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千万男 吾往矣:虽千万人吾往矣
虽千万男 吾往矣:虽千万人吾往矣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南朝·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选入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教材对“举杯断绝歌《路难》”的注释是:因为举杯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笔者心生疑惑:“中断”的是“歌唱”,还是“饮酒”呢?
为便于说明,先将原诗抄录如下:
拟行路难(其四 )
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从诗句语序看,应是中断饮酒,停下来唱歌,而不是相反。
再来看诗歌的意脉。《拟行路难》由四行组成:第一行起兴;第二行自宽自解;第三行先借酒浇愁,不成,再借歌遣愁;第四行写满腔激愤却又敢怒不敢言。由此可见,从意脉分析,中断的也是饮酒而非唱歌。
从情理看,借酒消愁,凡夫俗子皆可为;而借歌遣愁,尤其是作歌抒怀,非文人学士难以胜任,也就是说,是更专业更有技术含量也更有成效的方式,所谓“不平则鸣”,所谓“《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所以,饮酒只是初级形式,是铺垫;唱歌才是高级形式,是重点,也是点题之文眼。因此,中断的应是饮酒,而非唱歌。
第四,从效果看,如果按照教材翻译——因为举杯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那么两种叠加的消愁方式反而因对冲而消解了,愁绪也被稀释了,诗人断断不会如此愚蠢。
查遍所有资料,都只有教材中的解法,但我仍然坚持己见。
孟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坚持自己的观点,还因为学生都站在我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