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雄第43回:德义为先郑国终心定
楚汉争雄第43回:德义为先郑国终心定秦景公带大将嬴詹和公子无地,率战车四百辆,在离棫林五十里的地方扎营,正派人探听晋军消息,忽见东南角一队车马杀来,忙让公子无地率军迎敌。栾鍼奋勇上前。范鞅后边助战,接连刺杀兵将十多人。秦军要撤退,看到晋军人少没有后援,又鸣鼓包围了晋军。范鞅劝栾鍼说:“秦兵势大,不可再战。”栾鍼不听。这时嬴詹大军又到,栾鍼刺杀数人,身中七箭,力尽而死。范鞅脱去战衣,乘单车逃回晋国。栾黡见范鞅自己回来,问:“我弟弟在哪里?”范鞅说:“已战死在秦军。”黡大怒,拔剑直刺范鞅,鞅不敢反抗,走入中军,黡随后追到。范鞅躲避起来。他父亲范匄迎出来说:“贤婿为什么发怒?”——栾黡的妻子栾祁是范匄的女儿,因此称其为婿。栾黡不能控制怒火,大声回答:“你儿子引诱我弟弟同去秦军,我弟弟战死,而你儿子活着回来,是你儿子害了我弟弟,你必须把他撵走,不然我就杀了他,为我弟弟报仇。”范匄说:“此事老夫不知道,我撵他走。”范鞅听了忙逃奔秦国。
上回书说到,“骑墙派”郑国害的晋楚两个大国为了自己闹的是不可开交,刚刚不久前结束的晋国“三驾疲楚”中,晋国充分展现了大国风采,把楚国玩的是团团转。从这场战争中,郑国君臣都看到了一个新兴的晋国正在行走在复霸的路上。楚国虽然地大但是个空架子,失去了往日的荣光。郑简公下定了一个决心那就是一定要在晋国和楚国这间选择一个作为永久的依靠,再不想过这种晋强则附晋,楚强则附楚的日子了,毕竟好说不好听,当年的庄公小霸那是何等的威风,结果过了百年到了他的子孙手里落得个仰人鼻息的程度,真的是对不起老祖宗啊。
于是郑简公派使者去晋国盟约,晋国一听郑国来人了,那一个个是义愤填膺、愤愤不平,厉声斥责使者,你用和盟哄我们,可不止一次了,人常说,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我们在你们自上都吃了多少亏了,难道今天又是缓兵之计吗?使者叩首说:“我们国君已派人去楚国通知绝交,还敢有二心吗?”悼公说:“我以信义待你,你如果再生反复之心,将会引起各国的厌恶,不止我一人!你且回去,和郑君商议决定后,再来回话。”使者又说:“我君委派下臣,就是想把国家托付给君侯,请不要怀疑。”悼公说:“你主意既然已决定,可以交换盟约!”于是令新军元帅赵武代表自己与郑简公歃血订盟。将一路抓获的郑人,全部放回本国。下令诸侯军队分毫不许侵犯郑国,如有违法者,军法治罪。虎牢驻兵,全部撤走,交给郑人自己守卫。悼公做的是真彻底呀。但诸侯都劝阻说:“郑国不可信任,倘若再有反复,重新在虎牢驻兵就难了。”悼公说:“各将士长期征讨劳苦,恨无了期。以诚相待,我不负郑国,郑国难道能负我吗?”于是又对郑简公说:“我知你苦于战争,想要休息,今后归附晋国还是归附楚国,在于你自己,我不强迫你。”简公感激流泪说:“伯君这样以诚待人,就是禽兽也会感动,何况人呢?我不敢忘怀,再有异志,鬼神必然惩罚!”
