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知青岁月纪实(悲欣交集一代人)

知青岁月纪实(悲欣交集一代人)50年来,颜昌瑞心中一直记着10月25日到永福的那天。当晚,作为领队,颜昌瑞在四壁漆黑的斗室里过夜,墙上还有裂缝,冷风呼呼地吹。那一晚 颜昌瑞辗转反侧,深知山里的条件如此简陋,想着900多位知青今后将何去何从,他一夜未眠。 颜昌瑞介绍,上山下乡在当时是事关安海家家户户的大事。彼时,安海城镇人口仅2万多人,3000多户,上山下乡的青年就达901人,这也就意味着这一代人成为安海百姓人家为之牵挂的群体。知青岁月 1969年9月21日、9月22日和10月23日,是安海一批年轻人成为知青的日子。当时在安海镇四个面向办公室工作的颜昌瑞,如今提到知青的话题,有很多话要说。 颜昌瑞说,当时,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卷起了规模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在安海,原农村户口的“老三届”(1966—1968年初高中学生)回乡,参与生产队的劳动;而城镇户口的“老三届”和社会青年则被安排

题字人物

知青岁月纪实(悲欣交集一代人)(1)

本期“爱安海”题字人林志滔先生,安海人,1949年出生,安海(永福)知青联谊会会长、香港金方表业有限公司、晋江市金方玩具有限公司、漳平市汇港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养正中学香港校友会第十三、十四届会长,他为家乡安海和第二故乡漳平永福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公益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是安海(永福)知青群体的杰出代表。

知青岁月纪实(悲欣交集一代人)(2)

10月25日,深秋艳红,一群身穿中国红马甲的古稀老人坐上了晋江安海镇前往漳平永福镇的大巴,一路上,欢歌笑语。此行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均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50年前的这天,第二批安海(永福)知青告别家人走进了闽西大山,自此两批共计901名安海知青在永福开始了知青岁月,后来许多故事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沧桑变幻五十载。当年入世未深或初出校门的青年,如今大多已经成了霜染鬓眉的古稀人。他们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的风风雨雨和发展变化。回望来时路,他们经历过生活的苦难,但在逆境中也从不忘奋斗拼搏,他们懂得责任更懂得感恩,他们爱国爱乡爱第二故乡,不断用实际行动去为两个故乡做贡献。如今,他们虽已年老,却不忘积极发挥余热,用乐观心态面对生活,关注家乡和第二故乡的发展。本期“爱安海”,我们将带大家一同走进安海(永福)知青群体,听听他们的故事。

知青岁月

知青岁月纪实(悲欣交集一代人)(3)

1969年9月21日、9月22日和10月23日,是安海一批年轻人成为知青的日子。当时在安海镇四个面向办公室工作的颜昌瑞,如今提到知青的话题,有很多话要说。

颜昌瑞说,当时,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卷起了规模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在安海,原农村户口的“老三届”(1966—1968年初高中学生)回乡,参与生产队的劳动;而城镇户口的“老三届”和社会青年则被安排前往漳平县永福公社上山下乡。

颜昌瑞介绍,上山下乡在当时是事关安海家家户户的大事。彼时,安海城镇人口仅2万多人,3000多户,上山下乡的青年就达901人,这也就意味着这一代人成为安海百姓人家为之牵挂的群体。

50年来,颜昌瑞心中一直记着10月25日到永福的那天。当晚,作为领队,颜昌瑞在四壁漆黑的斗室里过夜,墙上还有裂缝,冷风呼呼地吹。那一晚 颜昌瑞辗转反侧,深知山里的条件如此简陋,想着900多位知青今后将何去何从,他一夜未眠。

告别时,有知青说了句“你这一走就是盲人放鸽(意抛下他们不管了)”,颜昌瑞听后不禁眼泪夺眶而出。如今再谈及这段往事时,85岁的颜老又一次红了眼眶,声音一度哽咽,久久说不出话来。

根据知青讲述,当时他与同伴住的是由牛棚改造的屋子,高度仅2米,床板是临时找来的破木板,屋子没窗户,门板是用塑料膜悬挂充当的,寒风吹拂塑料帘子的声响,几分刺骨的凉意,居住如此简陋,匪夷所思。

