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金庸笔下的佛侠和儒侠分别是:虬髯客传的作者是张说还是杜光庭

金庸笔下的佛侠和儒侠分别是:虬髯客传的作者是张说还是杜光庭杜光庭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杜光庭是唐末五代著名道士、道教领袖,也是著名文学家,唐僖宗时随御驾入蜀,后来追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古往今来,比较多的观点认为《虬髯客传》是杜光庭撰写的。《虬髯客传》作者比较通行的说法有三个,一说是张说,一说是裴铏,一说是杜光庭。张说是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前后三次为相,封燕国公,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从其文名文才,说是传奇作者似乎也说得过去。裴铏是唐末文学家,唐咸通九年(868)为静海军节度使高骈从事,乾符五年(878)以御史大夫为成都节度副使。裴铏一生以文学名世,唐代小说之所以称为传奇,便是因为其名著《传奇》一书而得名的。《昆仑奴》、《聂隐娘》和《裴航》等著名的唐代传奇都出自裴铏的手笔。如果说《虬髯客传》是出于他的手笔,单从文本角度似乎也能成立。

《虬髯客传》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唐代传奇小说,目前通行的版本收录于《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三。该传奇以隋朝重臣杨素府上的宠妓红拂慧眼识英雄,大胆私奔李靖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同时也描写了隋末有志图王、颇有侠气的虬髯客在见到『真命天子』李世民(此时的身份是年方二十的太原『州将之子』)的不凡神气之后不由得折服,认清『天命』,知道不能够匹敌,遂避让离开中原出海自立的故事。《虬髯客传》可以说是唐人传奇中数一数二的的作品,成功刻画了虬髯客、李靖、红拂这三个虎虎有生气的人物形象,后世因此称呼他们三人为『风尘三侠』,赢得了人们的羡慕和喜爱。 《虬髯客传》对后世影响颇深,明代张凤翼和张太和所撰写的剧本《红拂记》,凌濛初所撰写的杂剧《虬髯翁》,均据此演绎而成,但要论神韵气概,都远远比不上原作。

金庸笔下的佛侠和儒侠分别是:虬髯客传的作者是张说还是杜光庭(1)

虬髯客、李靖、红拂被后人称为风尘三侠。

金庸笔下的佛侠和儒侠分别是:虬髯客传的作者是张说还是杜光庭(2)

表现风尘三侠的艺术作品有国画、年画,到了现代还有卡通作品。

金庸笔下的佛侠和儒侠分别是:虬髯客传的作者是张说还是杜光庭(3)

李靖红拂剧照

《虬髯客传》作者比较通行的说法有三个,一说是张说,一说是裴铏,一说是杜光庭。

张说是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前后三次为相,封燕国公,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从其文名文才,说是传奇作者似乎也说得过去。

裴铏是唐末文学家,唐咸通九年(868)为静海军节度使高骈从事,乾符五年(878)以御史大夫为成都节度副使。裴铏一生以文学名世,唐代小说之所以称为传奇,便是因为其名著《传奇》一书而得名的。《昆仑奴》、《聂隐娘》和《裴航》等著名的唐代传奇都出自裴铏的手笔。如果说《虬髯客传》是出于他的手笔,单从文本角度似乎也能成立。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著名道士、道教领袖,也是著名文学家,唐僖宗时随御驾入蜀,后来追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古往今来,比较多的观点认为《虬髯客传》是杜光庭撰写的。

金庸笔下的佛侠和儒侠分别是:虬髯客传的作者是张说还是杜光庭(4)

杜光庭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

金庸笔下的佛侠和儒侠分别是:虬髯客传的作者是张说还是杜光庭(5)

金庸先生把《虬髯客传》称为我国武侠小说的鼻祖。

金庸先生也探讨过《虬髯客传》作者的问题,他在《卅三剑客之二·虬髯客》(《侠客行》新修版,明河社2004年版)中指出:

张说是唐玄宗时的宰相,他文名早着,不用为考进士而作这篇文章。

另一说此文作者杜光庭是道士,后来在蜀国王建所割据的政权中做大官。文中说到道人和望气、相面、宿命等等观念,接近道教,又似乎有吹捧王建的政治宣传作用,说真命天子有宿命、有形相、有气势,普通人须安于本分,即使像虬髯客这样的英雄,也不可妄自觊觎大位,只有王建,才是“真命天子”。

……

杜光庭既以王家神仙来拍王建的马屁,则作〈虬髯客传〉也不为奇。

金庸先生认为《虬髯客传》不是张说所作的理由过于简单,要知道唐人写传奇小说,虽然有考进士之前以之呈送考官,让考官受到传奇中故事的吸引,就此对作者的文名文才有所印象这个实用的目的,但是写传奇小说的目的自然不仅仅局限于此,还有很多其他可能性。

