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专访:二十大代表专访
二十大代表专访:二十大代表专访十年来,江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李媛媛在赣州市文化馆担任馆长期间,一直致力于推动群众文化百花齐放的工作,组织创排了大型赣南民俗音画《客家儿郎》,该剧目选段《舞春牛》入选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聚焦脱贫攻坚的小品《摘帽》,获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银奖;传唱红色歌曲的表演唱《心中的歌谣》,荣获江西省第三届“赣鄱群星奖”……十年来,江西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李媛媛说,“我们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建设的赣州市文化馆新馆现已投入使用,九龙湖畔、赣江之滨的江西省赣剧院新院即将竣工,打造了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展示的良好平台。”文化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在李媛媛眼中,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这是文艺工作者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十年。”十年来,江西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大力推动文化工作与时代同频共振、
李媛媛工作照
赣剧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是赣鄱文化的瑰宝、曾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美秀娇甜”的剧种。作为江西省曲协副主席、江西省赣剧院院长 李媛媛继5年前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后,今年再次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谈到即将胜利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李媛媛坦言自己感到无比喜悦和激动。“党和人民的信任,更让我感受到作为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我将始终牢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李媛媛动情地表示。
党的二十大代表身份,对于李媛媛而言,意味着“要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线;要不断强化人才培养,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生力军’;要不断强化艺术生产,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作,带领江西省赣剧院以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舞台作品讲好江西故事、唱响时代主旋律”。
辉煌十年,
文化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
在李媛媛眼中,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这是文艺工作者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十年。”十年来,江西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大力推动文化工作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向同行。“我们这些基层文化工作者,都是十年来江西省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李媛媛表示。
十年来,江西艺术精品创作生机勃勃。党中央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对传统文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仅江西省赣剧院就有10多部剧目获得国家级、省级资助。“近几年,江西省赣剧院把深耕赣鄱文化沃土与反映时代进步主题统一起来,相继推出了红色题材赣剧《血火熔炉》、青春版·赣剧《红楼梦》、赣剧传统剧目《定天山》《龙凤剑》等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赣味’的优秀作品,以舞台演出和新剧创排锻炼赣剧人才,不断激发老剧种的新活力。”李媛媛表示。
十年来,江西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李媛媛说,“我们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建设的赣州市文化馆新馆现已投入使用,九龙湖畔、赣江之滨的江西省赣剧院新院即将竣工,打造了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展示的良好平台。”
十年来,江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李媛媛在赣州市文化馆担任馆长期间,一直致力于推动群众文化百花齐放的工作,组织创排了大型赣南民俗音画《客家儿郎》,该剧目选段《舞春牛》入选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聚焦脱贫攻坚的小品《摘帽》,获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银奖;传唱红色歌曲的表演唱《心中的歌谣》,荣获江西省第三届“赣鄱群星奖”……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场景,构成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丰富生动的文化景致;一个个愉悦心灵的瞬间,折射了党中央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弘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李媛媛说。
扎根热土,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李媛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和文化惠民工作,因为她很清楚,“只有扎根热土,才能讲好江西故事”。江西这片红色热土给予了文艺工作者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2019年,在赣州市文化馆工作的李媛媛带领文艺工作者将丰富多彩的赣南地域特色文化与广场舞等群众文化形式相结合,创作出音乐作品《新长征 再出发》,用赣南的“盛世美颜”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一经推出就吸引群众热情传唱,并得到网友纷纷点赞。
赣州市文化馆还连续承办了5届赣州市文化惠民周,组织全市的群众文化队伍进行全市大展示。每届文化惠民周期间平均开展20余场群文活动,受众人数达30余万人次,形成了“群众演、群众看、群众演给群众看”的喜人态势。以“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周末剧场”等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平均每年开展100场左右,受众人数近50万人次。
赣州市文化馆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挂点东田村后,共计组织了十余批次文化志愿者深入东田村开展各类文艺演出,为村民排练广场舞、采茶健身操、大合唱等,并创作村歌《我们的村庄大变样》,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有效提升村民们的“精气神”,让文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汇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在调入江西省赣剧院担任院长后,李媛媛带领剧院艺术家和职工扎根基层,踏遍了江西省的山山水水,每年送戏到基层、到田间地头演出多达100余场。“江西省赣剧院以敬畏心珍惜每一场为基层群众演出的机会,重点抓好送戏下乡的质量,努力提高演出的观赏性。”经过调研,江西省赣剧院编排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如传统戏、折子戏、综艺节目等。这些紧贴百姓的节目通过演员们不断的排练打磨,演出效果越来越好,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与喝彩。“送戏下乡,文化惠民,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不仅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在不断创作新作品的过程中锻炼了团队、提升了创作演出水平、壮大了赣剧的艺术生命力。”李媛媛表示。
在送戏下乡的同时,江西省赣剧院还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李媛媛认为,推动赣剧的传承和发展,一定要从青少年抓起。江西省赣剧院开展的“赣剧进校园”系列活动,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通过赣剧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艺术鉴赏力。近几年,江西省赣剧院不仅成立了青少年戏曲推广中心,还陆续在南昌市太平镇、安义古村等地建立赣剧博物馆,并在江西科技学院附中、南昌市东湖小学等中小学开展赣剧教学活动,赣剧花开校园成果显著。
守正创新,
为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更多时代意义
近年来,江西省赣剧院相继推出的《血火熔炉》《红楼梦》《定天山》等作品备受关注,这些精品之作对于赣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我们高度重视赣剧的守正创新,坚持‘三并举’方针传承发展赣剧艺术,即‘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戏’‘新创现代戏’并举开展创作。”李媛媛介绍,江西省赣剧院近年来深入梳理中华传统戏曲文化资源,致力于建设赣剧资源库,搭建赣剧文化传播平台,将历史文化核心资源融入文化艺术生产过程之中,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江西省赣剧院砥砺3年、精心打磨的青春版·赣剧《红楼梦》作为第八届江西艺术节开幕大戏和玉茗花艺术节压轴大戏上演,就是一次赣剧成功创新的范例。“《红楼梦》中的诗、词、曲,与赣剧高腔曲牌体的结构天然应对、精神相融相通,因此我们通过融合古老的弋阳腔和青阳腔的创新方式,解读经典、演绎经典。”青春版·赣剧《红楼梦》以“海棠诗社”为引,还原宝黛初识、黛玉葬花、湘云醉卧等原著“名场面”,生动演绎了《红楼梦》中各式人物的命运沉浮,既体现了赣剧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又展现出中国古典美的特质。
“作为江西的文艺工作者,用作品打捞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激励人民群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李媛媛介绍,在建党百年之际,江西省赣剧院创排了红色题材剧目《血火熔炉》,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江西省内开展巡演20多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剧院目前正在创排的《铁军出征》也是一部红色题材作品,“我们将红色史诗与古老赣剧相结合,力争创作出一部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优秀剧目。相信这样的创新方式,在文旅融合的时代可以吸引一批年轻观众,为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更多的时代意义。”李媛媛如是说。
作者:中国艺术报记者 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