上山下乡的第一年,国家补贴每名知青每月8元钱、37斤大米的定量。第二年以后,国家的钱粮补贴没了。断炊、盐水配饭的事屡有发生,且由于一些生产队工分较低,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不少知青所得甚至养不活自己,正值长身体时的大饭量,常吃不饱饭,有时吃的口粮和菜还需要安海家中接济,不仅给家人生活带去了经济压力,知青身上也背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繁重的农活让知青深刻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知青陈育民说,寒冬腊月冬耕时,水田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得把冰面敲破,大半个身子要踩在零度以下的水田里作业,上田埂时冷得更是浑身哆嗦,要靠不停跳脚来回暖身子。

在龙坎铁路、漳平大桥、永福高树岭水电站和上林水库等项目建设上,知青要干十几个小时,并且身处不可预知的危险中。知青杨琴心回忆,在龙坎铁路大会战时,午饭时间,工地发生“哑炮”事件,黑压压的大小石块铺天盖地飞来,幸好,知青没人伤亡。诸如这种险景甚多。

知青的精神生活是空虚寂寞的,但知青间的那份情感是牢不可破的。大伙相约走上几十里的山路,赶墟、看电影;农闲时走上几小时的山路也要前往不同大队与好友、昔日同窗聊家常,摆弄乐器,大声高歌,他们用诗文寄托乡愁。

在艰苦岁月里,知青与村民朝夕相处结下的情感,形成了割舍不断的山海情缘。

不少知青曾担任过民办教师,将自身所学教授给大山里的孩子。当时,漳平二中就有23位安海知青任教。同时,在苦难中,知青依旧坚信知识就是力量,在煤油灯下的破桌椅上,经常摆有高数、哲学著作、历史名著等,他们对未来抱有一种期盼。

在党和政府的关爱下,在安海知青自身的努力下,他们通过招工、升学或者申请境外定居等多种途径,慢慢地走出了大山,开始了另一段奋斗的征程。

如今,许多知青已不愿再过多地去谈及上山下乡时的苦难,但并不代表他们忘记那段岁月。伤痛在时间的抚平下,回忆最终变得温柔。

拼搏进取

知青岁月纪实(悲欣交集一代人)(4)

如果说,安海(永福)知青的第一个10年是苦难的,那么,之后20年、30年,无疑是带有更多顽强拼搏和艰苦奋斗的色彩。

知青群体有幸遇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们紧跟时代步伐,在不同界别拼出了一番天地,成为著名的企业家、科技人员、教育工作者、作家、书画家或走上政府部门的领导岗位,如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颜伟劲,石狮市原副市长许平力、晋江市物资总公司陈永兴等,原恒安集团生产技术部主管黄攸源和宝龙集团副总裁肖清萍也是非常成功的企业管理者。

旅澳的颜延龄、颜康龄、颜洪龄三兄弟可以说得上都是杰出奋斗者的代表。

颜延龄,原全国政协常委、澳门特别行政区银莲花勋章获得者,是位重量级的实业家。1980年7月,颜延龄一贫如洗到了澳门,他看准市场需求,审时度势,爱拼敢赢,经商路子越走越宽。其创办的企业,涵盖了电子产品、食品加工、首饰礼品、制衣羽绒、房地产业、电讯业、码头港口、高科技产业,并且在家乡投资了众多项目。在澳门回归前后,他积极参与各项事务,为澳门的回归做出了贡献。

苏永安是第一个旅居香港的安海知青。他与林志滔、杨长椿杨长利昆仲和高增仁、高铭宣一样,在语言不通的艰难环境中勤奋工作,顽强奋斗,拉车、扛包、当地盘工……他们起早摸黑,加班加点,省吃俭用,在困难的条件下,一边“赚食”,一边刻苦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抓住机遇,大胆创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安海(永福)知青中还走出了两位博士,他们是安海知青中的首位博士连秉中和被誉为“中国老三届最后一位博士”的骆惠南。

