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那段我们未经历的历史,今天我们如何做青年
1921那段我们未经历的历史,今天我们如何做青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3人参加,其中最小的刘仁静只有19岁,最大的是45岁的何叔衡。他们这样做青年在6.25-6.27这三天,《1921》进行了全国性的点映活动,不少观众一睹为快,电影也获得诸多好评。《1921》讲述的是,在国际国内局势紧张的1921年,一群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爱国青年排除万难,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改写了中国历史与人民命运。▲剧照。片方供图。
在物质丰富、生活安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谨记前辈遗志,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勿忘青春的底色是奋斗。
电影1921
#李晨和青年学生共读青春 #李晨 在电影《1921》中饰演李大钊,李大钊先生对青年的鼓励,跨越百年依旧鼓舞人心。祝愿风华正茂的青年们:青年节快乐,实现青春梦想!#电影1921 七一见!
电影《1921》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电影将于7月1日起全国公映。
在6.25-6.27这三天,《1921》进行了全国性的点映活动,不少观众一睹为快,电影也获得诸多好评。
《1921》讲述的是,在国际国内局势紧张的1921年,一群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爱国青年排除万难,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改写了中国历史与人民命运。
▲剧照。片方供图。
他们这样做青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3人参加,其中最小的刘仁静只有19岁,最大的是45岁的何叔衡。
这群代表相当于今天的80后、90后、00后。但100年前,正是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成就了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1921》并没有“神化”这群革命者,恰恰相反,它着力凸显与刻画的是这群年轻人“平凡”的一面。
比如毛泽东与杨开慧有着小情侣的甜蜜日常,他来上海时,提着一个大包袱,在洗衣房勤工俭学。
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这三个最年轻的党代表,还保留着小孩子天真爱玩的习性。一到上海,趁着空隙就赶紧先去十里洋场瞧一瞧。
李达与王会悟这对新婚夫妻相敬如宾,搬家时不忘带上一盆栀子花,这是他们生活里的浪漫……
伟人也是凡人。但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作出了不平凡的选择。
100年前的中国,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列强环伺,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乱世中的人们还不知未来在何方,知识分子的内心有着深深的悲哀与迷惘。
就像电影中李达说的,当他率领众人抵制日货,想要焚烧时,却发现手中的火柴也是日货,“偌大的中国,竟然连火种都没有,多么悲哀”。
对于100年前的那群年轻人来说,他们也可以选择远离国土、过安安稳稳的生活。
但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他们的爱国热情与报国理想,让他们毅然决然放弃逃避与安逸,始终不断求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与信仰。
电影最后蒙太奇呈现的早期共产党员牺牲的群像,令人泪奔。
他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只为心中的信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00年后,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电影里的1921年,李达看见了对面窗台的小女孩;2021年,在一大会址门口也有这样一个小女孩。
这既是精神的传承,也是共产党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缩影。
《1921》让观众跟随着那群年轻人一起回望建党的初心,也启迪年轻观众思考:100年前,那群年轻人是这样做青年,今日的我们又该如何做青年?
▲图片来自电影《1921》官方微博。
我们要这样做青年
转眼间100年过去了,时下的年轻人是多么幸运,因为我们的生活不再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我们不再身处乱世,我们不再需要为了一张平静的书桌而奔走……
那么在和平富足的今天,我们还记得怎么做青年吗?
严格来说,“年轻人”与“青年”并不等同。
年轻人只是一个年龄划分,但青年除了年龄划分外,它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内涵。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也时常出现“青年”“少年”,但指的不是特定年龄层的人群,也没有其他寓意。
直到晚清民初,国破家亡,救亡图存成为首要任务的时代背景下,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发现”青年。
1915年,陈独秀为《新青年》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热情洋溢地赞美青年,并将青年与社会联系起来,“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1916年,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发表了《“晨钟”之使命》,则寄予了青年复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期与我慷慨悲壮之青年,活泼泼地之青年,日日迎黎明之朝气,尽二十稘黎明中当尽之努力,人人奋青春之元气,发新中华青春中应发之曙光”……
“五四”运动让青年阶层登上历史舞台,青年们以他们的朝气、勇气、锐气、志气向时人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很显然,青年可不仅仅是一个年龄的概念,青年也是新文化、新思想的主体和主力军,青年承担着进步和复兴的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直到今时今日,仍是如此。
在物质丰富、生活安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谨记前辈遗志,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勿忘青春的底色是奋斗,勿忘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面对挫折不气馁,遇到困难勇于挑战,只要是真理就敢于坚持。
青年应该主动汇入时代潮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因为“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青年们要踩着时代的鼓点,既“与时偕行”,又只争朝夕;既看到光明前景,又看到道路坎坷;既怀抱美好期待,又不畏百转千回。
《1921》中,100年前的那群年轻人就是这样做青年的。今天和以后,我们也别忘了这样做青年。
□陈子非(媒体人)
编辑:陈静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