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浙师大全国排名:浙师大入选浙江省诗路首批智库联盟成员单位
福建浙师大全国排名:浙师大入选浙江省诗路首批智库联盟成员单位编辑 | 应琳歆研究院成立一年多来,高度重视与地方政府及其发改、政协、文史、文联等部门的合作,参与编制了《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先后完成金华市、桐庐县的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编制等。在诗路文化的学理研究和应用方面,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横向课题30余项,获得经费2000余万元,出版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5个项目被确定为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9年11月《抢救最后的宝藏:民间文书“生存”状态的调查及对策建设》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未来,浙师大将在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研究队伍,加强团队建设的基础上,持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功能,根据诗路文化建设的实践进程和发展需要,继续做好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本职工作,有重点地开展代表性的政策研究和标志性
10月12日下午,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建设暨浙东唐诗之路启动大会在天台县召开,省委书记袁家军作出批示,省长郑栅洁出席大会并按下浙东唐诗之路启动键。大会宣布,浙江师范大学与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浙江大学、浙江省社科院、中国美术学院等14家单位共同入选浙江省诗路智库。
袁家军在批示中指出,浙东唐诗之路基础好、底蕴深,特色明显,要围绕“诗画”“山水”“佛道”“名人”四大主题,凝练彰显“诗心自在”的文化内涵,推动浙东唐诗之路建设早出经验、多出成果。
郑栅洁指出,诗路文化带“一文含四带,十地耀百珠”,串连了我省文化精华之“链”、山水之“链”、全域发展之“链”,具有从古至今走向未来的重大意义,是诗画浙江大花园的标志性工程和文化浙江建设的“金名片”。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特色优势,努力把诗路文化带建设成为魅力人文带、黄金旅游带、美丽生态带、富民经济带、合作开放带,打造成为“重要窗口”标志性成果,把浙江大花园建设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之地。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钟依均在随后召开的浙江诗路智库联盟成立大会上发言。他指出,浙师大在省发改委的指导下,于2018年组建了综合性、应用性产教融合高端新型智库浙江诗路文化研究院,拥有多学科结合、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强大的研究平台支撑,组建了政策咨询、规划设计、文旅融合与产业创新、乡村振兴和发展、非遗传承和开发、文化总结和理论研究6大专题团队,切实服务浙江省“大花园”建设和诗路文化带建设的现实需要。浙师大努力为浙江“大花园”建设和诗路文化带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政策咨询与智力支撑,这也是面向浙江省重大战略和发展规划积极提升响应度、契合度、融合度、贡献度的重要探索。
研究院成立一年多来,高度重视与地方政府及其发改、政协、文史、文联等部门的合作,参与编制了《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先后完成金华市、桐庐县的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编制等。在诗路文化的学理研究和应用方面,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横向课题30余项,获得经费2000余万元,出版著作5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5个项目被确定为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9年11月《抢救最后的宝藏:民间文书“生存”状态的调查及对策建设》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未来,浙师大将在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研究队伍,加强团队建设的基础上,持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功能,根据诗路文化建设的实践进程和发展需要,继续做好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本职工作,有重点地开展代表性的政策研究和标志性的实践项目,为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和相关政策与规划的制定、修改提供科学有效的智力支撑,真正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浙江诗路文化,助力“重要窗口”“文化浙江”“大花园”建设。
素材 | 部分来源于浙江日报
编辑 | 应琳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