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入口处有三台叉车托着屏幕,显示着COC的字样。往里走,会看到用古董莱卡幻灯机投影着平面设计作品;有人在现场玩套圈游戏并请大家从气球里喝绿茶;用回收纸箱做成的大金字塔、3D打印模型旁边播放老年人做运动视频、会动的镜子、可以拍时尚大片的Photo Booth、要先爬上楼梯才能看的“西洋镜”,还有个可以坐进去的“发呆亭”。大约2000平方米的COC展区本次的摩登上海时尚家具展上,新开辟的Creation of Creators(简称COC,意为“创造者的创造”)展区,对这个问题有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的地下一层,当参观者看过诸多各种风格、眼花缭乱的产品后,来到的是一个纯白、类似于艺博会展馆的区域:COC展区入口,挂着COC字样的叉车是本次策展人周宸宸的作品 本文图片均由COC官方提供

每年9月,在天气开始凉爽,空气里开始飘桂花香的时候,上海又迎来一波展会高峰:打头阵的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紧接着几乎同期发生的来自不同主办方的中国国际家具展、摩登上海时尚家居展、中国(上海)国际家具博览会、中国(上海)国际时尚家居用品展览会,每个展会又有主题论坛、展中展、外围展等。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1)

虽然展馆多、展会名字有点交叉迷惑、集中看展对精力要求大,每年3月看设计上海,了解最前沿的国际设计流行趋势,9月看设计周、家具展和家居展,集中能看到本土设计师的作品,也是上海这个城市,每年两季给予从业人员和设计爱好者们的创意补给。

这里说的展,不同于去美术馆看的艺术展(art exhibition),而是展销会(trade fair)。中国的传统“居”类制造业(家居、家居类),经历了以制造和出口为导向的时期,对于多数参展商,“销”还是硬指标,也是他们参展的主要目的。参观展会的观众,也多是“居”类行业各个环节上的从业人员,来采购或是洽谈商业机会、获取行业资讯的,以及像我这样的设计爱好者,每年来打卡,更新自己的设计认知。

早年企业参展,买卖的都是有型的商品,有可观的订单就是胜利。但随着市场、消费环境的改变,很多企业被动或者主动地要考虑产品本身以外的事情:设计、战略、品牌、传播,等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对企业发展有着四两拨千斤作用的无形服务,似乎不是传统展会上可以看到的。那么,这些服务该去哪里找呢?

本次的摩登上海时尚家具展上,新开辟的Creation of Creators(简称COC,意为“创造者的创造”)展区,对这个问题有了一次大胆的尝试。

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的地下一层,当参观者看过诸多各种风格、眼花缭乱的产品后,来到的是一个纯白、类似于艺博会展馆的区域: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2)

COC展区入口,挂着COC字样的叉车是本次策展人周宸宸的作品 本文图片均由COC官方提供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3)

大约2000平方米的COC展区

入口处有三台叉车托着屏幕,显示着COC的字样。往里走,会看到用古董莱卡幻灯机投影着平面设计作品;有人在现场玩套圈游戏并请大家从气球里喝绿茶;用回收纸箱做成的大金字塔、3D打印模型旁边播放老年人做运动视频、会动的镜子、可以拍时尚大片的Photo Booth、要先爬上楼梯才能看的“西洋镜”,还有个可以坐进去的“发呆亭”。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4)

活络空间的互动装置“嗨云”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5)

Penda建筑事务所的回收纸箱金字塔,表达了对环境的反思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6)

米曰工作室带来的法国艺术团体Mirage Makers的镜子艺术装置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7)

新媒体艺术家沈宾的“重新雇用计划”,关注老年人群体的生活状态和如何重新参与社会贡献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8)

空间设计师胡蓉的发呆亭

即使是看上去比较像“家具/家居展”的展位,也和其他展厅画风完全不同:被拆成了平板包装的中式椅子,宜家产品摆放的样板间(但你会马上发现参展方并不是宜家,而是一个叫“退化建筑”的工作室)、表面是照片成像的瓶子、自行车和运动鞋、原本放在爱马仕橱窗的架子,以及精致会动的黄铜艺术品。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9)

退化建筑用一间16平方米的样板间,提出对年轻人租房居住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10)

台湾设计师曾熙凯使用了摄影成像原理的花瓶,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11)

