,壁画的复制转换也未能给观众留下震撼的感受,但总的来说是一次勇敢的尝试。这种结合中国传统艺术进行的多媒体艺术创作,总归好于对西方多媒体艺术的复制黏贴。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15)

“莲花盛开——中国古代石窟壁画艺术精粹·数字展演”现场

夏日光影艺术展:炎炎酷暑清凉一(16)

“莲花盛开——中国古代石窟壁画艺术精粹·数字展演”互动现场

同样,市场因素也是对多媒体艺术发展的巨大考验。在中国社会,它考验的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创造力,更是考验着全民的艺术素养与思维模式。在沉浸式多媒体艺术展逐渐普及的路上,希望有更多人能在展览中找到灵感,生发出自己的创造,用这个创造引导人们建立更好的社会。这个目标不远,它已经在眼前。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同意后方可操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