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毛泽东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志存高远,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毛泽东的人生志愿是“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毛泽东把原诗中的“男儿”改成“孩儿”,儿子在父亲面前永远长不大;他把“死不还”改成“誓不还”,中国人都忌讳“死”这个字,毛泽东很在乎父亲的感受。但是,他更知道,种几亩良田,收几份佃租的温饱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离开韶山去湘乡县城就读东山高等小学堂。临行前,改写了日本一个叫月性和尚写的言志诗,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又是独领风骚的诗词巨匠。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的初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1)

毛主席雕像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浓缩和艺术载体。借助诗词去解读和分析毛泽东的初心,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一、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的人生志向里蕴藏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离开韶山去湘乡县城就读东山高等小学堂。临行前,改写了日本一个叫月性和尚写的言志诗,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把原诗中的“男儿”改成“孩儿”,儿子在父亲面前永远长不大;他把“死不还”改成“誓不还”,中国人都忌讳“死”这个字,毛泽东很在乎父亲的感受。但是,他更知道,种几亩良田,收几份佃租的温饱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

毛泽东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志存高远,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毛泽东的人生志愿是“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同日本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出,举国震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师生将国内知名人士反对卖国条约的言论编印成册,题为《明耻篇》。毛泽东读后,在封面上愤然写道: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毛泽东的同窗好友易昌陶,恰巧就是这个时候病逝的。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好友的病逝使毛泽东更牢固地树立了一个信念——强健体魄对于人生奋斗,对于报国救民有着重要的前提意义。毛泽东《新青年》上的《体育之研究》里提出了一个颇为新鲜的口号: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说到做到的毛泽东,潜心实践着他的这个信念。寒冬时节,他用冷水擦身。大雨滂沱,他在野外奔跑。江水滔滔,他去搏击风浪。他甚至琢磨出一套强身健体的广播体操,四处推广。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青年毛泽东在日记本里写下了这样的人生箴言。

很快,在毛泽东周围便聚集起了蔡和森、李立三、向警予、李维汉、何叔衡等志同道合的青年。他们常常相约到长沙的岳麓山、橘子洲、平浪宫等风景名胜处聚会,他们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毛泽东发出振聋发聩的诘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许多年后,毛泽东曾这样回忆他与朋友们的师范生活:那时候我和我的朋友们常常身无分文,但我们却不屑于谈论身边的琐事,我们要谈只谈大事,国家、社会、人类、宇宙。

毛泽东的耳边,至今或许仍回荡着他在《湘江评论》上敲响的黄钟大吕:“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2)

橘子洲风华少年雕像

二、毛泽东“汽笛一声肠已断”的爱情故事里蕴藏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大多数人想起毛泽东诗词,大都是气势磅礴、豪迈雄壮,但其实他也有浪漫柔情的一面。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虞美人·枕上》,是毛泽东在一次短暂别离时写给杨开慧的。1920年冬天,杨开慧来到湖南第一师范附小的教师宿舍,不坐花轿,不备嫁妆,自由地和毛泽东结了婚。杨开慧除了肩负起全部家务之外,还在党内担任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帮毛泽东找资料,抄写文章,她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的事业,同时把全部的依恋和寄托灌注到毛泽东身上。

挥手从兹去。更哪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这首《贺新郎·别友》已经将毛泽东革命家的情愫,尽数展现。哪怕是在茫茫世间做飘萍般的天涯孤旅,也要隔断绵绵情思。

1927年8月13日,杨开慧站在长沙板仓杨家,再次送别要去领导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她肯定不会想到,这竟是他们的永诀。

1930年,红军第二次攻打长沙的时候,湖南军阀何键把杨开慧抓了起来,对她说,只要你宣布和毛泽东断绝关系,就放了你!这位外表柔弱的女子,坚决的拒绝了这个可以给她带来生路的选择,于是,她被敌人杀害了,只有二十九岁。牺牲前杨开慧只说了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听到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正在准备反击国民党军队第一次“围剿”的毛泽东说了一句:“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可以看出,毛泽东是多么地痛心。

杨开慧牺牲前,把自己写的题为《自述》的回忆散记,藏在了长沙县板仓镇杨家老屋墙壁的砖缝里,直到1982年翻修房屋时,才偶然被发现,得以重现人间。此时据杨开慧牺牲已有52年,而毛泽东离开人世也过去了六个春秋。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念我远行人,复及数良朋。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

我们难以想象具有诗人气质的杨开慧,写下这首题为《偶感》的诗句,该是怎样一种凄凉的心境?这四千多字的手稿已经被岁月侵蚀得陈迹斑斑,页卷残破。一个女性的爱情火焰,就这样在黑暗的狭小空间里,独自燃烧了半个多世纪。

那是1957年,杨开慧的中学同学李淑一给毛泽东寄来丈夫柳直荀牺牲时写的一首《菩萨蛮》。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激起难以平息的涌潮,写下《蝶恋花·答李淑一》:“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此时,毛泽东的追思已经超越了个人私情,升华到了更高更广的境界。杨开慧和柳直荀,已融进了另一个概念──为革命献身的忠魂烈士。他们来到了天上月宫,受到了神仙们敬酒献舞的盛情接待。毛泽东还想象,忠魂烈士仍牵挂着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所以当传来革命胜利的消息,二人竟洒下如倾盆大雨的泪水。

