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最高建筑沙特:沙特长170公里的超级建筑会烂尾吗
在建最高建筑沙特:沙特长170公里的超级建筑会烂尾吗“线”高度凝聚,将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日,新京报记者连线新未来城发言人。/《地球连线》视频截图近期,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新未来城两位发言人:新未来城城市规划执行董事塔雷克·卡杜米 (Tarek Qaddumi)与“线”开发执行董事贾尔斯·彭德尔顿(Giles Pendleton)。他们强调,“线”占地面积高度凝聚,宜步行、宜居是其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环境、可持续发展置于首位,“线”代表人类、自然和经济发展的共生。不过,沙特一直不乏疯狂的建筑计划,当中也有“烂尾”的例子。2008年,沙特王子、亿万富豪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的公司宣布,将在沙特阿拉伯港口城市吉达建造世界第一高楼——“吉达塔”(此前名为“王国塔”),设计高度约1007米,预计2018年完工。但是,据阿联酋《国家报》报道,该项目在2018年完成三分之一建筑工程后便搁置了,原因或与工程承包商有关。现在仍没有该项目何时重新开始的
沙特阿拉伯北部的新未来城(Neom)中,一座线形城市的大胆构想逐步揭开面纱。
新未来城官网称其为新的世界奇迹。这座城中城被称为“线”(THE LINE)或“镜线”(Mirror Line),将由两个相隔200米的平行镜面建筑组成,高500米、长170公里,占地面积仅34平方公里。“线”将可容纳900万居民,将是一座“零汽车”“零排放”的城中城。
在新未来城公布其科幻电影般的效果图后,不少人质疑:这么宏伟的计划,能定期建成吗?鸟会不会撞上这横亘在大自然中的镜面?这座城市是未来还是幻想?
近日,新京报《地球连线》专访新未来城城市规划执行董事塔雷克·卡杜米 (Tarek Qaddumi)与“线”开发执行董事贾尔斯·彭德尔顿(Giles Pendleton)。/新京报外事儿出品
近期,新京报记者采访了新未来城两位发言人:新未来城城市规划执行董事塔雷克·卡杜米 (Tarek Qaddumi)与“线”开发执行董事贾尔斯·彭德尔顿(Giles Pendleton)。他们强调,“线”占地面积高度凝聚,宜步行、宜居是其目标。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环境、可持续发展置于首位,“线”代表人类、自然和经济发展的共生。
不过,沙特一直不乏疯狂的建筑计划,当中也有“烂尾”的例子。2008年,沙特王子、亿万富豪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的公司宣布,将在沙特阿拉伯港口城市吉达建造世界第一高楼——“吉达塔”(此前名为“王国塔”),设计高度约1007米,预计2018年完工。但是,据阿联酋《国家报》报道,该项目在2018年完成三分之一建筑工程后便搁置了,原因或与工程承包商有关。现在仍没有该项目何时重新开始的消息。
(“线”也被称为“镜线”。此前外媒报道称“镜线”为“线”的一部分,在此采访中新未来城媒体部澄清,“线”即为“镜线”。)
近日,新京报记者连线新未来城发言人。/《地球连线》视频截图
“线”高度凝聚,将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新京报:线形城市的构想是如何形成的?