来自法国、基于上海的BLANK艺术设计咨询公司,展示了他们和苏泊尔等本土品牌的合作产品

中间长桌子上,还有来自法国收藏家Yann Debelle de Montby的私人收藏,以及衡山和集精选的设计创意类图书和物品。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12)

法国收藏家Yann Debelle de Montby的私人收藏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13)

衡山和集特别为COC策划的Pop Up书店

主论坛区,你看到正在演讲或对谈的,除了产品或者室内设计师,可能是新媒体艺术家、当代艺术策展人,建筑师、摄影师,或者是文化力研究所的令狐磊正在分享一个位于曼谷的复合业态案例。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14)

一场新媒体艺术的对话(从左至右依次为:CAC创始人张庆红、媒体艺术家沈宾、DBS创始人刘泳岐)

虽然不能一下子看明白这个展区到底在展销什么“商品”,但这里明显比传统家居展更好玩。

COC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展。它由展会主办方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王明亮和设计师、Frank Chou Design Studio创始人周宸宸联合发起,联合了策展人、跨媒体传播创意人颜宓,当代设计文化评鉴顾问、跨境传播、教育和品牌项目策划人徐晓,以及知名马来西亚华裔设计师腓力圃·叶,希望转换传统的以产品为核心的展会思路,把目光聚焦于人,而且是“创造者”们。本次以定向邀请的形式,把这些以往藏在产品背后的幕后英雄们推到了台前。

在制造业升级的大背景下,COC的策展团队试图从中国“居”类制造业切入,探讨设计文化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衔接可能,涵盖平面、摄影、造型、跨媒介传播及设计等多个领域,促进中国企业在品牌化进程中的思考,为推动有文化影响⼒的中国品牌新浪潮贡献微薄之⼒。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15)

上海海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创始⼈、董事王明亮先⽣

策展团队和部分创造者们

因此,本次被邀请参展的创造者非常多元。有有像意大利资深设计师和品牌顾问Giancarlo Tintori这样的行业领袖,也有陈旻这样拥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新锐设计师。有服务于传播环节的平面设计师、造型设计师和摄影师,有工作对象尺度更大的建筑师,和看似“居”类制造业更远一些的,像沈宾这样研究未来而反思当下的新媒体艺术家,和刘泳岐这样从事多学科设计的艺术与工程背景跨界创作者,以及吴佳音、王毅泉这样,着眼于空间叙事的更加当代艺术风格的创意人。

他们对于“居”类制造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COC发起人周宸宸认为,中国的家具行业,正处在由制造驱动,过度到品质和产品驱动,迈向专业化、服务、品牌和设计驱动转型的道路上,如果把传统的制造驱动的企业比喻成炒个菜、开个小饭馆,那么往品质化、专业化、服务化的进化就好像是小饭店开成大饭店、品牌连锁店,最终达到品牌与设计驱动,开成了米其林餐厅。

而这些创造者,就是从小饭店到米其林餐厅的不可或缺的助动力。

因此,对于普通展会观众,COC是个好玩的场域,新鲜、有趣、长见识。但对于行业从业者,这里是产业未来的催化剂。所以真正能够从COC展中受益的,是那些已经有产业升级意识,希望把自己从大饭店、连锁店变成米其林餐厅的居类制造企业们。这个看似当代艺术展览的COC展区,其实是个名副其实的专业服务展示区,希望达到的也不是简单的业务对接,而是这些创造者们可以引领整个产业。

主办方还特别设立了企业导览通道,展会期间,周宸宸、颜宓和徐晓几位策展人每天都在现场,接待、讲解、忙前忙后。

但就像千里马需要伯乐,专业的服务需要同样专业的甲方才能顺畅沟通。对于习惯了传统产品展示的展会观众,COC这种太像艺术展的展区在理解上是有门槛的。有参展者坦言,有家具工厂来了解产品设计服务,沟通上并不是非常顺利。

但主办方比较乐观,第一次是个尝试,虽然下一步怎么办还不完全清晰,但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就是个良好的开端。之后,COC将建立一个完整的品牌孵化机制,由博华展览公司给予机制扶持,并对具有影响力的典型合作案例进行深度挖掘与传播。到了明年,展会将设立COC品牌孵化展区,给予有成果的合作项目展位费用减免、知名媒体传播、重点扶植和培训学习的机会。

