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历史原型,叛逆者顶级特工原型的惊险人生
叛逆者历史原型,叛逆者顶级特工原型的惊险人生一个刚出学校的生瓜蛋子,被独霸一方的军官大佬看中选在身边,亲手教导栽培,是不是和林楠笙人设重合度达70%了?“一个人可以顶几个师”人物事迹在中国共产党的情报工作史上,出身官宦之家的“龙潭后三杰”之一——熊向晖是一位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人物。1937年初,年仅18岁的熊向晖,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开启了跌宕起伏的特工生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书写了传奇的“敌营十二年”。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在风云变幻的外交战线不辱使命,完成了一项项重要任务,成为共和国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熊向晖
最近热播的剧《叛逆者》火爆。
作为谍战片的题材,这部剧是朋友介绍给我,乍一看以为没什么特别,往下看真香,剧情紧凑不拖沓,值得大大推荐!
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会好奇,这个人物有没有原型?如果当时真有一个刚刚毕业,20岁出头,能力出众,满心报国的青年才俊,会在纷乱事局中怎么走出自己的事业和人生道路?
此刻,我们就来说说那个和林楠笙经历非常类似的我党顶级特工——熊向晖,和他真实的特工生涯。
人物事迹
在中国共产党的情报工作史上,出身官宦之家的“龙潭后三杰”之一——熊向晖是一位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人物。1937年初,年仅18岁的熊向晖,打入国民党军队内部,开启了跌宕起伏的特工生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书写了传奇的“敌营十二年”。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在风云变幻的外交战线不辱使命,完成了一项项重要任务,成为共和国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熊向晖
“一个人可以顶几个师”
一个刚出学校的生瓜蛋子,被独霸一方的军官大佬看中选在身边,亲手教导栽培,是不是和林楠笙人设重合度达70%了?
还有更像的——他们一样拥有超凡的工作能力。
作为那个年代十几岁就考上清华的高材生,熊向晖聪明有才是肯定的。但他一个零社会经验的孩子,在胡宗南这种老狐狸眼皮子底下做间谍,成功传出各种机密消息,还没被发现,一干就是12年,也有点太传奇了吧?
原因有二。
一则对于熊向晖的安排,是周恩来的天才一着。1930年代,周恩来预判国共将来斗争局面的可能性,提前挑选优秀青年潜伏进国民党军政系统,作为“闲棋冷子”长期埋线,平时不动声色,关键时刻发挥大作用。
二则熊向晖的能力和学问确实让胡宗南满意,再加上他细心爱动脑子,在日常相处中行事周到,处事得体,不断地增加了胡宗南对他的好感与信任。
据熊向晖的女儿熊蕾转述,胡宗南喜欢微服出巡办事,有时候只带熊向晖和一个卫兵就坐汽车出远门。一次他在山间夜宿,半夜起来竟发现熊向晖正在荷枪实弹、通宵值守。仅这一次,就让胡宗南终身难忘,信任感飙升。
全民族抗战初期,胡宗南积极主张抗日,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打压共产党上面。熊向晖这枚“闲棋”就一直“闲”着。
然而194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共产国际解散了。
蒋介石见机,置全国抗日大局于不顾,密令胡宗南“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
胡宗南接到命令,开始全面的军事部署,于7月2日正式确定:7月9日进攻。
作为亲信,熊向晖第一时间得到这一生死存亡的重要情报,并立即设法传递了出去。
7月3日,毛泽东就看到了这个情报。
7月4日,胡宗南收到朱德的明电:“道路纷传,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若遂发动内战,必致兵连祸结,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而使日寇坐收渔利……”
7月6日,董必武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把朱德总司令致蒋介石和胡宗南的电报,全文送交美、英、苏等国驻华大使馆,同时分发给驻重庆的中外新闻记者,把消息完全捅出去,在国内外揭露蒋介石假抗日、真内战的阴谋。
一番公开揭露,国民党的阴谋胎死腹中。7月7日,蒋介石电复胡宗南,同意罢兵。一场箭在弦上的内战危机终于化解。
毛泽东充分肯定了这次情报工作的重大作用:“你们所得情报完全正确,帮助中央甚大。”后来,毛泽东提到熊向晖时评价他:“一个人能顶几个师。”