塔雷克·卡杜米:数家世界级建筑公司都对新未来城的区域规划提出构想,墨菲西斯建筑公司(Morphosis Architects)提出一个可以节省95%的土地面积、将所有城市环境凝聚到一起的想法。
“线”信息图。受访者供图
“线”信息图。受访者供图
同时,因为新未来城由3个不同的美丽区域组成:海滨沙漠、山地、上谷区域(一个红色沙漠区)。所以,我们设想将这个城市拉长成为一条线,横跨这三个区域,最终就成了“线”。
(墨菲西斯建筑公司创始人为美国建筑师汤姆·梅恩,其曾获国际建筑大奖“普利兹克奖”。)
新京报:“线”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
塔雷克·卡杜米:设计线时我们主要考虑到两点。一方面,其线形的特点允许我们节省自然空间,其建筑不会往外分散,占用土地面积。另一方面,“线”凝聚的基础设施建设意味着,人们将不需要在交通上花太多时间。所有事情都以集中高效的方式运作,非常简单。
“线”视觉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线”很高,是个步行城市,其垂直建筑意味着在5分钟的步行距离内,你周围有多达八万人,你与其他人的社交距离更加亲近。在你家附近的不是一个家庭诊所,而是一家医院;不是两个画廊,而是一整个博物馆。
新未来城以及“线”的建设都是为了解决现代问题,当中很多都建立在一个事实上:我们过于依赖便利的交通和可获得的化石燃料。(比如说,)我们需要从世界各地进口食物,而现在我们想尽可能发展一个自给自足的城市。虽然出于耗水量等考虑,有些东西也将通过贸易获得,但我们正寻找最可持续、最生态合理的方式来处理城市规划中的所有问题。
在“线”生活,将如同“回到往昔”
新京报:你能描述一下“线”中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塔雷克·卡杜米:我们构想的是一个可持续的生活,几乎回到了往昔——这里没有汽车,你可以步行去商店、学校、邻居家,你的食物都来自当地,你消耗的都是可再生能源。这听起来非常理想,但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线”信息图。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线”将如何保持可持续和生态友好呢?
贾尔斯·彭德尔顿:“线”会以清洁能源驱动,包括风能、太阳能和氢能。我们还在建设一个庞大的绿色氢能厂,同时,这里不会有传统城市中汽车等产生的污染。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也尽可能地确保低碳清洁。
新京报:你觉得人们会愿意住进去吗?“线”对人们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贾尔斯·彭德尔顿:这个城市将会非常宜居。我们对世界各个拥有高宜居指数的城市做了调查后发现,宜居城市有大量体育设施、高比例绿色空间、医院床位更多、学校多为小班教学等。根据这些调查,我们对“线”进行城市规划,将绿色空间、污染、人际交往、能源供应、食物安全等各方面的问题纳入考虑,且解决了其中很多问题。
“线”中的生活将非常平等,大家都有一样的风景、一样的餐厅、一样的学校。我觉得把这些都结合起来,这将是一个完美的乌托邦。
“线”视觉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线”视觉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线”视觉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2030年前能建成吗?
新京报:“线”的建设会运用哪些最先进的技术?
贾尔斯·彭德尔顿:我们已经花了约两年时间思考、构想如何让这个项目成功。我们现在在做的,是突破当前已知技术的界限。
“线”建筑工程的起点是数字化环境——我们的生产、标准化和模块化工程都始于数字环境。我们在一个数字化的孪生环境中设计一切,同时通过与世界顶级的工程师、建筑师和人类学家等进行合作,以实现这一构想。
我们的模块化建设,则会将提前设计好的建筑元素投入生产。所以,在建筑过程中,我们会直接引入一层层楼,而不是建筑材料。
“线”视觉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线”视觉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与一砖一瓦的建设不同,你们会通过模块化建设先建成建筑单位。
贾尔斯·彭德尔顿:是的。最理想的状况是在工厂里建设一整个“线”,然后在现场将它们组装起来,这是描述模块化建设最简单的方式。这样,“线”所有事物都尽可能标准化。
“线”的所有设施都会被标准化,我们会将建筑元素如同乐高般被拼接起来,而在数字化环境里的模拟也确保了这些元素会完美地契合。
新京报:现在“线”的建筑工程已经开始了吗?
贾尔斯·彭德尔顿:是的,很多基础设施项目都在建设中。同时还有很多土方工程将要开始。
新京报:《华尔街日报》提到,该工程原定于2030年完成,但实际上,这个可能耗时50年。
贾尔斯·彭德尔顿:2030年将是我们建设的一大里程碑,这是完成新未来城第一阶段的截止日期。预计“线”会完成飞机场等的建设,但目前我们还不能确认具体完工日期。
“线”视觉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线”视觉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你觉得你们现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贾尔斯·彭德尔顿:这个项目的规模极大,在确保其可施工性和材料供应上极具挑战。这方面我们已经通过和很多世界级工程师和建筑师一起合作,解决了很多问题。
生活在“线”里,采光怎么办?