据不完全统计,900多位安海(永福)知青中,有超百人从事教育工作,其中不少知青更是成为教育界的中坚力量。知青颜纯钧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是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叶金城、郑梦彪和汪寄声等人成为书画界、文史界、音乐界的佼佼者,他们的创作成果、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影响。

桂邦伍是安海(永福)知青中唯一一位被插队乡村村民推选作为生产队长的知青,其后又成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匍匐大山之后,在晋江粉末冶金厂当气焊工,并用12年的奋斗,完成了知青到优秀企业管理者的蜕变。其后,他受托筹建晋江兆泰机械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

艰苦创业,爱拼敢赢,我们看到了安海(永福)知青在逆境中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奋进身影。

山海情缘

知青岁月纪实(悲欣交集一代人)(5)

知青岁月纪实(悲欣交集一代人)(6)

1996年4月28日,在旅港安海(永福)知青林志滔的倡导下,经晋江市民政局批准,“安海(永福)知青联谊会”成立,并且确立宗旨即:“广泛联络当年在永福上山下乡的安海知识青年,凝聚力量,增进友谊,互助解困,共同发展,为故乡安海和第二故乡永福的社会经济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积极开展会务工作。正月初三,知青们从各地赶回安海参与团拜会,并为知青子女颁发奖学金。

1999年9月17日,600多名安海老知青重返第二故乡永福。原各大队的知青重返当年村落,捐资捐赠物品,并且在永福设立“安海(永福)知青奖学基金”。

在漳平永福适榕村有一座“安福桥”由林志滔捐建,其名沿用安海西安村“安福桥”,把安海和永福连在一起,作为山海情缘美好的见证。

几十年来,每有闲暇时间,林志滔就会到漳平永福走走。他认为,漳平永福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为村子做点事是应该的。这样的感情同样也存在于其他安海知青心中。

旅港知青高增仁在曾插队的文星村捐建了“仁义桥”,还与林志滔在永福共同捐建了“东风桥”。

1996年,颜延龄三兄弟探寻永福故地,看到四旺村还没有架设电线、安装电灯,当即表示,村里集资,不足部分由他们支付,不论如何一定要先动手架设电线。在颜氏三兄弟的捐资帮助下,四旺村于1997年4月架接了电线,把电源引上了村里,山村的电灯亮了。在永福同春小学综合楼重修项目上,原插队落户同春的安海知青20人参与捐资建设。后盂、适榕知青也为曾经插队的村庄小学翻建投入资金。无独有偶,在永福清源村的那条“红军知青路”重修上,当初插队落户清源的知青也捐赠支持建设。

据悉,自该联谊会成立以来,安海(永福)知青对第二故乡永福的捐款及投资项目就已超千万元。

2005年,漳平市委、市政府把知青在苦难岁月里铸就的“爱国爱乡,与时俱进,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激励广大干部和群众弘扬勇往直前,拼搏进取,再创佳绩的精神动力。这一做法极大地提升了安海(永福)知青与第二故乡关系的层次。

十几年来,为了配合漳平市委、市政府的招商引资,安海(永福)知青把漳平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或在各类媒体为漳平提供舆论支持,或配合漳平市在新加坡、深圳、闽南等地招商引资。据不完全统计,由安海(永福)知青投资和引资,落地漳平的项目资金超5亿,其中林志滔和高增仁投资了近1.5亿,其中高增仁投资了数千万元,让“三农项目”泽被农民。

安海(永福)知青重视山海情缘的传承。2012年,经过安海知青的牵线搭桥,晋江养正中学与永福中学缔结友好学校,这一举措引起了晋江和漳平两地教育部门的极大重视,率先把山与海的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两地学校师生广泛接触,进行教务工作交流,漳平两所中学的主要领导到养正中学挂职,养正中学为新建的漳平二中提供外装修设计和购买装修材料的供货单位,每年,漳平都有上百人参加养正中学举办的暑期夏令营。这种富有成效的教育山海合作,深受教育界的好评。