周恩来不慎泄密
熊向晖走进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的会客室,董必武迎上来,一面同他握手,一面说:“真是光阴似箭,一晃就是八年半,你的模样没有变,似乎长高了些。”他告诉熊向晖,恩来同志很快就回来,有件事,等他谈。
汽车声响,周恩来推门走进,关上门,拉着熊向晖坐在沙发上。周恩来皱皱眉头,说:“我一不小心出了事故。7号我坐马歇尔的专机去延安,研究东北停战问题,忙着开会,把你在南京的住址写在小本子上。前天开了一夜的会,一直开到昨天上午去机场。天气热,我没有穿外衣,把小本子放在贴身衬衣的口袋里。我回南京还要谈判,在马歇尔的专机上躺一会,一睡就睡得很死,飞机在南京降落,我还不知道。同行的同志把我叫醒,下了飞机,回到梅园新村,发现小本子不见了,到处找不到,肯定是在我睡着的时候颠了出来,溜到马歇尔专机机舱里。小本子上记了几件无关紧要的事,唯一重要的是你在南京的住址。按照秘密工作的做法,本来应该记在脑子里,我一时粗心,写在小本子上,还写了一个‘熊’字。我原来以为放在身上衬衣口袋里很保险,可是衬衣口袋没有扣子,匆匆忙忙下飞机,也没有注意检查,造成严重事故。我已经打电报报告中央,作了初步检讨,请求处分。”
周恩来真挚坦诚的态度和崇高的品德深深震撼了熊向晖,他激动地说:“请周副主席放心,这是一件小事,我能够应付。万一出问题,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从宣誓入党时起就准备随时牺牲。”周恩来庄重地说:“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准备随时牺牲,但党组织不应该让党员平白牺牲。这个事故是我造成的,我要承担责任,要尽一切努力来挽救,不能一误再误。”
他接着说道:“昨天下午4点多,马歇尔的侍从副官来找我,我不在,他一直等到我回来。他说,马歇尔指示他务必当面送给我一份机密文件。他把一个用厚纸包装、火漆密封的小盒子交给我。我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正是我丢掉的小本子。马歇尔必然让他的亲信把小本子记的内容照了相。这样,你就暴露了。”
“我和董老反复研究,马歇尔照了相,会怎么处理?一种可能是,美国现在偏向国民党,他可能送给国民党。如果他送,不会送给徐永昌、郑介民这类人,那不合他的身分。要送,只会直接送给蒋介石。蒋介石架子大,见他必须事先约定,这就给我们一些缓冲时间。蒋介石一看到,一定派人抓你,这又会暴露马歇尔,使他失去‘调处人’的资格。也有第二种可能,马歇尔不送给蒋,免得因小失大。我和董老商量了很久,一致认为有这种可能性,必须立足于最坏的情况,同时也要考虑第二种可能。”周恩来认真分析了目前的形式后,又问道:“你在上海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不引人注意,找个借口住几天?”熊向晖讲了几处地方,包括著名书法家马公愚的宅邸。周说:“住在马公愚的家里比较妥当,他在上海地位高,特务不敢轻易打扰他。”
问清上述情况后,周恩来说,他已让延安通过密台告知王石坚,要王提高警惕,注意敌情,准备应变。如马歇尔把照的相送给蒋介石,蒋一定会交中统或军统查办,交军统查办的可能性更大。中统、军统都沉不住气,军统更沉不住气,急于求成,一定会很快采取行动。既不敢拖延,也没有耐心放长线。按照他们的规律,从发现线索到捕获目标,不会超过半个月。他们惯于搞突击,突击也会有点前兆。
周恩来与熊向晖
临变处置侥幸过关
周恩来让熊向晖将情况告诉熊的未婚妻谌筱华,然后立即到上海住半个月,找个借口不出门,由谌注意他家中动静,并用暗语写信给王石坚。如发现熊向晖家或王石坚处有异常情况,即用暗语快信通知熊向晖,熊即到上海马思南路107号找王炳南,王已作了准备,届时会把他安全地送到苏北解放区。将来再设法送谌去。
1946年,熊向晖和夫人谌筱华的订婚照
周恩来还要熊向晖吸取他这次的教训,对王炳南的姓名住址不要写在纸上,必须记在脑子里,记住九个字“马思南——107——王炳南”。
临别时,周恩来说:“1943年我在西安同你说过,胜利以后再见。今天我重复一遍,胜利以后再见。”董必武说:“我看不是重复,那次说的胜利是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天说的胜利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熊向晖也说:“胜利以后再见”,与他们握手告别。
离开时,童小鹏领熊向晖上的已不是来时坐的车。汽车驶到明孝陵荒僻处,熊下车,车飞快开走,熊向晖步行很长一段路,才找到公共汽车站。
照周恩来指示,熊向晖在上海躲了十来天,接到谌筱华的信,内写“王兄康泰,阁府安祥”。这表明一切如常,他立即回南京办留美手续,并于10月初飞到西安试探胡宗南,胡对他的态度丝毫未变。那个“事故”未产生问题,这次泄密事件不过是虚惊一场。
1947年8月,熊向晖赴美,1949年经香港回国。11月,周恩来宴请张治中等人,熊向晖应邀出席,周恩来向客人公开了熊向晖的身份秘密,举座皆惊:胡宗南身边一等一的红人熊向晖竟然是红色间谍。
熊向晖与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