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更夸张的是,有人把这些不满发泄到了身为打分平台的豆瓣身上,在iOS和安卓应用商店给豆瓣APP打1星,大概有点“让你也尝尝这是什么滋味”的报复心理。看到别的国外片子分数高,5星太多了,自告奋勇打个1星“平衡一下”;但或许是因为许多1星评价都被高赞顶在前面,猛一看很容易造成铺天盖地恶评的印象,加上评分从开画的8.5下降到了7.9。这让一些人开始感到不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本来没想给《流浪地球》打5星那么高,但“为了平衡一下”就打了;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1)

网络舆论场中对《流浪地球》的讨论,就像木星引力拉跑了地球一样,越来越偏离电影本身,开始围绕“打分”二字转。

情绪的对立或许从很久前就埋下,但单看这次事件的导火索,应该是从这部电影豆瓣评分的1星差评开始。

打1星的评价中,有人是激烈批评影片缺点,有人觉得评分虚高、打个1星平衡下,也有人并没有看电影,就是各种看它不顺眼。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2)

其实《流浪地球》的评分构成是中高档评分很常见的“P型结构”,打分最集中的是4星,1星占全部打分人数的2.3%。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3)

但或许是因为许多1星评价都被高赞顶在前面,猛一看很容易造成铺天盖地恶评的印象,加上评分从开画的8.5下降到了7.9。

这让一些人开始感到不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本来没想给《流浪地球》打5星那么高,但“为了平衡一下”就打了;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4)

看到别的国外片子分数高,5星太多了,自告奋勇打个1星“平衡一下”;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5)

更夸张的是,有人把这些不满发泄到了身为打分平台的豆瓣身上,在iOS和安卓应用商店给豆瓣APP打1星,大概有点“让你也尝尝这是什么滋味”的报复心理。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6)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7)

这和昨天流传的“获得高赞的好评收钱后改为差评”的流言也不无关系,不过豆瓣官方已发布官方声明,称调查发现仅有4名用户有过跨分数改评分行为,最受质疑的那位改评分用户也声明是个人行为。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8)

但这依然没有拦住安卓应用商店的豆瓣APP被疯狂1星拉到了1.9分。

其实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别人看完电影还能有这种战斗力是很费解的:为了个电影至于的吗?又是呛声又是对骂的,给不相干的老片儿和一个网站刷差评更是看不懂的操作。

尤其是打分这件事,怎么就演变成了互相攻击的武器?

想想这几年,承载着这场血雨腥风的豆瓣,这几年作为电影评分平台里最“出头鸟”的一个,已经因为分数风波被枪打了好几次。

它也吸取意见调整了自己的评分权重机制,为的是尽可能杜绝恶意刷分、煽动带节奏的现象出现。

然而,虽然机器刷分拦得住,有些东西却拦不住——

为了《流浪地球》们到底值得几星吵翻天的,都是活生生的、有自己想法和好恶的网友。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9)

无论在豆瓣、猫眼、时光网还是其他评价影视作品的平台,让人觉得难以捉摸和对付的并不是刷分的机器人,而是用户各自怀揣的主观意图。

有些人是为了当下那一刻的观影感受怒而差评。

没把我喜欢的CP写到一起?1星狗带!质量很高的《请回答1988》结局之际,一窝蜂的差评和赞同就是这么来的。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10)

有人是不喜欢作品中的价值观或哪个演员,打1星多是为了出气或者表达一种态度。

当时《娘道》被全网声讨的时候,大量网友赶到豆瓣,给这部并非豆瓣网友受众的国产剧打1星差评。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11)

剧组主创越是声讨这种打分行为,网友打得越起劲,甚至一度以观看《娘道》评分不断下滑为乐,就等着看它什么时候能触底。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12)

去年,迪丽热巴凭借《漂亮的李慧珍》富有争议地夺得金鹰视后。这种畸形的生态也犯了众怒,网友们纷纷跑去豆瓣给这部剧打1星。

普通观众阻挠不了资本运作,只能手动把她的口碑拉下来,其实人们是把评分当成一种发泄不满的出口。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13)

还有很多时候,随意打1星只是饭圈battle的基本操作。

比如去年《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两部同题材宫斗剧对打时,部分剧粉被指打分时“踩一捧一”,另一拨人也会反过来用极端的评分报复,大家都很情绪化。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14)

