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古屋晚上有奇怪的声音,每个村庄都有喇叭
河边古屋晚上有奇怪的声音,每个村庄都有喇叭图片源于网络城市年轻了,村子慢慢老了,村里的喇叭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有寻人寻物的,寻人倒罢,寻物一般都不让村干部代劳了,可能是主人嫌村干部语气不够强烈,因为主人需要强调一点:你给我送去我不卷(骂)你,再不给我送我可就开始卷了。很多人说话算话,骂街开始,一个胡同挨一个胡同,如果不是亲临现场你无法相信最恶毒的诅咒竟然出自一个平时温温柔柔的妇女之口、慈祥和蔼的老太太之口、甚至刚刚入学的孩子之口。一些人嫌撒气不够还会在村里喇叭里直接开骂,当然,骂不了几句村干部会适时制止。经济发展了,村子里人们也富了,小楼越盖越多,年轻人都外出谋生去了,只有一些老人妇女留守,很多的孩子都随父母去了外地上学去了。
#青春回忆杀#每个村庄都有喇叭,它也几乎成为村长权力的象征,只要喇叭一响,村民都会竖耳静听,生怕漏掉了什么消息,但是很多时候在行动上还是盲从于大众,因为喇叭声音虽大,村长口齿未必清楚,如果居于村尾,根本听不清所云何事。
图片源于网络
作为村级权威媒体,它似乎很少闲着,特别是需要征收费用的时候几乎铺天盖地般存在,交公粮提留时,基本上早从六点开始,晚六点结束,内容是循环播放模式。先是播放一段戏曲,接着镇里领导讲话录音播放,然后村干部讲话,村干部讲话不是录音,他会结合进度,不断催促强调,然后再放一段戏曲,中间偶尔停顿一两个小时,然后继续播放。久而久之,播放的内容,小孩子都快会背了。
一些小商小贩做点小生意也会找到村干部,当然 ,村干部也会给人家美言几句:当街有卖西瓜的,刚摘西瓜,血甜血甜的(很甜的意思),大家都来看看……
也有寻人寻物的,寻人倒罢,寻物一般都不让村干部代劳了,可能是主人嫌村干部语气不够强烈,因为主人需要强调一点:你给我送去我不卷(骂)你,再不给我送我可就开始卷了。
很多人说话算话,骂街开始,一个胡同挨一个胡同,如果不是亲临现场你无法相信最恶毒的诅咒竟然出自一个平时温温柔柔的妇女之口、慈祥和蔼的老太太之口、甚至刚刚入学的孩子之口。一些人嫌撒气不够还会在村里喇叭里直接开骂,当然,骂不了几句村干部会适时制止。
经济发展了,村子里人们也富了,小楼越盖越多,年轻人都外出谋生去了,只有一些老人妇女留守,很多的孩子都随父母去了外地上学去了。
城市年轻了,村子慢慢老了,村里的喇叭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图片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不适自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