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源头到底在哪里,五千年中华文明何处寻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源头到底在哪里,五千年中华文明何处寻陶寺遗址观象台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是一座距今约4300—3900年的史前都邑性遗址。遗址占地280万平方米,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黄河中游地区最大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中国最早的石磬、陶鼓、鼍鼓礼乐器组合、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甚至有专家学者提出,陶寺遗址极有可能是帝尧都城所在,是古老中国的见证。《寻找古老的中国》节目录制现场这四个考古项目均为近年来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时间上相近,距今约四五千年前,是中华文明进入国家形态的关键阶段,区域上涵盖了黄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是中华文明形成的核心区域。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是一座距今约4300—3800年的史前都邑性城址。目前已知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构成,结构清晰、设计精巧、保存完好。并出土大量精美玉器、骨器、以及大型石雕等文物。石峁的发现表明了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前夜,北方地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恰逢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考古公开课》栏目集合优势资源,特别制作四集系列节目《寻找古老的中国》。
延伸历史轴线,用考古书写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考古学最大的意义之一在于“补史”,用地层中发掘到的物质文化,去书写文献记载之外的另一半文明史。
《寻找古老的中国》以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重大成果的考古项目为主要目的,节目聚焦国家文物局推出的“考古中国”重大研究工程,选择黄河流域的陕西石峁遗址、山西陶寺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湖北石家河遗址以及浙江良渚遗址等四个考古遗址作为节目内容。
《寻找古老的中国》节目录制现场
这四个考古项目均为近年来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时间上相近,距今约四五千年前,是中华文明进入国家形态的关键阶段,区域上涵盖了黄河中游与长江中下游,是中华文明形成的核心区域。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是一座距今约4300—3800年的史前都邑性城址。目前已知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构成,结构清晰、设计精巧、保存完好。并出土大量精美玉器、骨器、以及大型石雕等文物。石峁的发现表明了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前夜,北方地区政治格局的复杂化,也为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资料。2020年入选美洲考古学会评选的近十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是一座距今约4300—3900年的史前都邑性遗址。遗址占地280万平方米,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黄河中游地区最大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中国最早的石磬、陶鼓、鼍鼓礼乐器组合、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甚至有专家学者提出,陶寺遗址极有可能是帝尧都城所在,是古老中国的见证。
陶寺遗址观象台
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是一座距今约5900—3800年的都邑性聚落遗址。遗址占地八万平方千米,发现并确认了巨型史前城址、大型祭祀区、专业制陶作坊等。此外,遗址还出土了四百多件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的玉器。石家河遗址是当时长江中游地区持续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史前文明中心。
石家河遗址局部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距今约5300—4300年,经考古确认是目前已知东亚地区最早的国家社会。良渚拥有庞大的古城、复杂的水利工程、分等级的墓地,出土大量精美玉器,并且在环太湖流域很大的区域内形成统一信仰。良渚古城遗址于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寻找古老的中国》每集专题介绍一个考古遗址,用考古成果展示中华文明在早期国家形成之初所能达到的文明高度,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活化历史场景,听考古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寻找古老的中国》作为一档以演播室为主的节目,邀请每个考古项目的负责人担任主讲嘉宾,现场介绍考古遗址所经历的风雨历程,展示精美文物,讲述考古成果,并用自己多年田野发掘的所思所想,尽可能带领观众去触摸历史真实,还原数千年前的历史场景。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作为石峁遗址项目的负责人,带领团队通过十年的努力,将矗立在陕北高原的石峁遗址从乱石堆中发掘出来,震惊世界,石峁遗址的发现被考古界称为“石破天惊”。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努老师,作为领队在山西陶寺遗址发掘了整整二十年。二十年来,从古城遗址的发掘,到古观象台的确认,位于晋南盆地的陶寺,逐渐与文献记载对应起来,成为四千年前古人所理解的“天下之中”。何老师更从陶寺出土的龙盘以及王级大墓发掘的文物中,窥见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基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
方勤作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所长,带领湖北考古让长江中游的石家河遗址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良渚遗址项目负责人王宁远。在节目中,他十分动情地讲述了良渚遗址发现者施昕更的故事,并现场朗诵了施昕更在《良渚》考古报告的卷首语:
“仅以此书纪念我的故乡。这份报告,跟随作者同样的命运,经历了许多困苦的历程,不过科学工作人员必须以最后一刻的精神,在烽火连天中继续我们的工作。
中国绝对不是其他民族可以征服的,历史明明告诉我们,正因为有了渊源悠久,博大坚强的文化,所以我们在这个艰巨伟大的时代,更要以最大的努力来维护,来保存我国固有的文化,不使毁损毫厘,才可使每一个人都有了一个坚定不拔的信心。”
这段话所饱含的爱国深情,和一位考古人的担当与责任,在八十多年后,依然散发着强大的感染力,让全场为之动容。王宁远说:“良渚考古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有情怀,有温度,与家国命运息息相关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
场外实景探秘,考古知识普及的新表达
相比于文字记载,考古拥有可接触、可感知的遗址实景。因此,除了嘉宾在演播室内的倾情讲述,《寻找古老的中国》节目组还实地探访了四个考古遗址,用丰富的画面和专家实地讲解,将艰深的考古知识尽可能通俗化,便于观众理解和认同。节目组前往浙江杭州,特地邀请良渚古城遗址发现者刘斌,带领观众还原当年他寻找古城的思考过程。从墓葬到城墙,再到复杂的水利系统,跟着他的脚步丈量五千年前的良渚古城。
良渚遗址外拍现场
从陕北高原的墚峁沟壑到长江三角洲的水乡泽国,丰富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变化,造就了迥然不同却又互相联系的史前文化。四个遗址分别位于中国的四个省,即使在交通发达的今天看来,距离也十分遥远,但在四五千年前,尽管隔着大江大河,它们之间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从考古发掘来看,他们之间有着深刻而广泛的联系。
中国考古学走过百年历程,一百年来,我们的国家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我们对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的认识,也因为有了考古而全然不同。一百年前,史书中中国历史的开端是三皇五帝、尧舜禹汤,而经过考古人的发掘与研究,我们在地层中逐步找到了中华文明最初的模样,找到了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而这,也就是寻找古老中国的意义所在。
《寻找古老的中国》将于2月13日—16日,每天下午15:26在CCTV-10播出。
来源: 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