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一直抱怨自己的时候:当一个人反复抱怨同一件事时
当一个人一直抱怨自己的时候:当一个人反复抱怨同一件事时《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一书中提到:心理上的痛苦是未经思考、不被言述、不被感知、未被反思的东西,因此也是未经消化、未被内化的东西。只有真正地领悟了痛苦的根源,痛苦才会减轻,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和应对。世上没有人会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撕开自己的伤口,如果我们反复诉说着同一个痛苦,说明我们从未真正的让别人见到它,自然也就无法与伤痛告别。但是过往的故事我们听一次可以,听几次还勉强,听了几十次还是重复的,当然会厌烦,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刚开始引来的是同情而后来只有厌烦。唠叨其实是她心中的悲苦表达自身存在的方式。她一遍一遍地诉说自己的悲惨,是为了宣泄心中的委屈、痛苦与自责,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当我们厌恶祥林嫂这类人的时候,也要看到话语后面的无奈。但如果我们自己就是那个经常向别人倾诉痛苦的人呢?为了不给别人造成困扰,是不是要忍住倾诉的欲望憋着不说呢?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经常一遍又一遍地抱怨同一件事。不管别人安慰过多少次、给过多少建议,都好像对他们不起作用。
他们总是一遍一遍地诉说着同样的苦恼却不做改变,就好像从来没想过要解决问题,只是在不停地输出负能量。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是不是因为他们真正想说的,还没有被听到?
很多时候,当事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心中真正想和别人诉说的是什么,于是只能经常找旁人一遍遍反复地倾诉。
但是过往的故事我们听一次可以,听几次还勉强,听了几十次还是重复的,当然会厌烦,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刚开始引来的是同情而后来只有厌烦。
唠叨其实是她心中的悲苦表达自身存在的方式。她一遍一遍地诉说自己的悲惨,是为了宣泄心中的委屈、痛苦与自责,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当我们厌恶祥林嫂这类人的时候,也要看到话语后面的无奈。
但如果我们自己就是那个经常向别人倾诉痛苦的人呢?为了不给别人造成困扰,是不是要忍住倾诉的欲望憋着不说呢?
世上没有人会愿意一遍又一遍地撕开自己的伤口,如果我们反复诉说着同一个痛苦,说明我们从未真正的让别人见到它,自然也就无法与伤痛告别。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一书中提到:心理上的痛苦是未经思考、不被言述、不被感知、未被反思的东西,因此也是未经消化、未被内化的东西。只有真正地领悟了痛苦的根源,痛苦才会减轻,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和应对。
在我们察觉到自己经常找旁人反复地倾诉痛苦的时候,先别急着责怪自己在消耗别人的热心,不妨审视一下,我们真正想说的,是不是还没有被听见?如果是的话,比起闭嘴不谈,继续去表达才能增加“被听见”的可能。
当然,所谓‘表达’并不是无意义的重复负能量,而是找到自己真正的诉求,将它说给对方。
最难的是无限期的抱怨,只有将它根断,才能更好地生活。
要记住反复撕开伤口的举动并不会加速伤口的痊愈,除了无尽的痛苦便是总也好不了的疤。
当然还有我们可以选择“说给自己听”。让我们用录音、写日记、画画的形式,把那些抽象的痛苦以一种具体的形象呈现在眼前,我们对它或许就会有了新的认识。
无论如何,接受倾诉的人要明白的是,在一个反复被诉说的痛苦背后,不是一个烦人的、让人讨厌的人,而是一个渴望并等待着被看见的人。
而一直倾诉的人要明白,没有人有义务一直听抱怨,你要让想帮助你的人,能找到帮助你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