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伏的青稞怎么办?黑青稞走下高原
倒伏的青稞怎么办?黑青稞走下高原黄乃亥乡乡长多杰措告诉记者,经过试种发现,当地长出的黑青稞穗大粒多、颗粒饱满,2020年全乡就种下了1100亩黑青稞。“去年,天津援青指挥部帮我们牵线搭桥,引来天津一家企业到乡里调研考察。”2022年6月16日拍摄的日秀玛村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艳 摄对于角巴才让来说,青稞是自己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东西。每年秋天,把成熟的青稞晾干、脱粒、整粒炒熟,然后用传统的石磨磨成粉,就可以用来制作藏族传统食品糌粑。作为青藏高原藏族群众的主要食物,青稞在青藏高原已有3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几年前,同仁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黄乃亥乡从西藏日喀则引进了黑青稞品种。“经济收益比其他农作物好!平常的青稞1斤最多卖1块5,黑青稞能卖到3块钱。”日秀玛村村委会副主任华贡才让说。黑青稞是青稞众多种类中的一种,相较于白青稞、墨绿色青稞,黑青稞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黄乃亥乡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这里日照时间长,
新华社西宁6月30日电(记者顾玲 王艳)正值仲夏,海拔2970米的日秀玛村绿意盎然:地里的黑青稞已经长到一尺多高,无人机在空中盘旋,正在喷洒有机肥料。
“再过几天黑青稞就要抽穗啦,这几天追加肥料,可以增加产量,保持品质。”42岁的村民角巴才让从没想过,自家地里种植的黑青稞能走出大山,变身为麦片、桃酥、复合面粉,成为城里人的美食。
2022年6月16日,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黄乃亥乡日秀玛村内,黑青稞长势喜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艳 摄
日秀玛村地处青海省东南部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黄乃亥乡,这里高寒干燥,山大沟深,过去长期以种植青稞、土豆、油菜为主。
对于角巴才让来说,青稞是自己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东西。每年秋天,把成熟的青稞晾干、脱粒、整粒炒熟,然后用传统的石磨磨成粉,就可以用来制作藏族传统食品糌粑。
作为青藏高原藏族群众的主要食物,青稞在青藏高原已有3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几年前,同仁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黄乃亥乡从西藏日喀则引进了黑青稞品种。“经济收益比其他农作物好!平常的青稞1斤最多卖1块5,黑青稞能卖到3块钱。”日秀玛村村委会副主任华贡才让说。
黑青稞是青稞众多种类中的一种,相较于白青稞、墨绿色青稞,黑青稞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黄乃亥乡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空气、水质洁净,十分适宜黑青稞生长。
2022年6月16日拍摄的日秀玛村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艳 摄
黄乃亥乡乡长多杰措告诉记者,经过试种发现,当地长出的黑青稞穗大粒多、颗粒饱满,2020年全乡就种下了1100亩黑青稞。“去年,天津援青指挥部帮我们牵线搭桥,引来天津一家企业到乡里调研考察。”
天津紫源商贸有限公司经过检测发现,黑青稞在促进人体系统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等方面保健作用明显。企业负责人买洁实地考察后认为,青藏高原的自然生态和气候孕育出不少优质农产品,但当地的黑青稞精深加工不足,而且农户自产自用或少量零售的方式也限制了黑青稞走出高原。
为延长黄南州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打开全国市场,这家天津企业在黄南州注册新公司,在进行数十次生产线试验的基础上,将黑青稞的营养价值与大众适口感相结合,2022年3月,第一批新产品——高原特色黑青稞面粉研发成功,黑青稞走下高原来到渤海之滨,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向全国市场。
“我们有4个门店,还有多个电商销售渠道,目前看来市场认可程度还不错!最近,黑青稞麦片、黑青稞桃酥也陆续研制成功。”买洁说。
而在千里之外的日秀玛村,角巴才让的19亩地已全部入股到村里的合作社,由村里推举出的12名村民负责黑青稞的种植、养护和收割。今年,黄乃亥乡的黑青稞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00亩,连片种植和机械化、精细化种植技术得到有力推广。
2022年6月16日,日秀玛村村民角巴才让正在打磨青稞粉。新华社记者 顾玲 摄
华贡才让算了一笔账:“黑青稞每亩产量约350斤左右,按照天津的公司每斤收购价3元计算,今年黑青稞收获之后,平均每亩地可为农牧民创收1050元。如果收成好,群众增收效果会更好。”
目前,天津紫源商贸有限公司已与同仁市达成初步意向,计划在日秀玛村设立1000亩青海黑青稞绿色种植试验基地,与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建立青海黑青稞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将包括黑青稞在内的高原特色农作物研发成品种更多、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