杨开慧在生命的最后,发出了“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的呐喊,二十年过去了,她的润之革命终得成功,带领全国人民建立起了新中国!忠魂烈士快慰了,毛泽东思念伴侣的情感也升华了,只要革命成功了,只要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就是对革命伴侣最大的慰藉!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3)

毛泽东与杨开慧

三、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用兵谋略里蕴藏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作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瞿秋白曾提议毛泽东,到上海中央去工作,毛泽东回答的很干脆:我要上山下湖,到山林里去跟绿林好汉交朋友。

于是,毛泽东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这是读书出身的毛泽东第一次领兵打仗,也是他“马背诗人”生涯的开端。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这支代表工农群众的红色武装,扛起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旗帜。“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攻打长沙的三路人马相继受挫,毛泽东力排众议,率领仅剩的一千多人马,向井冈山转移。他改编了袁文才、王佐两股农民武装,在山林里落下了脚。

1928年7月,朱德和毛泽东分别率红四军主力下山袭敌,山上守军不足一营,敌人以四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进行“会剿”,危急时刻,红军在黄洋界以仅有的一门迫击炮向敌人轰击,当时只有三发炮弹,不料前两发炮弹都因受潮没有打响,所幸的是最后一发炮弹终于在敌群中炸开了。

敌人以为是红军主力已经回山,连忙在当夜撤走了。正是黄洋界上这唯一的一声炮响,挽救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听说黄洋界保卫战取得了胜利,毛泽东兴奋异常,写下《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真实的战争给了毛泽东灵感和素材。此后的毛泽东,致力于“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根据地发展,打破“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的割据状态,以“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势粉碎了“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的军事围剿, 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乐观心态走过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万里长征,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豪迈宣言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谱写了一曲改天换地的颂歌。

“唤起工农千百万”、“十万工农下吉安”、“百万工农齐踊跃”,毛泽东坚信只要能够唤起工农群众的磅礴伟力,就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正是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造就了政治家毛泽东。正是革命战争的严酷悲壮,造就了军事家毛泽东。也正是战争生涯的惊涛骇浪,造就了诗人毛泽东。也正是毛泽东的诗词里,映照着一个共产党人特有的初心使命!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4)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四、毛泽东“六亿神州尽舜尧”的人民情怀里蕴藏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在毛泽东心中,最牵挂的始终是人民。毛泽东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我国南部及长江沿岸一带有种死亡率极高的血吸虫病。它遍布南方十二个省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已有一千万人染上这种病。得这种病的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身无半分力,妇女不能生育,儿童变成侏儒,少数严重地区,田地荒芜,家破人亡。

1955年,毛泽东提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现在要和天做斗争了!”只过了三年,便传来捷报。在中国南方,出现了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的县──江西余江县。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的长篇报道。

正在杭州视察工作的毛泽东,看了这天的报纸,睡不着觉了。彻夜无眠的毛泽东,兴奋得浮想联翩,在微风拂煦,旭日临窗之际,他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了两首《七律·送瘟神》--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其一)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其二)

浮想联翩的毛泽东,目光没有停留在江西的余江县,也没有只停留在中国的版图上面。他似乎已经把整个地球当作一只宇宙飞船,在浩茫的天宇中巡游。他在《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小序”中写道:“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早在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说:“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毛泽东从始至终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是毛泽东诗词广为传颂、感人肺腑的根本原因。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5)

《湘江评论》

五、毛泽东“拒腐蚀永不沾”的人生境界里蕴藏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1949年上海解放之初,有人断言,上海是个大染缸,共产党红着进来,将黑着出去,意思是共产党抵挡不了糖衣炮弹的攻击。

到1963年,十四年过去了,从硝烟弥漫的战场来到花花绿绿的上海,驻守在南京路的八连,没有被染黑,他们继续保持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本色,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博得人们的交口称赞。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随着这部电影的播放,同样传遍了神州。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6)

《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照

1963年,国防部授予他们“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称号。这是让毛泽东欣喜的消息,好八连的作风正是他一直倡导的社会主义新人气象的一个缩影。

1963年7月29日,毛泽东在北京观看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两天后,也就是8月1日建军节那天,他写了他一生中惟一一首民歌体的杂言诗。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团结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毛泽东一生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勤俭朴素、清正廉洁,堪为楷模,堪称典范。正因为如此,学习毛泽东诗词,能够充分领略毛泽东博大的胸襟魄力,崇高的精神境界,非凡的伟人气度和灿烂的人性光辉,使我们的人格意志变得更深邃、更坚毅、更广博,从中获得人生的大境界、大智慧、大方向。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毛泽东藐视困难,刚毅果敢。“我自岿然不动”,“冷眼向洋看世界”,“乱云飞渡仍从容”,毛泽东直面任何挑战,气定神闲,从容淡定。“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对大革命失败的严峻局势,毛泽东百折不回,斗志昂扬,豪情万丈。“但看黄花不用伤”;“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身处逆境时乐观积极、洒脱豁达。“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面对胜利与辉煌,毛泽东心如止水,理性冷静,谦虚谨慎。

毛泽东诗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寓意深刻、意境高远,充满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艰辛历程的艺术再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毛泽东绝非为写诗而写诗,而是在抒发对祖国的前途命运的深思忧虑,对黎民百姓身处疾苦的深切关注。这就是毛泽东的初心使命,从来未曾动摇和改变过。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7)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8)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9)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10)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11)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12)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13)

对于伟大人物青年时代的感受:从伟人诗词中领悟一个时代青年人的(1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