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果非洲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出最可笑的战争

如果非洲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出最可笑的战争(厄立特里亚独立军队)尽管联合国默许了埃塞俄比亚对厄立特里亚的“吞并”,但是追求独立的厄立特里亚人并不买账,于是开展了近半个世纪的独立斗争。20世纪60年代,埃塞俄比亚当局取消了厄立特里亚“加盟邦”的地位,将其化为省,这彻底激怒了厄立特里亚人。1961年,厄立特里亚独立战争爆发。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坐落于东非高原,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埃塞俄比亚封建王朝时期,其君主被视为《圣经》中所罗门王的后裔。因此埃塞俄比亚虽为非洲国家,但在欧洲有着较为崇高的地位。在19世纪列强瓜分非洲的狂潮中,埃塞俄比亚是唯一一个在非洲保持独立地位的国家。好景不长的是,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法西斯意大利趁着英美国家深陷经济危机,自顾不暇之际,在1935年10月开始大规模入侵埃塞俄比亚,并于1936年5月将埃塞俄比亚彻底吞并,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流亡海外。但是,埃塞俄比亚当地人民并未放弃对侵略者的抵抗。直至1941年,

“用最先进的武器,打了一场最没水平的战争”,听到这句话,人们总不禁会想起1980年——1988年爆发的两伊战争。然而,另一场发生于非洲大陆两个国家之间的“奇葩战争”,却鲜为人知,这就是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的边境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两国购买装备的花费高达数亿美元,动用了包括苏-27,米格-21等大批在当时看来较为先进的武器。然而在战场上,双方竟采用了堑壕战、地雷战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极为原始的战术。最终导致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长达2年,并造成了300 000人的伤亡。后在联合国的强行调停下,两国才不得不结束这场荒唐的战争——战争前后两国的国境线未发生丝毫的改变。

如果非洲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出最可笑的战争(1)

(埃厄边境战争)

那么,这场得不偿失的战争因何爆发?两个国家在战争期间又出现过哪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举措?它又能给今天的人们怎样的启示?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埃厄边境战争。

手足兄弟,为何反目成仇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坐落于东非高原,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埃塞俄比亚封建王朝时期,其君主被视为《圣经》中所罗门王的后裔。因此埃塞俄比亚虽为非洲国家,但在欧洲有着较为崇高的地位。在19世纪列强瓜分非洲的狂潮中,埃塞俄比亚是唯一一个在非洲保持独立地位的国家。

好景不长的是,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法西斯意大利趁着英美国家深陷经济危机,自顾不暇之际,在1935年10月开始大规模入侵埃塞俄比亚,并于1936年5月将埃塞俄比亚彻底吞并,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流亡海外。但是,埃塞俄比亚当地人民并未放弃对侵略者的抵抗。直至1941年,盟军在非洲战场击败意大利后,埃塞俄比亚得以光复。

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塞俄比亚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国的姿态走向国际舞台。因二战期间抗击意大利有功,埃塞俄比亚国王海尔·塞拉西于1952年提出要将意大利此前在东非的殖民地厄立特里亚割让给埃塞俄比亚作为“奖赏”或“补偿”。最终,联合国批准埃塞俄比亚可以以“联邦”的形式,与厄立特里亚共同构成一个新的国家。

尽管联合国默许了埃塞俄比亚对厄立特里亚的“吞并”,但是追求独立的厄立特里亚人并不买账,于是开展了近半个世纪的独立斗争。20世纪60年代,埃塞俄比亚当局取消了厄立特里亚“加盟邦”的地位,将其化为省,这彻底激怒了厄立特里亚人。1961年,厄立特里亚独立战争爆发。

如果非洲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出最可笑的战争(2)

(厄立特里亚独立军队)

彼时的埃塞俄比亚也是灾荒连绵,时局动荡。在厄立特里亚独立运动如火如荼之际,反对饥荒和贪污的埃塞俄比亚人民推翻了海尔·塞拉西国王,建立了以门格斯图为首的亲苏社会主义政权。在苏联的军事支持下,门格斯图多次血腥镇压厄立特里亚起义军。但在其执政晚期,对内独裁的倾向和对外在美苏之间左右摇摆的立场,让他愈发不得人心。

1991年,随着苏联的衰落,失去外援的埃塞俄比亚门格斯图当局遭到了埃塞俄比亚提人阵、埃革阵等多个反对派武装的围攻,厄立特里亚的独立运动也愈演愈烈。内战期间,埃塞俄比亚门格斯图政权的反对派与厄立特里亚独立武装达成联盟,于1991年6月4日彻底推翻了门格斯图的统治。