安海(永福)知青对第二故乡已有如此深情,对于家乡安海,爱得则更加深沉。

2014年,一场强台风侵袭了安海,白塔严重受损。看着日渐残破的塔身,安海(永福)知青联谊会理事长张世源叩响了晋江市博物馆馆长的门,并拿出一张银行卡表示要捐款100万元支持白塔建设。他说,“白塔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寄托,是安海的标志性建筑,不能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馆长第一次遇见有如此捐款的情景,深受感动,紧紧握住张世源的手。

安海(永福)知青为家乡建设捐款的事迹还有很多。旅澳知青颜延龄捐建养正中心小学艺术馆、捐赠安海医院200万元用于购置医疗设备等;旅港知青杨长椿、杨长利昆仲向养正中学捐建科技馆,旅港知青苏永安向养正中学捐建“苏远外艺术馆”……

与此同时,安海(永福)知青联谊会还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创作和编辑《永恒的回忆》、《岁月如歌》和《风雨堪歌》,制作自创的音乐光碟《我们的歌》,举行书画摄影展。

长期以来,安海(永福)知青时刻牵挂着家乡的发展,关注家乡,是爱安海、建安海、兴安海的一支重要力量。安海(永福)知青现象引发全国知青群体的极大关注,福建日报曾经以整版篇幅报道安海(永福)知青群体回报两个故乡的事迹。著名史学家刘小萌在他的著述中写道,“中国知青史不能缺少安海(永福)知青这一部分。”

今日知青

知青岁月纪实(悲欣交集一代人)(7)

当年一头黑发的知青,现在已是古稀人了。现在,他们身体健康吗?生活过得好吗?这是安海社会各界和百姓人家的关注点。

近年来,每周六的下午,在安平桥景区茶馆,总能遇到三、四十位老人,他们悠闲品茶,安然侃聊。有时说古早的安海,有时谈现在的安海。倾听他们的谈吐,能感受到他们对安海的了解和挚爱。

他们每次组织出游,均会穿上印有“安平桥茶馆”的红色T恤和马甲,在晋江、厦门、哈尔滨、武汉的机场或动车站,他们自觉地宣传安海、推介安海。上个月,安海(永福)知青到哈尔滨旅游时,在机场遇到了一位黑龙江省的公务员,公务员指着安平桥茶馆的衣裳问:“安平桥在哪里?”“在安海。”知青异口同声地说。这位公务员笑着说,以后定要携带家人游览安海,探寻安海的历史和文化遗址。当时,围观者众多,知青们高呼:“请为安海点赞。”

安海(永福)知青表示,“趁有脚力多走走,让祖国的山山水水留在我们的心里,舒展我们的心胸,要更加地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做到不给社会添乱,不给孩子添堵,教育好子女,爱国爱乡,努力拼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近年来,在安海(永福)知青的牵线搭桥下,安海与龙岩古田镇缔结了友好乡镇,相互往来频繁,关系融洽,共同奏响了山与海的壮丽乐章。

今年正月初十,受漳平市委、市政府的邀请,450多位知青或携家属、子女、亲友到漳平,参加“纪念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活动,其场面之大,情感之深,令人永生难忘。

50年前的10月25日,第二批安海(永福)知青抵达插队落户村庄。今年的10月25日,知青故地重游。

10月27日,记者采访刚从永福镇回来的几位知青,要他们说说这次第二故乡行的体会。

曾经在永福中学工作的王莹莹说:“这一次去永福,当我推开曾经住过的菁华书院的大门时,似乎记忆闸门被打开了。青春的痕迹及一路走来的轨迹,历历在目,恍然如昨。在人生节点的发生地,回忆和瞻望,有悲欣交集的感觉。”

周文兴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这些年,故乡安海和第二故乡的巨大变化,让我们兴奋。我们爱安海,我们也爱永福。我说两句话,一是我们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二是身有泥土才能同道!”

桂卓明深有感触地说:“国庆50、60和70周年时段,是安海(永福)知青上山下乡的30、40和50周年。这种巧合昭示着知青一代人与共和国风雨同舟,一路同行。我们与共和国同龄,爱国爱乡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秉性。我与知青同伴相互勉励,为共和国的强盛,为两个故乡的经济腾飞,好好地活着,但愿能在鲐背之年再度欢呼祖国万岁!”

来源:今日安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