新京报:地球是圆的,这么长的建筑,是否意味着其需要随着地球表面弯曲?
贾尔斯·彭德尔顿:建筑本身不会弯曲,但看起来可能会是这样的。我们建设的每个模块长800米,模块内有很多允许伸缩和活动的“关节”,以适应地球的活动(这里处于地震带)。
新京报:“线”将是两座极高的平行建筑,很多人对采光问题有所疑惑。
塔雷克·卡杜米:我们经常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能对此进行解释。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采光当然也包括其中。我们在一个阳光非常充足的区域,揭开一点窗帘,你的房间便会充满阳光。如果你观察一下这个地方的传统建筑就会发现,它们通常是处于阴影中的。在这里,我们需要做的其实是使阳光更加温和,特别是位于南部的建筑。
人们在考虑采光问题时,会觉得阳光是垂直往下照射,这样阳光就不会照到500米高楼的最底层。实际上,阳光会从各个角度照射进建筑中。城市南部会有大量阳光照射,在这部分我们会试图增加阴影。而在北部,我们将会打开更多空间,让其接收更多阳光。
“线”视觉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你们具体如何打开更多空间来控制采光?
塔雷克·卡杜米:镜面玻璃旁有不同的建筑物堆积在一起。在北边,我们会通过增加这些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让更多的光线照射进来,而在南边某些区域,我们则会增加建筑物密度,使阳光更加温和。
鸟会撞上“线”吗?现代建筑与生态环境之困
新京报:这个项目非常庞大,有人担心是否会危害到当地数以百万计的鸟和其他动物的生活。你们团队在这方面有什么计划?
塔雷克·卡杜米:“线”代表了人类、自然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共生,我们可以拥有期待的发展,但不必以牺牲自然为代价。我们不会让“线”影响到周围的动植物,相反,保护它们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动物会从“线”的北至南迁徙,其间有许多通道,比如沙漠干谷。这些自然干燥的沙漠干谷在某些季节会有水流入,也是动物迁徙和日常活动的地方,这些地方在底层是开放的。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线”是一堵与地面无缝连接的墙。但实际上,其底层多孔(porous),允许动物活动。
“线”所在区域是主要的鸟类迁徙地区。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们研究了VLT和BLR(两者分别反映透明度系数和折射率),以理解玻璃对动物迁徙的影响。对飞得较高的鸟,我们会确保它们不会撞上去,“线”的存在对它们而言将如同大自然中的山脉。而对那些飞行低于500米的鸟,我们会预留一些适当的缺口、通道给它们。
“线”视觉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我们想要将这部分融入到“线”的城市规划中,就像旅客在非洲看动物大迁徙一样,人们也可以在“线”内欣赏、观看和了解这条鸟类的迁徙途径。
(关于底层多孔结构具体如何允许动物活动,记者后续再次询问了新未来城媒体部,但其表示目前暂时无法追加解释。)
新京报:“线”的建设会对沙漠干谷的地下水产生影响吗?
塔雷克·卡杜米:我们在选择不同的地基类型时,考虑到了这一点,以保证地下水可以正常流动。
新京报:关于这个项目是否最终能完成、是否能兑现其环保承诺、是否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很多支持的声音,也有很多质疑。你们有什么想回应的吗?
贾尔斯·彭德尔顿:我们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置于首位。
对当地的生态系统,我们会确保尽可能地不影响大自然。在过去的至少两年内,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绘制珊瑚、干谷、地下水、动物和鸟的迁徙地图、研究风和其他气候影响,所有这些研究都囊括在了塔雷克的主要建筑计划中,并且也都通过了。
我们和领导层都致力于将其作为地球上一种新的生活形式,让一个城市在成为国家经济引擎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影响。行动胜于雄辩。“线”工程进展的定期更新会证明,我们为环境和其工程发展所作出的承诺绝非妄言。
新京报记者 侯吴婷 姚远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