如果非洲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出最可笑的战争(3)

(埃塞俄比亚内战)

埃塞俄比亚门格斯图的统治被推翻后,厄立特里亚正式迎来了独立,并被联合国接纳。由提人阵、埃革阵成立的埃塞俄比亚新政权也十分热烈欢迎邻国和盟友的独立,并在官方媒体中对厄立特里亚以“兄弟”相称。但正所谓“亲兄弟,明算账”,毗邻埃塞俄比亚的厄立特里亚独立后,两国之间的边境划分就成为了一个令双方领导人头痛的难题。

双方的领土争议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为两国边境线上一处叫“巴德梅”的边陲小镇,这处小镇虽然只有1500名人口,却是埃塞俄比亚多名政要的家乡,厄立特里亚方面坚定认为如果这片小镇按照意大利殖民时期的殖民辖区划分,那么这里应该归属于自己。

其二,厄立特里亚从埃塞俄比亚独立后,埃塞俄比亚就彻底失去了红海出海口,成为了一个内陆国,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出口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相当比重,如果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就必须要走海运通道。因此,埃塞俄比亚建议厄立特里亚独立后,可以共用沿海港口,埃塞俄比亚每年会出一笔租金作为报酬。但是,报酬的多少双方一直没有谈拢。

尽管埃、厄两国领导人之间因战时共同推翻门格斯图政权,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愿意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两国争端。但是由于埃塞俄比亚此前对厄立特里亚多年的强制统治,使厄立特里亚的底层人民对埃塞从始至终抱有较大的敌意。在厄立特里亚社会狂热民族主义思潮的裹挟下,厄立特里亚当局随后也产生了对两国边境问题的误判,最终决定于1998年5月6日派遣一支机械化部队,武装夺取巴德梅这一争议地区。

如果非洲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出最可笑的战争(4)

(埃厄边境战争)

当厄立特里亚军队武装夺取巴德梅的消息传至埃塞俄比亚领导层的耳畔时,几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面对着厄立特里亚军队的进攻和本国同样涌起的民族主义狂热,埃塞俄比亚当局别无选择,于5月13日宣布国家进入“总动员”状态应战。

非洲两国,如何进行奇葩战争

尽管埃塞俄比亚于5月13日宣布国家进行“总动员”,但鉴于两国此前的友好关系,埃塞当局并未选择对厄立特里亚宣战。但耐人寻味的是,联合国安理会随后批准成立的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赔偿委员会,证实了两国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两国的边境战争在三条战线展开,双方都派遣出了各自的火炮、坦克部队进行激战。但令各国军事观察员感到惊讶的是,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双方军队竟然不会采用步坦协同的战术,仅仅凭借坦克向前冲锋,这使得双方的地雷、壕沟轻而易举地将彼此的坦克拦下,丝毫没有发挥坦克的机动性作用。

如果非洲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出最可笑的战争(5)

(埃厄边境战争)

双方对火炮部队的使用则更显得离谱,在无法有效打击敌军火力点的情况下。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双方的陆军直接向对方的阵地发起冲锋,导致各自的士兵都成为了对面火炮部队的“活靶子”。虽然一时间埃厄双方给彼此造成的伤亡都很大,但是战争持续了4周的时间,两边三条战线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动。

在见到陆军不起作用后,两国之间又开展起了空战。双方动用了包括苏-27,米格-21等各种苏制战斗机,但是由于双方的飞行员都不熟悉飞机的操作系统,竟然一时间都无法将对方的战机击落。两个国家军队的飞行员只能在空中大眼瞪小眼,以“撞机”来威胁对方。

如果非洲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出最可笑的战争(6)

(厄立特里亚军队)

不知是从哪个国家学来的经验,战争持续1个月后,在战场上几乎从未做出过任何贡献的厄立特里亚空军似乎突然“开了窍”——我欺负不了军队,还欺负不了平民吗?1998年6月5日,厄立特里亚空军空袭了埃塞俄比亚的一所小学,受害者小到3个月的婴儿,大到65岁的老人,共计有49名学生及其亲属伤亡。

厄立特里亚空军拿平民开刀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埃塞俄比亚。随后,埃塞俄比亚立即命令空军空袭厄立特里亚的民用机场作为报复,厄立特里亚空军同样袭击埃塞俄比亚的机场作为还击——一场军队之间的战争,逐渐变成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这种情景就连联合国都看不下去了。联合国安理会立即通过了第1177号决议,要求两国立即停止对彼此平民的空袭行动。

如果非洲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出最可笑的战争(7)

(埃厄边境战争)