我在现场碰到了设计师厉致谦。他为本次参展的“活络”设计了一整套基于定制字体的视觉形象,可以说是“创造者背后的创造者”。厉致谦原本是产品设计背景,毕业之后有过独立开发产品的时期,参加过好几次类似的家居设计展。然而如今的他已经转换跑道,与家居行业拉开距离。从曾经热情参与其中的选手,到如今每次展会都来见老朋友叙旧的旁观者,他对“家居”行业的升级,似乎有点悲观:

“从近10年的整体趋势来看,真正脱颖而出的本土新品牌,都是设计师创立的。传统外贸加工的制造业,他们也许有升级的心思,但结构性阻力太大,并没有太多成功的案例。既然简单模仿或山寨就能获得订单,而利润又越来越薄,工厂往往会陷入路径依赖的陷阱无法自拔。因为需要升级的地方实在太多,不仅仅是更新设备、聘请设计师、增加市场营销费用,还需要整个管理层和生产链都进行一次知识和观念的更新,成本实在很高。反之,由设计师创立品牌,成为甲方,选择制造工厂做乙方。这样的模式有一个天然的好处,设计师必须不断推出新的设计产品,才能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而对于制造工艺品质的要求,也是设计师天生的执念。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由于设计师处于制造与市场的中间,由他们来整合上下游资源,最合适不过。”

有趣的是,同在世博展览馆的二楼DOD(Design of Designers)展区,就是厉致谦所说的“设计师成立的品牌”的集中展示区。这是博华展览公司七年前发起的,为了支持和推广本土原创设计的特别展区。许多DOD展区内的品牌,是由设计师主导,而不是某个家具工厂。由于展览主办方的大力推荐,DOD展区在这几年里,一直是本土设计的大看台,整个展览中最有亮点的部分。也有不少品牌,从DOD展区脱颖而出,进军国际家具展的主展区,和诸多国内国际品牌同场竞技。

联合策展人徐晓也半开玩笑地说,“传统“居”类制造业得要有紧迫感,如果他们不积极寻求和优秀的品牌幕后创造者们主动合作,这些创造者终将自发形成新的品牌,也许就“革了他们的命"。

同时,徐晓也提出,对于品牌,拥有创造力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有文化力的渗透和品牌使命感,才是品牌能够长久走下去的保障。而文化力和使命感是比较难在展台上呈现的,所以COC策展方策划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论坛,从产业升级、设计的边界到复合消费场景、数字未来的引领,以及创造者如何使用法律工具保护自己等,都有深入讨论。这些论坛内容的价值,在COC展结束后,都会继续发酵。

2022广州设计周官方网站:密集展会周结束(16)

丰富的COC论坛安排

现场和参展者聊下来,认可COC的理念,带着“参与感”和“趁机和朋友见面交流”目的来的比较多。来自北京的“内存和作”品牌设计工作室,由他们提供VI设计的未墨家具品牌就在DOD展出,未墨品牌主理人特意来到内存和作工作室的展台,和幻灯片上的LOGO合影。在谈到对COC展览的看法,来自BLANK艺术设计咨询公司的Nicolas Cinguino提到,如果这个展览可以放在城市里,让更多人看到,而不是要先有展览中心的门票进来,就更好了。而Design Brothers Science创始人刘泳岐和活络空间创始人吴佳音都不约而同提到,像他们这样无法被传统归类的工作室,也没有相应明确的某某展可以参加,所以COC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

在本次COC参展者中,联合策展人颜宓,既是策展人,又是参展者,这对颜宓来说也是第一次。她的米曰工作室带来了互动艺术装置“Mirror Diamond镜之钻”。这位资深的媒体人,仍以大众传播为使命,致力于做好连接企业需求和创意者的桥梁。颜宓说,本次COC展的三位核心策展人也非常互补,设计师周宸宸主要从产业内部的视角出发来建构整个逻辑;徐晓更多是把握如何让前沿思潮在COC这一平台上碰撞出更多火花,比如衍生出的COC论坛;而颜宓则主要是从大众传播层面把握展览的节奏,思考怎么让媒体看懂,怎么让来参观的企业看懂。

上海从2010年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设计之都”,成为中国第二个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创意实力,从举办的展会规模、论坛影响力、参与人数等方面可以侧面体现出来。正如每年四月全世界创意人都要像候鸟一样飞去米兰,上海设计展会最起码吸引了国内其他城市的从业者来观展。而且也不是只有“海外引进设计”,本土设计力量已经崛起,还有各种国外设计师以上海为基地工作,这里的创意土壤正在积累养分,等待创造力量蓬勃生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