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印尼地震一年发生多少次,印尼又发生了7级地震

印尼地震一年发生多少次,印尼又发生了7级地震图6 地震波的波序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震相(如P波、S波、面波)的振幅来衡量地震相对大小的一个量(如图1),它是由日本的和达清夫和美国的里克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和发展起来的。至今为止,最基本的震级测量方法有4种:近震震级ML,体波震级mb,面波震级MS和矩震级MW。图4 印尼7.4级地震震害图2图5 印尼7.4级地震震害图3可见震级作为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无论是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准确测定地震的大小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基础性工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地震震级到底如何测定。

印尼地震一年发生多少次,印尼又发生了7级地震(1)

图1 印尼地震7.4级震中地理位置分布图

印尼地震一年发生多少次,印尼又发生了7级地震(2)

图2 印尼7.4级地震震中及其周边地形图

据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9月28日18时2分(当地时间2018年9月28日18时2分)在印尼米纳哈沙半岛(南纬0.22度,东经119.84度)发生7.4级左右地震。地震引发2米高的海啸,最少2座城市被海啸袭击,大量房屋被冲走。

印尼地震一年发生多少次,印尼又发生了7级地震(3)

图3 印尼7.4级地震震害图1

印尼地震一年发生多少次,印尼又发生了7级地震(4)

图4 印尼7.4级地震震害图2

印尼地震一年发生多少次,印尼又发生了7级地震(5)

图5 印尼7.4级地震震害图3

可见震级作为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无论是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准确测定地震的大小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基础性工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地震震级到底如何测定。

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震相(如P波、S波、面波)的振幅来衡量地震相对大小的一个量(如图1),它是由日本的和达清夫和美国的里克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和发展起来的。至今为止,最基本的震级测量方法有4种:近震震级ML,体波震级mb,面波震级MS和矩震级MW。

印尼地震一年发生多少次,印尼又发生了7级地震(6)

图6 地震波的波序

1、近震震级ML

这个震级测量方法最早是由美国地球物理学家里克特1935年提出的,当时里克特正在考虑退出美国加州地区的第一份地震目录。而由于加州地区是一个多地震的区域,因此这份目录一定会包含从无感地震到1905年4月18日加州旧金山大地震这样的强烈破坏性地震。所以,必须建立基于客观测定方法来测定地震大小。最终经过大量震例的试验,里克特提出了任一地震的地方性震级ML的计算公式为:

印尼地震一年发生多少次,印尼又发生了7级地震(7)

式子1

注:式子一的有效范围为,震中距在30公里至60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

其中ML为近震震级,为任意一个地震的最大振动幅度,而为参考地震事件的最大振幅。后来里克特为了便于其他地震研究人员使用,就把它定义为地方性震级的量规函数,详细规定了在不同震中距时的具体数值。从而使其他研究人员在遇到地震时,只需要测定这个地震的最大振动幅度再计算就可以有式(1)得到近震震级ML。有时候这一测量地震震级的方法也被称为里氏震级。甚至现在一旦发生地震。新闻媒体还称"里氏震级"。其实主要是用来纪念里克特在地震震级测定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2、体波震级mb和mB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震震级ML测定方便,易于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近震震级ML不适用于远震(即震中距大于600千米的地震)。因此里克特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一起发展了采用体波(P波)测定震级,因而称为体波震级mb,其计算公式为:

mb=lg(A/T) Q(delta)

式子(2)

式中A是P波前几个周期中最大的地动位移,以微米计量,T是相应周期,以秒为单位;Q(delta)是量规函数,其目的是为了对震中距和震源深度对地震震级测定造成的影响进行校正。这个函数各国地震学家已经根据各国不同情况给出了表格,可供地震研究人员查询使用。因此如果在某地发生震中距离超过600千米的地震时,地震研究人员只要测定P波前几个周期中最大的地动位移A及其对应的周期T,并计算出lg(A/T),同时从本国地震研究权威机构查询得到Q(delta)。就可以将其带入(2)式计算得到体波震级mb。

3、面波震级MS

1945年古登堡将测定的近震震级ML的方法推广到远震。而在远震记录图上,振幅最大的是面波,因此利用面波来测定地震震级,显然更容易得到最优结果。不过由于面波持续时间长,波列复杂,因此有很多个周期。这样我们利用不同周期的面波测定的地震震级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卡尔尼克等人经过大量研究前人的成果,最终得出了目前广泛使用的测定面波震级MS的公式:

印尼地震一年发生多少次,印尼又发生了7级地震(8)

式子3

其中A为面波最大振幅、T为面波最大振幅对应的周期,震中距要在2000千米至13000千米之间。

因此,如果要想测定2000千米至14000千米以外发生的地震的震级,就可以用面波震级。其测定方法就是测定面波最大振幅和其对应的周期,并测定其对应的周期,然后取对数;再加上震中距取对数以后乘以1.66;求出前两项之和以后,再加上3.3就可以测定其地震震级!

4、矩震级MW

虽然以上的近震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面波震级MS可以计算距离不同的地震震级。但是,1960年代后期,地震学家研究全世界的地震年发生频次与面波震级MS的关系时发现,缺失震级超过8.6级大地震。但是1964年3月27日发生的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利用面波测定的地震震级只有8.4级,但是其造成的地表破裂长度竟然达800千米。这远远超过8.4级地震能够形成的最长地表破裂长度。因此地震学家根据以上的种种观测事实,推断出面波震级有震级饱和现象。通俗的说,就是面波震级这个尺子最大只能量取8.6级以下的地震。超过8.6级它就没法量取了!

那么面对超过8.6级以上的地震,我们怎么量取呢?其实,就是从以上1964年3月27日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出发,既然地表岩石破裂长度可以作为表征地震能量释放的一个物理参数,那么就可以从地震引起的岩石破裂等状况来测定地震震级。

1977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家金森博教授就根据以上的想法提出了矩震级MW的概念。其中的"矩"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力矩的概念。因此,要想计算矩震级MW必须首先计算地震矩:

印尼地震一年发生多少次,印尼又发生了7级地震(9)

式子4

其中表示u表示介质的剪切模量,可以由当地的地质学家给出;D表示平均位错量,A是破裂面积,这两个量都可以通过卫星或实地考察等测定。

而有了地震矩就可以计算矩震级MW了,其计算公式为:

Mw=2/3*(lgM0—9.1)

式子(5)

即只要我们知道了地震矩M0,那么只要对他取对数,然后再减去9.1,乘以2/3 就可以计算矩震级MW了。这个震级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是基于力学来计算的,因此它没有饱和的问题。即它是一把可以测量任何地震的能量释放大小。而不管其是大地震还是小地震,也不管它是远震还是近震,更不管它是浅源地震还是深源地震。同时还可以和近震震级ML,体波震级mb,面波震级MS进行很好的衔接。也是国际地震学界优先推荐的震级!

以上就是常见的几种地震震级测量的方法,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不同国家对同一地震报告之所以有区别,其实就是由于使用了不同的震级测量方法!但是就本次印尼地震来说,因为震级已经接近7.5级,那么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地震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