从此郑国专心归服晋国,不敢有其他想法。从此之后的晋郑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气连枝,成为同盟国,有效的阻止了楚国北上的势头。
没过多长时间楚共王审病死了,立世子昭,号为康王。吴王诸樊乘人家楚国国丧命大将公子党率师伐楚。楚将养由基迎战,射死公子党,吴师大败而回。诸樊派使者向晋侯求救。晋大夫羊舌肹向悼公说:“吴伐楚自取其败,不值得同情。秦国和晋国是邻国,又有婚姻之好,如今却联合楚国救郑国,前面打败我师,此仇应先报。如果伐秦成功,楚国必然孤立。”悼公认为对,就让荀偃率领三军,同鲁、宋、齐、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二国大夫伐秦。晋悼公在境上等待。秦景公听说晋师就要到了,让人把毒药撒入泾水的上流。鲁大夫叔孙豹,同莒师先到,兵士饮水中毒,多数人死去。各军见此,不肯前进。郑大夫公子对卫大夫北宫括说:“既然已经归附晋国,怎么能观望呢?”公子率郑师先渡,北宫括紧跟。于是诸国的军队全渡过泾水,在棫林扎营。探子报告:“离秦军相距不远。”荀偃命令各军:“鸡叫时驾车,看我马头方向而行!”,这就是“唯马首是瞻”的来历。下军元帅栾黡,向来不服荀偃,听令怒道: “军旅大事,应和众人商议,即使他能独自做主,也应指示明白,哪能使三军将士看其马头呢?我也是下军元帅,我马头要向东。”于是领本部往东行。 副将魏绛说:“我的职责是服从本帅,不敢响应荀偃。”也随栾黡而回,早有人报知荀偃。荀偃说:“出令不明,我有过错。令而不行,又怎能成功?”于是命诸侯的军队各回本国,自己率师回晋。栾黡为下军戎右,独自不肯回晋国,对范匄的儿子范鞅说:“今日的战役,本是向秦报仇,如果无功而回,是耻辱。我兄弟二人,一同在军中,岂能都回去?你能和我同去战秦军吗?”范鞅说:“你以国耻为念,我哪敢不服从!”于是各引本部军马杀入秦军。
秦景公带大将嬴詹和公子无地,率战车四百辆,在离棫林五十里的地方扎营,正派人探听晋军消息,忽见东南角一队车马杀来,忙让公子无地率军迎敌。栾鍼奋勇上前。范鞅后边助战,接连刺杀兵将十多人。秦军要撤退,看到晋军人少没有后援,又鸣鼓包围了晋军。范鞅劝栾鍼说:“秦兵势大,不可再战。”栾鍼不听。这时嬴詹大军又到,栾鍼刺杀数人,身中七箭,力尽而死。范鞅脱去战衣,乘单车逃回晋国。栾黡见范鞅自己回来,问:“我弟弟在哪里?”范鞅说:“已战死在秦军。”黡大怒,拔剑直刺范鞅,鞅不敢反抗,走入中军,黡随后追到。范鞅躲避起来。他父亲范匄迎出来说:“贤婿为什么发怒?”——栾黡的妻子栾祁是范匄的女儿,因此称其为婿。栾黡不能控制怒火,大声回答:“你儿子引诱我弟弟同去秦军,我弟弟战死,而你儿子活着回来,是你儿子害了我弟弟,你必须把他撵走,不然我就杀了他,为我弟弟报仇。”范匄说:“此事老夫不知道,我撵他走。”范鞅听了忙逃奔秦国。秦景公问他来意,范鞅叙述经过。景公大喜,以客卿之礼对待范鞅。一日问他:“晋君是什么样的人呢?”范鞅回答:“是个贤君,知人而善任。”又问:“晋大夫谁最贤?”范鞅又回答:“赵武有文德,魏绊勇而不乱。羊舌肹熟悉《春秋》,张老笃信智谋,祁午遇事镇静,臣的父亲范匄能识大体。其他公卿也都学习法度典律,严守其职,范鞅不敢随便议论。”景公又说: “晋大夫中,何人先死?”范鞅说:“栾氏将先死。”景公说:“难道是太奢侈的原故?”鞅回答:“栾黡虽然奢侈,还可保自身,其儿子盈必不可免。”景公问:“为什么?”鞅说:“栾黡爱民惜兵,人心所向。所以虽有杀君之罪,而国中不以为然,都感戴他的恩德。黡如果死了,盈善良比不上他父亲,而武功更差远了,跟黡有仇的人,此时必报。”景公叹说:“你可算得上知道生死存亡了。”于是,利用范鞅与范匄沟通,派庶长武到晋,以修旧好并请求晋国恢复范鞅之位。悼公同意,范鞅回到晋国,悼公让范鞅和栾盈并为公族大夫。传令栾黡不得结下怨仇。自此,秦晋通好,一直到春伙结束,也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和外交冲突,不得不说是此次秦晋打出来的结果,可谓是“不打不相识”。
秦晋两国延续了秦晋之好,但一个小国家却又发生了宫廷中那常发生的一幕,宫廷闹剧又一次历史重演了,“历史也有智慧”邀您收看下回《不堪辱林父逐献公 无头箭庾公谢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