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什么建造柏林墙?柏林墙倒塌30年之后
德国为什么建造柏林墙?柏林墙倒塌30年之后报告指出,德国东西部的生产力差异明显。统一之后的第二年即1991年,德国东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西部的45%,然后东部增长速度高于西部,但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东部的经济增长就已经开始失速。2017年,东部的人均产值停在西部的82%左右,即使是西部人均产值最低的萨尔州,其数据也高于东部人均产值最高的联邦州。这一差异如何解释呢?报告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位于东部城市哈勒的莱布尼茨经济研究所(IWH)于今年3月4日公布了一份名为《统一的国度:柏林墙倒塌30年之后》的报告。对于德国统一以来的经济总体发展,这份报告可能并未提供更多的新鲜观点,比如德国在10多年前就已经通过劳动力市场的改革,走出了统一以后经济的疲软态势,借助中国等新兴国家市场的需求,重回增长区间。德国统一以来的经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故事。然而,吸引媒体和公众注意的,却是其中对于德国东西部差异的分析。
三十年前,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两德统一揭开了序幕,最终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90年10月3日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完成。按照这个标准,德国实现了政治统一,并且,统一后的德国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和社会等领域都令人惊讶地顺风顺水,东部德国虽然并没有如“统一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当年预言般发展成“生机勃勃”的盛景,但是也没有受到许多东欧转型国家所遭遇的贪腐成风、高犯罪率、政局动荡之类问题的困扰。然而,自从排外特点鲜明的“欧洲爱国者反对欧洲伊斯兰化”运动(Pegida)在东部城市德累斯顿兴起,以及右翼民粹色彩浓厚的德国选择党在东部德国获得广泛支持之后,德国社会突然意识到统一后的内部融合可能出现了问题,于是尝试着开始新一轮有关德国统一的讨论。近期,两份研究报告将德国东西部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心理的差异再度显性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意见的对立。
- 德国东西部生产力差异明显
位于东部城市哈勒的莱布尼茨经济研究所(IWH)于今年3月4日公布了一份名为《统一的国度:柏林墙倒塌30年之后》的报告。对于德国统一以来的经济总体发展,这份报告可能并未提供更多的新鲜观点,比如德国在10多年前就已经通过劳动力市场的改革,走出了统一以后经济的疲软态势,借助中国等新兴国家市场的需求,重回增长区间。德国统一以来的经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故事。然而,吸引媒体和公众注意的,却是其中对于德国东西部差异的分析。
报告指出,德国东西部的生产力差异明显。统一之后的第二年即1991年,德国东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西部的45%,然后东部增长速度高于西部,但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东部的经济增长就已经开始失速。2017年,东部的人均产值停在西部的82%左右,即使是西部人均产值最低的萨尔州,其数据也高于东部人均产值最高的联邦州。这一差异如何解释呢?报告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德国东部企业不仅规模较小,而且缺少带有企业战略功能(主要指的是研发)的大企业,而研发部门一般安置在公司总部。2016年,德国500强企业有464家将总部设在西部,东部只有36家企业总部。
第二,德国东西部生产力的差异与工资差异同步。德国东部的工资中位数相当于西部的81%。除了生产力差异导致了东部工资水平低于西部之外,经济结构性差异也是一个因素。比如西德缴纳社会保险的全职就业人员有28.4%来自制造业,而东德只有21%;西德制造业的薪资水平是西德平均水平的115.9%,东德制造业只是东德平均薪资的101.4%。
第三,东部人口持续下降,但是向西部的人口净流出基本结束。自2012年以来,东西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持平。与之相比,1989年至2015年,东德人口净流出190万人,1990年到2015年之间的出生率甚至低于死亡率。这其中也有明显的城乡差别,东部乡村人口减少数量远高于西部乡村。
三十年前,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两德统一揭开了序幕,最终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90年10月3日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完成。按照这个标准,德国实现了政治统一,并且,统一后的德国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和社会等领域都令人惊讶地顺风顺水,东部德国虽然并没有如“统一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当年预言般发展成“生机勃勃”的盛景,但是也没有受到许多东欧转型国家所遭遇的贪腐成风、高犯罪率、政局动荡之类问题的困扰。然而,自从排外特点鲜明的“欧洲爱国者反对欧洲伊斯兰化”运动(Pegida)在东部城市德累斯顿兴起,以及右翼民粹色彩浓厚的德国选择党在东部德国获得广泛支持之后,德国社会突然意识到统一后的内部融合可能出现了问题,于是尝试着开始新一轮有关德国统一的讨论。近期,两份研究报告将德国东西部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心理的差异再度显性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意见的对立。
- 德国东西部生产力差异明显
位于东部城市哈勒的莱布尼茨经济研究所(IWH)于今年3月4日公布了一份名为《统一的国度:柏林墙倒塌30年之后》的报告。对于德国统一以来的经济总体发展,这份报告可能并未提供更多的新鲜观点,比如德国在10多年前就已经通过劳动力市场的改革,走出了统一以后经济的疲软态势,借助中国等新兴国家市场的需求,重回增长区间。德国统一以来的经济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故事。然而,吸引媒体和公众注意的,却是其中对于德国东西部差异的分析。
报告指出,德国东西部的生产力差异明显。统一之后的第二年即1991年,德国东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西部的45%,然后东部增长速度高于西部,但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东部的经济增长就已经开始失速。2017年,东部的人均产值停在西部的82%左右,即使是西部人均产值最低的萨尔州,其数据也高于东部人均产值最高的联邦州。这一差异如何解释呢?报告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德国东部企业不仅规模较小,而且缺少带有企业战略功能(主要指的是研发)的大企业,而研发部门一般安置在公司总部。2016年,德国500强企业有464家将总部设在西部,东部只有36家企业总部。
第二,德国东西部生产力的差异与工资差异同步。德国东部的工资中位数相当于西部的81%。除了生产力差异导致了东部工资水平低于西部之外,经济结构性差异也是一个因素。比如西德缴纳社会保险的全职就业人员有28.4%来自制造业,而东德只有21%;西德制造业的薪资水平是西德平均水平的115.9%,东德制造业只是东德平均薪资的101.4%。
第三,东部人口持续下降,但是向西部的人口净流出基本结束。自2012年以来,东西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持平。与之相比,1989年至2015年,东德人口净流出190万人,1990年到2015年之间的出生率甚至低于死亡率。这其中也有明显的城乡差别,东部乡村人口减少数量远高于西部乡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胡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