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钢刀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一群猛虎钢七连
一把钢刀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一群猛虎钢七连比如那个连播都没播完的发胶战将,你一看火就不打一处来,这是什么玩意儿啊?真实的抗战环境那么艰苦,你这人物形象难不成是走T台的?结果人民群众反响强烈,剧没播完就下了。但是我们要注意,艺术的确高于生活,但它是来源于生活,如果完全将基础忽视掉了,而是自己独建一个空中楼阁出来,到处都是硬伤,战争剧不战争,军旅剧不军旅,这就有点跑得太偏了。其实现在不少网友有这个二极管思维,总是想来个180度的大转弯,不是东那就一定是西,你说饭不好吃,他就说那别吃饭了;你说剧不好看,他就说那你以后别看剧。其实说饭不好吃,着眼点应该放在如何让饭好吃上面,而不是因噎废食,不吃饭了。同样地,探讨剧好不好看,目的也是以后能看到更好的剧。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相信任何思路正常的朋友都明白,无论是战争剧还是军旅剧,它都不可能将战争或军队生活全盘搬过来,纪录片也不可能做到这一步,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
最近几年来军旅题材或者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很多,这个我们之前也聊了不少。但总的来说,评价比较好的剧相对来说所占的比例并不高。
以战争剧来说,《功勋》李延年篇基本可以说是近年来的天花板了,这方面的成功希望可以给创作者们提供更多的借鉴和思路。而像什么发胶战将这样的剧,就可以当做是反面教材,它的雷点有多少,以后注意反其道而行之,那基本就是大差不差了。
而在军旅剧方面,脱离现实的情况比较明显,大家可能乍一看挺热闹的,帅哥美女很多,但仔细想这是军旅剧啊,又不是闹着玩的对吧?这样看下去就比较失真,还有那些空投主战坦克这样的情节,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以前咱们在说战争剧细节和军旅剧情节的时候,总是会有网友说:这只是电影、电视剧,哪那么严谨啊,想看严谨的话,就去看纪录片啊!
其实现在不少网友有这个二极管思维,总是想来个180度的大转弯,不是东那就一定是西,你说饭不好吃,他就说那别吃饭了;你说剧不好看,他就说那你以后别看剧。
其实说饭不好吃,着眼点应该放在如何让饭好吃上面,而不是因噎废食,不吃饭了。同样地,探讨剧好不好看,目的也是以后能看到更好的剧。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相信任何思路正常的朋友都明白,无论是战争剧还是军旅剧,它都不可能将战争或军队生活全盘搬过来,纪录片也不可能做到这一步,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
但是我们要注意,艺术的确高于生活,但它是来源于生活,如果完全将基础忽视掉了,而是自己独建一个空中楼阁出来,到处都是硬伤,战争剧不战争,军旅剧不军旅,这就有点跑得太偏了。
比如那个连播都没播完的发胶战将,你一看火就不打一处来,这是什么玩意儿啊?真实的抗战环境那么艰苦,你这人物形象难不成是走T台的?结果人民群众反响强烈,剧没播完就下了。
为什么大家反响这么强烈呢?因为以我们对抗日战争史实的了解,它的那个剧太脱离背景了,说难听点就是披着抗战剧外皮的偶像爱情剧。
说句老实话,咱们现在看到的各种剧,其实大都是各种恋爱剧,所不同的只是披着的外衣不一样罢了,本质其实是一样的。反正东绕,西绕,总能给你弄到谈恋爱上。
但是,你在别的题材这么搞也就罢了,可抗战是中华民族血与火的抗争,是先辈们尸山血海般的奋战,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题材。对人民大众来说,我们希望看到积极向上有乐观精神的抗战剧,但是可不想看你披着抗战剧的皮各种脱离真实环境,就是搞对象的剧啊!
诚然,谈恋爱情节喜闻乐见,很甜嘛!但是,咱们的生活不光是谈恋爱吧,大家也想看看说除了这之外的一些内容。尤其是不同类型的剧,它有不同的特点,着重突出类型剧方面的专业性其实也是很好的。
比如战争剧,之前的很多剧情节太不考究,简略谈就是简单化、儿戏化,而近两年的《战火熔炉》、《功勋》李延年篇做得不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事后看人家的幕后工作,那是真的研究了战史和采访了老同志,获得大量一手资料之后,给我们艺术化展现的成果。
来源于基础、真实的东西,我们看起来也会有代入感,觉得这个真是不错。
而军旅剧的话,没有那么多实战的情节,其实就是部队的生活和训练多一点,还会带一些演习和少部分实战。
军旅剧要想好看,其实也得是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士兵突击》,这个相信大家就算没看过,至少也应该听说过。
为什么我们标题上讲《士兵突击》,到这里都写了一大篇了才真正谈到呢?因为战争剧和军旅剧的核心都是相通的,把前面的理解了,也就更好理解《士兵突击》了。
《士兵突击》好看,好看在了哪里呢?