很多流量明星有职业粉丝和职业黑子也是圈子默认的事实,这些用户给自家打五星好评、给对家统统差评的事情,也在饭圈战斗中被扒皮不是一次两次了。

一次次关于给影视作品打分的争议说明,拿打分当枪使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

《流浪地球》脱离了电影、甚至“迁怒”了其他电影的打分之争,其实只是又一次的以打分为名、行借题发挥之实

无论是为了发泄不满,还是发泄对别人不满的不满,不管自己看没看过这部作品,打出一个能出一口气的分数就对了。

仔细一想,打分打分,打的哪里是电影的分?分明都是想打对立面群体的脸啊。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15)

就像老师判卷子的权力掌握了学生的命运一样,作为影视作品的消费者,观众如今打分实际上是一种对话语权的争夺

事情一激化,手握打分之人在意的就已经不是自己的感受和喜好,而是身为某个群体的一份子,己方势力够不够壮大了:

身为明星的忠实粉丝,见不得别人指出我爱豆作品不好,于是护犊子地刷5星,维护明星 粉丝这个命运共同体的体面;

不喜欢这部电影但自己只能打一份分数,最有效的表达态度的方式就是齐心协力地把所有差评顶上去;

认为别人的批评没道理,因此响应号召参与到给平台APP打一星的行动中,也能获得一种伸张正义的快感。

所以,一直都有人纳闷“他们甚至没看电影就情绪化地打分”到底是图什么,但这种抱团battle的打分大战,却总时不时发生。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16)

因为比起豆瓣原住民文青想要的那个自说自话的精神角落,更为广大的网友常常觉得,帮助我所支持的阵营在口水战中打赢更重要。

自然,时间集中化、人数成规模的打分成了非常重要的工具——一个明确的数字,能具象化地表明到底谁人多势众,谁把真理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些评分网站建立之时,一定没想到自己将在数年后肩负这样的使命。

在每一次类似的“1星和5星”之争后,人们越来越学会用打分划阵营,这类网站被建立起来的初衷却越来越被淡忘了。

就拿豆瓣这个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平台来说,它的深度用户曾经被调侃为“中国网站圈最没有价值的一批人”,却这样一个网站有对非同一般的认同和依赖。

圈住这批人的是一种专注于自我表达的价值观:找到一个精神角落,自说自话就很知足。

就像它的创始人阿北在2015年回应大众对于评分机制的疑问时,写过这样一段话,不谋而合:

为什么我喜欢的/我讨厌的/我拍的/我导的/我投资的电影/电视剧会在豆瓣上的评分低得/高得不正常?


在评分这件事上,看到评分和自己想法一致,觉得豆瓣靠谱,看到不一致,觉得豆瓣不靠谱。这种反应也正常。


但“豆瓣”后面只是很多个“别人”而已,不多不少。你和别人平均看法不一致,可以冷静下来再下结论。未必别人不正常,也未必背后有阴谋。这也不一定是坏事,大众经常是错的,至少你是有主见的。

(出处↓)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17)

毕竟,舆论不可能合所有人的心意,一个人的心意也不可能次次与大多数人站在同一边。与其一定要掐着彼此的脖子,还不如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的主见。

创始人的理念很“佛”,但这在今天的互联网上只有被碾压的份儿。

如今每个社交平台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意见发生分歧时,大家都想办法合力打倒那无数个有自己想法的“别人”。

豆瓣每部电影的打分中,都能看到不同意见的人对彼此的不屑一顾甚至人身攻击:

打五星的骂打一星的没文化、没审美看不懂好电影;打一星的骂打五星的是双标、跪久了站不起来。很多情况下这些评价可以互换,毫无违和感。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18)

许多攻击都起源于一种替天行道般的情感:你怎么能喜欢/不喜欢它?这不正常,也即阿北所说,这评分“不靠谱”了。

可是所谓的“不正常”,究竟是以何为“正常、合理”的标准?

《流浪地球》的观众互相攻讦、两极分化。有人认为你不喜欢它,就是不支持中国科幻、崇洋媚外;有人认为你喜欢它,就是被集体主义荼毒已久还没见过世面。

大帽子一顶接一顶,双方都认为自己心目中那个分数才是“正常的”,要打分把它拽过去,恨不得对按着别人的头让他们承认自己有眼无珠。

却忘了这所谓的正常,也不过是个人口味。

如果真的那么看重自己观影感受的价值,就更不应该肆意把它变成挥舞的大棒,和绑架他人的标准。

因为,无论众多的主观感受如何汇成了主流,总能清醒、独立、自由地持有自己的观点,才是对独一无二私人观影感受最好的尊重。

我们都会有在主流的喜好门外迈不进去的时候。下一次当自己的感受成为小众的一方时,大家都会希望能保留一些自由表达、不被肆意指责的空间。

它应该是基本,不应该是奢望。

· END ·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点击底部右下角的“好看”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19)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20)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21)

流浪地球中最难的事情(流浪地球引发的)(2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