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云龙山怎么去?徐州云龙山
徐州云龙山怎么去?徐州云龙山云龙山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山上文化古迹众多,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解放后云龙山又修复和新建了幽邃轩、洞天小庐、跨云阁、云龙书院、杏花村、观景台、同心台等历史景点。云龙山位于徐州市城南,北宋以前又名石佛山。 海拔142米,长达3公里。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昂首向东北,曳尾于西南,春夏云雾缭绕时,又如龙起舞,又因刘邦曾藏于此山、南(朝)宋皇帝刘裕曾来过此山,故名云龙山。云龙山以“溢洪道”为界,溢洪道以北属云龙区,以南属泉山区。通常所称的云龙山多是指北部的部分山峰。
云龙山位于徐州市城南,北宋以前又名石佛山。 海拔142米,长达3公里。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昂首向东北,曳尾于西南,春夏云雾缭绕时,又如龙起舞,又因刘邦曾藏于此山、南(朝)宋皇帝刘裕曾来过此山,故名云龙山。云龙山以“溢洪道”为界,溢洪道以北属云龙区,以南属泉山区。通常所称的云龙山多是指北部的部分山峰。
云龙山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山上文化古迹众多,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兴化禅寺,清代的大士岩、山西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解放后云龙山又修复和新建了幽邃轩、洞天小庐、跨云阁、云龙书院、杏花村、观景台、同心台等历史景点。
云龙山有佛教文化,从北魏到清代,逐步建起兴化寺、大士岩、唐宋摩崖石刻等著名历史古迹。每年农历2月19日都会举办云龙山庙会。
放鹤亭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文人隐士张天骥建。亭南北长11.95米,东西深4.95米,歇山飞檐,古朴幽雅。 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苏轼好友。张天骥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亭因此得名。苏轼写的《放鹤亭记》被选入《古文观止》,云龙山和放鹤亭也因此闻名于世。 此亭为清末重建,匾额上“放鹤亭”三字为苏轼手迹。
碑廊位于放鹤亭东侧,与兴化寺毗连。始建于清朝末年。南北长约30米,廊内墙壁上镶嵌着历代碑碣54块,书体包括真、行、草、隶四体,大字如斗,小字如蝇头。另有石刻线描人物和山水画各两幅。
饮鹤泉在放鹤亭南侧,原叫石佛井,后人因近放鹤亭,改名为饮鹤泉。
招鹤亭。砖木结构,小巧玲珑,因《放鹤亭记》中有《招鹤》之歌,所以叫招鹤亭。
可廊。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户部分司丁裕建望湖亭,顺治十七年户部分司徐渭弟又筹资因亭建廊,与亭相通。原廊左右开窗,风雨时可以关闭,此廊可有而不可无,故名可廊。
观景台。坐落在云龙山第三节山上。台高6米,占地1500平方米,依山就势,造型古朴端庄,气势雄伟。
卧牛泉。始建于清末,是由雨水山泉自然汇集而成。因泉池东壁巨石形似卧牛而得名。池长约30米,宽6米,深5米。
三义桥。位于卧牛泉泉池中部,呈拱型,桥栏上有二龙戏珠、麒麟等传统图案,桥东面立有三义碑。
唐宋摩崖石刻造像。位于兴化禅寺内,依山而凿。现存7组、71龛、38题记、游记、195尊造像。造像5厘米至11.52米不等,均为高浮雕。
利济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彭城义士杨文一等五义士,为方便行人休憩而捐资兴建。
谊亭。谊亭已有百年历史,旨在纪念苏东坡与云龙山人张天骥之间的友谊。
“刘备泉”,在云龙湖东岸山坡上的杏树林中,民间又称为“牛屄泉”,因其外形酷像母牛生殖器而得名。旁边建有小亭和茶苑,十分幽静。
姜公亭。位于云龙山首节大士岩北侧,姜焯曾任徐州知府,主持兴建大士岩、创建尊经阁、重修学宫,对徐儒学佛学颇有贡献,后人建亭以存纪念。
御碑亭。位于云龙山一节山平台,清乾隆帝历史上多次来徐,在云龙山多次留有诗、联、文等刻石。后人为纪念圣迹,建御碑亭以资铭记。
抗战亭。津浦铁路抗战殉难员工纪念碑亭,坐落于云龙山北麓,碑亭主要记载1937年末,日寇侵华逼近徐州,徐州机务段的铁路员工共有186人为国捐躯,特建碑亭以致垂念。
同心台。位于云龙山观景台南,由“同心锁”、“同心柱”、“同心链”三部分组成。同心锁重680斤,刻有“心愿锁,锁定心愿到永远”。四根同心柱刻有“平安锁、连心锁、定情锁、财源锁、成材锁、长寿锁、同心锁、友情锁”等吉祥祝福语。
云龙书院。云龙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辛亥革命后,书院为战争所破坏,1996年恢复了白鹿洞、望湖亭、可廊等古建筑。
兴化寺。兴化寺原名石佛寺,初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北魏时期的大石佛,唐代的摩崖石刻。石佛为释迦牟尼佛半身像,高约三丈二尺。
大士岩。原为徐州知州姜焯创建的放鹤亭僧舍。挖地基时发现一巨石长约八丈,雕为观音大士像,原石当中有白纹一道,横亘腰间,随示名玉带观音,统名为大士殿。大士岩院内有清代种植的古柏两株,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张山人旧居。张山人名天骥,字圣涂,自号“云龙山人”,苏轼好友。旧居有堂屋三间,西屋三间及厨房两间,院内清幽雅致,具有典型宋代农家小院的风格。
怀古亭。原名“醉亭”,为方便古代文人隐士饮酒休息而建。1952年毛泽东主席在此亭合影留念,并作出“绿化荒山,变穷山为富山”的重要指示,此后更名为“怀古亭”。
关帝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