它是好看在了主角吹弹可破的皮肤?好看在了男欢女爱的情节?好看在了狗血的三角恋?好看在了无视军纪的闹剧?好看在了毫无专业性和可能性的情节?
很显然,这些都不是。
在整个《士兵突击》中,女性角色加起来也没有几个,更别说谈恋爱了。当然,我们不是说歧视女性,而是当时的作战部队,无论是702团还是老A,它的确没有多少女兵。这个相信在当时陆军作战部队中服役的老兵,应该都知道。
另外也不是说军人不能谈恋爱,只是说这个在剧中是不突出的。起码袁朗谈过他的妻子,尽管那只是几句话,连真人都没有出现,但就是那短短几句话勾勒出了一段别有生趣的感情,同时也突出了我们军人的血性。
什么血性?护士忘记打麻药了,一刀下去,疼得袁朗大叫了起来,然后护士来了一句:喊什么呀,喊什么呀!老虎团还怕疼啊!接着袁朗便一声不吭了,直到手术结束。
大家可能看这段不会在意,但是我却印象深刻,为什么老虎团的兵就不应该怕疼呢?两个字:荣誉!
老虎团怎么来的?是打出来的,我军中但凡是有名号的荣誉部队,都是历经多次血战,付出无数牺牲的英雄部队,王牌部队。在无数先辈鲜血染红的荣誉面前,宁可疼,也不能喊,不能让一个小护士觉得老虎团的兵不行,这就是血性。
袁朗在剧中转述了吴哲所说的一句话:这个兵有一种变态的自尊心。“变态”不是个好词,但在这里,我们能体会到它所特指的是什么。
纪律和荣誉,我们人民军队中特别讲究这个,《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相信大家印象都十分深刻。
钢七连接到整编命令后还在玩儿命训练,团部干事在团报上写是大功六连打了孟良崮首战,七连长高成带着人,扛着旗就到了团部找张干事,一定要把这事儿说清楚。
张干事表示很委屈,团长来了却直接批评其对七连连史的无知,让他到四连体验生活去。转头团长就问七连还有什么要求,连长高成说道:团报道歉,别的没了。
这是什么,这是荣誉高于一切啊!
这种情节在现在的军旅剧中恐怕是懒得提的,可能都没有男女主角的一场邂逅来得重要。但是,哪一种情节更能显示出人民军队的本质和精神呢?
同样是在这一集,还有马小帅的入连仪式,这是很高潮的一幕,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但我相信大家能直接地感受到那种人民军队的精气神。
钢七连连歌中这么写道:
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杀声吓破敌人胆,百战百胜美名传;攻必克,守必坚,踏敌尸骨唱凯旋!
这首连歌没人会唱,因为会唱的先辈们都已经牺牲了。但从钢七连战士们的喉咙中吼出来的钢七连连歌我们能感受到那种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能感受到那种保家卫国的万丈情怀。
我们看军旅剧看的是什么,看的不就是这个嘛!
《士兵突击》抓住了主题,它也始终在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战士,感受到的是最朴实的情感。我们看剧会觉得,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人,很有很强的代入感。
而剧中角色们的所思所想,所做作为,所体现的精神,也能给生活中的我们以指导和激励。
2006年,《士兵突击》播出,如今15年时间过去了,我们现在再去看《士兵突击》,同样能够有所收获。
什么叫经典呢?经典是可以经受时间检验的,它是面向大众的,而不是一小撮人。
我们再看现在的一些军旅剧,对比《士兵突击》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剧其实还是流于形式,与其说是军旅剧,倒不如说是军旅剧形式的偶像剧。
还是那句话,艺术高于生活,但来源于生活。如果能走进真正的部队中体验基层生活,从战士们最真实的生活、情感出发,应该是能创作出好作品的。我们期待《士兵突击》不再孤独,期待未来的军旅剧能有更多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