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有滋有味才叫人生:从无味中寻味

有滋有味才叫人生:从无味中寻味于是,随著书中的闲笔、游踪、冷言、热语,这个印像中不苟言笑的学者,似乎敞开了胸怀,向我徐徐道出,除了勤恳治学,他还是个多才有情的人,母亲容貌出众,妻为初恋情人。书中一张全家福的照片里展现了一位祥和的皤皤老者,端坐在家人簇拥中,难道这就是当年风华正茂的旧友?蓦然回首,30年时光倏忽而过,恍惚中只看到别人的皓首,竟不知自己的白头!翻阅书本,看到他所写“巴黎的魅力”,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彷佛在眼前缓缓展现:巴黎街头巷尾处处可见的文化名人雕像,萨特常到的拉丁区“两傀儡”咖啡馆,塞纳-马恩省河畔的旧书摊,索邦附近的小书店,还有那著名的拉雪兹神甫墓园……作者娓娓道来的一事一物,都是我耳熟能详,记忆犹新的情与景!都是我曾经触动心弦,想写而未写的感受!经历了这么多年之后,尘封的记忆,忽然被那朴素真挚的笔触打开了。是啊!我也曾经在卢森堡公园徜徉,在巴尔扎克馆流连,更曾在拉雪兹神甫墓园徘徊,还记得肖邦墓前烛光摇曳

有滋有味才叫人生:从无味中寻味(1)

《无味集》黄晋凯著海天出版社出版

又是一位谦谦君子!怎么有人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无味集》的呢?作者自称毕生度过的是“无为、无怨、无悔的教书匠人生”,他在短短的《跋》里叙述,“《无味集》源自‘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名句。”又谓自己在退休之后才有了三尺书斋,戏称之为“无味斋”,在此闲来执笔,撰文成集。“但愿读者在‘无味’中,还能品出些味道来”,黄晋凯如是说。

认识黄晋凯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说起来,先是认识他的书,后才认识他的人。那时候,负笈法国,从事傅雷翻译巴尔扎克的研究,手头上能够掌握的资料不多,有一天忽然发现一本讲述巴尔扎克生平的中文书,别看它篇幅虽少,却条理分明内容齐全,当下觉得非常管用,一下就把作者的名字记住了。

那年头,约莫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巴黎城中,忽然来了为数众多的中国学者,后来跟他们相处熟了,方才得知,那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经公开考试甄选出国的学人。奇怪的是,他们大多数都是上海籍的,法文倒并不灵光,原来公开试考的是英文,及格获选后,再分批送往英美德法日去留学。上海人的英文程度一向不错,于是就来了一大批在各行各业已有相当成就的中年上海“留学生”。这批学者很多人都住在巴黎南郊的大学城,因此成为经常迎面相逢的同乡,那段时间,也是我虽身处巴黎,却经常操练沪语而非法语的的日子。

黄晋凯却不一样。他是来自北京的,当年已经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了,而且操得一口法语。他也不住在大学城。根本记不起在哪个场合认识他的,只记得他身量不高,言语不多,就像他所写的那本小书一般,给人短小精悍的印象。那段日子,跟他见面的时候大概也有好几次,但是留学异国的岁月,说闲非闲,说忙也忙,各人总有自己做不完的事情要张罗,要处理,于是,许多新认识的朋友就在浅浅的交往淡淡的日子里从记忆中慢慢褪色了。

从巴黎回港,很多年后的很多年,偶尔会想起巴黎邂逅的一些从内地从台湾去的朋友。记忆中,那年代他们的生活都很刻苦,不住大学城宿舍的,大多租住在城里局促的阁楼顶上。他们在小火炉上煮面条,一个荷包蛋还要分给来客尝,洗涤冲凉得在楼下天井水龙头旁解决,听说那是从前巴黎有钱人家停放马车的地方。但是这些学者都在孜孜矻矻,努力进修,他们似乎都不乏颜回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的精神!曾经探望过好几位这样的学人,包括和我一起拜访西蒙娜·德·波伏娃的沈志明,虽然不曾到访黄晋凯,但是深信他所处勤学苦读的状态,也一定与此相去不远。

今年初,有一天收到柳鸣九先生惠赐的大作,书里居然有一篇柳老和黄晋凯的对谈,翻阅之余,不禁隐隐惦念起远在北京的故人,不知他可安好?前不久,又收到海天出版社寄来柳老主编的《本色文丛》,其中一本是黄晋凯的《无味集》,欣然打开扉页浏览作者简介,却惊见那作者姓名后面的括号里,居然列出了两个年份,一前一后,中间短短一横,代表了人匆匆的一生!当时心中的震撼,实在难以言喻!多年不见的故友,谁知竟已走完人生历程,飘然随风而去!

翻阅书本,看到他所写“巴黎的魅力”,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彷佛在眼前缓缓展现:巴黎街头巷尾处处可见的文化名人雕像,萨特常到的拉丁区“两傀儡”咖啡馆,塞纳-马恩省河畔的旧书摊,索邦附近的小书店,还有那著名的拉雪兹神甫墓园……作者娓娓道来的一事一物,都是我耳熟能详,记忆犹新的情与景!都是我曾经触动心弦,想写而未写的感受!经历了这么多年之后,尘封的记忆,忽然被那朴素真挚的笔触打开了。是啊!我也曾经在卢森堡公园徜徉,在巴尔扎克馆流连,更曾在拉雪兹神甫墓园徘徊,还记得肖邦墓前烛光摇曳,虔诚的少女在合什祈祷;巴尔扎克与爱人长眠一起,从此不离;浪漫诗人缪塞墓前一株弱柳依依,在寒风中轻摇!这当年亲身经历过的情景,历历在目。原来,那些年我们曾经生活在同一时空,承受过同样的文化熏陶,沉浸在同样如诗如画的氛围中!一个曾经相识而隔阂已久的友人,借着文字的媒介,书写的力量,使我对他重新认识,重新了解,一个遥远而模糊的人影,霎那间活现眼前,变得立体而清晰,纵然,他已经不在人世!

于是,随著书中的闲笔、游踪、冷言、热语,这个印像中不苟言笑的学者,似乎敞开了胸怀,向我徐徐道出,除了勤恳治学,他还是个多才有情的人,母亲容貌出众,妻为初恋情人。书中一张全家福的照片里展现了一位祥和的皤皤老者,端坐在家人簇拥中,难道这就是当年风华正茂的旧友?蓦然回首,30年时光倏忽而过,恍惚中只看到别人的皓首,竟不知自己的白头!

人生的甜酸苦辣百般况味,就如此从《无味集》默默渗透,缓缓溢出!展卷阅览之际,又岂止品味,寻味?还有感怀中不断回味,任思绪随着书香,追忆起那似水年华!

作者:金圣华

编辑:周俊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