唐代文学史专家卞孝萱教授曾经撰写论文,从政治背景角度着眼,认为《虬髯客传》的作者就是张说,而且指出传奇就是写就于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争夺皇位的险恶时期,也就是『产生于张说自东都遣人献佩刀于玄宗之时』,按照卞孝萱教授的说法,在这场宫廷斗争中,张说与姚崇、宋璟都是站在李隆基一边的重要参与者,而张说写作《虬髯客传》的用意就是为李隆基制造舆论,宣传李隆基才是『真命天子』,警告太平公主一帮人臣不要谬以思乱,试图作乱者就像螳臂当车,必将覆灭。卞孝萱教授还有许多其他论证,例如指出张说也喜好且擅长撰写志怪小说,并且和李隆基关系非常亲密,非常可能在政治局限微妙紧张的时候借文学为政治服务,写作并抛出《虬髯客传》为李隆基一方起到宣传造势的作用。

因此,金庸先生认为张说『文名早着,不用为考进士而作这篇文章』是不成立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者就是张说,首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政治斗争局势复杂微妙之际,对李隆基方面而言,整体处于『机事不密则害成』的状态,需要的是收敛锋芒利用时机作雷霆一击,而不需要用传奇小说来宣传造势;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虬髯客传》有着高超而成熟的传奇写作技巧和方法,在初唐和盛唐不可能出现,必定是中唐以后包括晚唐乃至五代时期作者所撰写,在这个意义上,《虬髯客传》的作者不可能是张说。

从《虬髯客传》的文本本身所属的时代看,裴铏和杜光庭都有可能。

但是裴铏说的问题在于唐以后的历代公私书目和所有后世的刊刻版本,没有任何一处给《虬髯客传》署名裴铏,有学者认为《绀珠录》等引用了红拂李靖故事,说是节选自裴铏的《传奇》,《传奇》本身是散佚了,但既然《聂隐娘》等许多署名裴铏的篇目都可以从散佚的资料中找出来署他的名,为什么唯独《虬髯客传》没有署名裴铏呢?因此这个说法是比较勉强的。

杜光庭说古往今来比较多的人士主张认可,从洪迈的《容斋随笔》卷一二《王珪李靖》条、《宋史·艺文志》子部小说类到近现代的鲁迅先生《唐宋传奇集》、汪国垣(辟疆)《唐人小说》都把《虬髯客传》的作者锁定为杜光庭。

然而,金庸先生所说的杜光庭作《虬髯客传》的目的:

又似乎有吹捧王建的政治宣传作用,说真命天子有宿命、有形相、有气势,普通人须安于本分,即使像虬髯客这样的英雄,也不可妄自觊觎大位,只有王建,才是“真命天子”。

似乎并不成立。

《虬髯客传》里面的『真命天子』是李世民,强调的是『天下者,李家之天下也』,如果其作者是杜光庭,用这来阿谀奉承王建,对于利用唐朝已经灭亡的时机割据称帝的前蜀高祖王建来说,即使不是啪啪打脸,也是马屁拍到了马脚上,以帝王师身份的杜光庭的智商情商,不至于出此。

杜光庭生于公元850年,卒于公元933年,享寿84岁,他58岁之前都在唐朝,如果《虬髯客传》的作者是杜光庭,那创作时间也只可能是在唐朝没有灭亡之时,其创作目的也不可能是为了证明王建建立的前蜀政权的合法性正统性。

金庸笔下的佛侠和儒侠分别是:虬髯客传的作者是张说还是杜光庭(6)

在杜光庭前冠以唐朝朝代是正确的。

然而,认为《虬髯客传》作者是杜光庭的根据是杜光庭的《神仙感遇传》中收有此传,但是,杜光庭《神仙感遇传》中的不少作品,都是编纂而成并非原创,从《神仙感遇传》所收的《虬髯客传》(《虬须客传》)看,比后世同行的《太平广记》本所录的要简略得多;而且,《神仙感遇传》所收的《虬髯客传》(《虬须客传》)一开始按照杜光庭编纂的其他故事的固定模式有『虬须客道兄者,不知名氏』这样一句开篇,和传奇后面故事情节中虬髯客姓张的桥段(与红拂因为同姓张而认为义兄妹)彼此矛盾,如果杜光庭是原创作者,应该不至于在表述上出现这么明显的抵牾和冲突。

这么看来,《虬髯客传》也未必是杜光庭所作,从文本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推断,收录于《太平广记》的《虬髯客传》也很有可能出自于五代十国时期,那么其定稿作者或许只是一个无名的作者,而该作者政治上的身份也很可能是后唐或者南唐的臣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