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玩转郑州中原区:请放弃小农思想

玩转郑州中原区:请放弃小农思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郑州筑城,城围九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城东西门相对,南北两门之南门偏西,北门居中。州治背北向南,正对南门,即现在的管城回族区政府所在地,面对南大街。郑州之称,最早始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之后自隋至民国2年,长达1320年的时间里,八次为州。他们最爱叫“郑县”而郑县怎么来的,他们不管,也不关心。在郑州市政府官网对郑州历史的介绍里,有这样一句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摘自郑州市政府官网

做了一篇郑州航空港站的头条,没有想到竟然捅了一些地方县市人的痛处。他们竟然是小农思想,笑人无,怕人有。

玩转郑州中原区:请放弃小农思想(1)

玩转郑州中原区:请放弃小农思想(2)

玩转郑州中原区:请放弃小农思想(3)

玩转郑州中原区:请放弃小农思想(4)

竟然大部分是地方县市的人对郑州的嘲笑和谩骂。这其实解决不了:你们不是省会的现实。那么下面我借用黄奇帆先生的论据,全河南还要继续“强省会战略”。

玩转郑州中原区:请放弃小农思想(5)

“在中国各个省的省会城市大体上发展规律都会遵循“一二三四”的逻辑。所谓“一二三四”,就是这个省会城市往往占有这个省土地面积的10%不到,一般是5%-10%;但是它的人口一般会等于这个省总人口的20%;它的GDP有可能达到这个省总GDP的30%;它的服务业不论是学校、医院、文化等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还是金融、商业、旅游等市场化的服务业,一般会占到这个省总GDP的40%。”

玩转郑州中原区:请放弃小农思想(6)

借用有知之士的话,身在浙江而关心中原发展的朋友 评论: “郑州作为省会不让好好建设,拉点政策资源就胡争八争的,说都建设郑州了,可郑州作为人口大省的省会,比这武汉西安成都等省会,政策资源真的太少了,不知道吗?不让本省省会大力发展结果都跑去其他省市的大城市了!”

他们最爱叫“郑县”而郑县怎么来的,他们不管,也不关心。

玩转郑州中原区:请放弃小农思想(7)

在郑州市政府官网对郑州历史的介绍里,有这样一句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设州”

玩转郑州中原区:请放弃小农思想(8)

摘自郑州市政府官网

郑州之称,最早始自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之后自隋至民国2年,长达1320年的时间里,八次为州。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郑州筑城,城围九里三十步,高三丈五尺,城东西门相对,南北两门之南门偏西,北门居中。州治背北向南,正对南门,即现在的管城回族区政府所在地,面对南大街。

自公元621年至1887年的1266年间,郑州城的空间秩序未变

宋朝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可以算是一个例证。

如果你穿越到宋朝,给苏轼当向导,想当然地不提郑州提郑县,东坡先生一定会是懵的表情。

玩转郑州中原区:请放弃小农思想(9)

唐代的墓志铭写了一句很现代的话:我家有别墅在郑州。

到了清代,郑州为直隶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将郑州直隶州降为属州。

当然,古代郑州的管辖区域不断发生着变化,与管城、荥阳、原武等分分合合,但郑州的名字始终都在。

郑县是民国才有的称呼

1913年,郑州废州置县,这也是郑县之名的由来之后持续至1948年10月设立郑州市。中间,1929年至1931年曾短暂设市。

所以提到郑县,连百科的解释分为“战国置”和“民国置”两个说法前者是:郑县,古县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附近,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郑国所在地。后者是: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

玩转郑州中原区:请放弃小农思想(10)

这就要说到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府存县道”的这次行政区划改革。其影响深远,改变了全国众多城市的名字。除了郑州改称郑县外,就连杭州也当时称为杭县。

为何人们记住的是郑县?

算下来,郑州被叫“郑县”,也仅仅三十多年光阴,这对于有着3600年建城历史的郑州来说,只占百分之一,可谁也没想到居然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以至于不少人觉得,郑州在当省会之前,一直叫郑县。

叫了一千多年的“郑州”,被人记住的是“郑县”,这并不可悲。可悲的是,千万人口的郑州人自己,对所生活城市的历史一无所知。

说到底他们嘲笑瞧不起郑州的唯一原因就是他们不是郑州土著,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郑州是移民城市,从1954年,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时的55.8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274.2万人.多少地方县市的人扎根郑州,同郑州共发展,获得郑州发展红利。

“郑州”一个说“中”的城市,依旧张开双臂,欢迎大家来郑州创业发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