在无法动用空军对民用设施进行空袭后,两国之间的战争重新进入到了僵持状态,但双方依旧乐此不疲地在边境线上上演着坦克和大炮你来我往的游戏。久而久之,两国军队的炮弹逐渐打空,不得不调拨财政,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军械弹药——这对于经济本不富裕的两国而言,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0年,埃塞俄比亚一国的国防开支就从9500万美元激增到7.77亿美元

当时的埃塞俄比亚国内生产总值,根本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因此,这笔激增的军费就变成了国际贷款,而贷款的重担则沉重压在了埃塞俄比亚本国老百姓的身上。

如果非洲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出最可笑的战争(8)

(埃厄边境战争)

尽管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在战场上堪称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但是埃塞俄比亚的国家经济体量毕竟还是要大于厄立特里亚。因此,在埃塞俄比亚大举外债购买军械之后,厄立特里亚前线开始出现败退的迹象。面对着埃塞俄比亚的新一轮攻势,1999年厄立特里亚开始在边境阵地上开始挖起堑壕,在堑壕中部署火炮、机枪,层层抵御埃塞俄比亚的攻势。

面对外国战地记者的采访,厄立特里亚军方骄傲地说:“要知道,我们厄立特里亚人是擅长挖掘战壕的,我们要把战壕变成埃塞俄比亚人的坟墓。”

如果非洲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出最可笑的战争(9)

(埃厄边境战争)

但是,在许多西方军事观察员看来,“堑壕战”还是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采用的战术。如今,厄立特里亚拿着21世纪的现代武器,却打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远古战术,着实令人感到有点哭笑不得。

可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面对着厄立特里亚挖掘的堑壕,埃塞俄比亚军队竟一时间毫无办法,两国于1999年5月在巴德梅周边再次形成对峙,战争再度陷入僵持,唯有双方的士兵仍在流血不止。

如果非洲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出最可笑的战争(10)

(埃厄边境战争的废弃坦克)

战争持续到2000年5月开始逐渐有了转机,埃塞俄比亚军队采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钳形攻势”,派遣两路部队切断了巴伦图与门德费拉之间的公路,从而中断了厄立特里亚前线部队的补给线,使得躲在堑壕里的厄立特里亚军队开始出现整体溃退的迹象。

但是,厄立特里亚并没有因为前线的战败打算放弃战争。厄立特里亚军队随后又开始准备执行军队途径第三国索马里,从侧后突袭入埃塞俄比亚国境内的疯狂计划,令两国战火的规模开始蔓延至其他东非地区。此外,厄立特里亚开始支持埃塞俄比亚国内的奥罗莫人武装,试图促使奥罗莫人独立来削弱埃塞俄比亚的力量,这让东非的局势因此更加动荡。

如果非洲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出最可笑的战争(11)

(厄立特里亚军队的战壕)

面对着愈发动荡的东非局势,联合国安理会和非洲统一组织逐渐意识到必须要制止这场荒诞战争所造成的人间惨剧。2000年5月,联合国通过第2198号决议,严禁各国武器流入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同年6月,在非洲统一组织的斡旋下,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两国之间在阿尔及尔达成停战协定。2000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312号决议,决定在两国边境建立25千米宽的安全区,并派遣国际维和部队,防止双方冲突的再度发生。

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长达2年的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边境战争,共计造成了双方300 000人的伤亡,多达数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以及被毁无数的基础设施。

讽刺的是,在双方付出高昂的代价之后,两国的边境线和国土竟没有发生一丝一毫的变化——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如果非洲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出最可笑的战争(12)

(埃塞俄比亚难民)

尽管这场战争于2000年早已结束,但是这场战争为两国造成的后续影响,时至今日仍难以消散。战争结束后,此前互称“兄弟”的两国友谊急剧恶化。埃塞俄比亚再也不可能与厄立特里亚共用出海港口,使埃塞俄比亚彻底成为了一个内陆国家,这是造成今日埃塞俄比亚成为非洲数个最贫困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厄立特里亚也因此失去了通往非洲内陆的机会,被排斥在非洲大陆的东北角边缘。

似乎只有国际军火商成为了这场战争中的唯一胜利者,他们不仅在这场战争中拿下了高达数亿美元的军火订单,而且还靠着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两国人民的血拿到了武器性能的大部分数据。

如果非洲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出最可笑的战争(13)

(埃塞俄比亚军队)

在这场战争中,厄立特里亚人民要收回他们自己的故土,埃塞俄比亚则认为他们要保卫自己的家园。双方的出发点,从他们本国国民的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错。

然而,两个非洲国家共同经历的近代殖民历史,战争背后的大国博弈,国际军火商的市场利益,成为了酿造这起悲剧的根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