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排名对应省排名,浅谈全国34个省级区域之华东篇
厦门市排名对应省排名,浅谈全国34个省级区域之华东篇2.美景厦门地形以滨海平原、台地和丘陵为主。厦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地貌构成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于同安与安溪交界处的云顶山海拔1175.2米,为全市最高的山峰。从西北往东南,依次分布着高丘、低丘、阶地、海积平原和滩涂,南面是厦门岛和鼓浪屿。云顶山为厦门市最高峰,云顶岩为厦门岛最高峰,日光岩为鼓浪屿最高峰。厦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1.城市介绍厦门,简称“厦”或“鹭”,别称鹭岛,福建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厦门通行闽南语厦门话,与漳州、泉州同为闽南地区的组成部分。远古时,厦门岛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西晋年间置同安县,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厦门城。1935年设厦门市,1980
福建省,简称“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福建省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福建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依山傍海”态势,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2019年10月,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下辖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级市,截至2021年2月,共有11个县级市,42个县,31个市辖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福建省常住人口为4187万人。
上篇我们对漳州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漳州市应该有所了解,今天我们介绍第九站厦门市,感谢大家的点评!
想了解之前的文章大家可以关注我,阅读我的往期内容,谢谢大家!
1.城市介绍
厦门,简称“厦”或“鹭”,别称鹭岛,福建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厦门通行闽南语厦门话,与漳州、泉州同为闽南地区的组成部分。远古时,厦门岛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西晋年间置同安县,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筑厦门城。1935年设厦门市,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计划单列市,1994年升格为副省级市。
厦门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物流枢纽、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组成部分、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 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厦门地形以滨海平原、台地和丘陵为主。厦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地貌构成类型多样,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于同安与安溪交界处的云顶山海拔1175.2米,为全市最高的山峰。从西北往东南,依次分布着高丘、低丘、阶地、海积平原和滩涂,南面是厦门岛和鼓浪屿。云顶山为厦门市最高峰,云顶岩为厦门岛最高峰,日光岩为鼓浪屿最高峰。厦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美景
鼓浪屿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这里既有独特的侨乡风情,又有美味的闽南特色小吃,各式的异国建筑更是让鼓浪屿别具一格。
·这里汇集了菽庄花园、日光岩、皓月园等热门景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风格各异的老建筑,适合散步、发呆,安静地享受生活。
·岛上风格小资的店铺有很多,比如张三疯奶茶铺、苏小糖、赵小姐的店等,在这里,可以慢下来,找一家安静文艺的咖啡店,悠闲地呆一下午,尽情挥霍时间。
·2017年7月8日,鼓浪屿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2个世界遗产。
曾厝垵
·曾厝垵被誉为“全国最文艺村落”,这里曾是一个质朴的渔村,如今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化创意村。
·现代与古朴的街区相融合,街上聚集了超多独具个性的小店,边逛边吃、边买边拍,足够你折腾一整天。美食是这里除了文艺之外的另一个标签,曾厝垵的五街十八巷中,遍布了各式各样让人口水直流的小吃和琳琅满目的水果。
·这里还是特色民宿的聚集地,有传统庭院、巴洛克风格的独栋别墅、古朴别致的渔村古厝,还有热闹有个性的青年旅舍。
·深夜的曾厝垵是属于民谣和酒吧的,年轻人在酒吧里畅谈理想,在民谣低哑的声线下,用情感和故事下酒,回忆最难忘的时光。
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是汉族地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如果准备祈福,不妨来这里拜拜。
·最为出名的是素菜馆两楼的素斋和寺庙的素饼,上面还挂着天下第一素宴的牌匾,人均大约59元。
·五老山则是南普陀寺的后山,是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可以顺带爬山游玩。
·从寺庙走上五老山仅需1小时左右,也能从此路前往厦门植物园。
·庙宇周围保留众多名人题刻,寺后崖壁有个很巨大的“佛”字石刻,常有游客来拍照。
胡里山炮台
·靠近厦门大学,始建于公元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间,现是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
·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部开砌暗道,弹药库、兵房、官厅等。
·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非常漂亮。
陈嘉庚先生故居
·陈嘉庚先生故居坐落于集美镇后尾角,今嘉庚路149号,1918年建成,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之后重修居宅。
·故居是一座具有闽南特色的代表性建筑,两层小楼房,面积4000平方米,取白石砌墙,绿瓦盖顶;
·陈嘉庚先生的铜像就伫立在归来堂前,铜像后石屏上刻有毛泽东主席的“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题词。
3.美食
厦门沙茶面
厦门沙茶面是厦门的著名小吃,属于闽菜小吃。沙茶面的美妙在于汤头,以沙茶酱熬成的沙茶汤浓稠香郁,面则选用闽南的油面,将油面与青菜于开水中烫熟捞入碗中,趁热浇入沙茶汤。最后可由自己喜好添加佐料,豆制品、大肠、米血、腰花等等,再淋上一小勺辣油,吃起来口味香辣扑鼻,痛快淋漓。厦门沙茶面汤色红亮,口味咸鲜香辣,营养搭配合理。
厦门薄饼
厦门薄饼是福建厦门传统的地方名点,有名春卷、春饼。感柔软滑润,味美而不腻,风味独特。用面皮包着各种菜肴食用,作料主要是笋、豌豆、豆芽、豆干、蛋丝、鱼、虾仁、肉丁、海蛎及红萝卜等。其中豆干丝,越细越好,用油炸过能吸收其中鱼、虾、肉类津液,使饼皮不致被馅的汤弄湿搞破,吃起来脆嫩甘美,醇甜可口。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有吃薄饼的习惯,特别是清明节尤为普遍。
土冻笋
土冻笋是闽南地区厦门、泉州一带的一种色香味俱佳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起源于福建泉州,在厦门比较火爆,出名。土笋又名涂笋,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相传发明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它含有胶质,主原料是一种蠕虫,属于星虫动物门,学名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身长二、三寸。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状,其肉清,味美甘鲜。配上好酱油、永春陈醋、蒜蓉。是福建泉州乃至泛闽南地区一带冬春季节的时令佳肴。
炸五香
炸五香,福建省地方传统小吃。在厦门,泉州,漳州等地都有,但三地的做法又有着一定的差别,有的用荸荠,用瘦肉,用胡萝卜,厦门与漳州地区还会放少量的糖,吃起来甜甜咸咸的感觉,用一种专门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荠、葱等,包成如春卷状,再放下油锅炸成焦黄,切成几段,蘸佐料进食,香、酥、脆、鲜,妙不可言。早在六十多年前,厦门的炸五香就杀出重围,崭露头脚,显出它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食客欢迎。在厦门的“四孔井”和“二舍庙”等就有摆设卤味摊,其中有受欢迎的炸五香。
厦门面线糊
厦门面线糊起源于福建泉州,是福建闽南厦门、泉州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风味小吃,呈糊状,是由细面线、地瓜粉制作成。先将水煮开,放入番薯粉和调料、面线。一般为早餐食用,也可以当做点心和夜宵,就着油条跟马蹄酥吃。味道鲜美,清甜爽滑,具有闽南地方风味。厦门人常吃的早餐,泡油条是最经典的吃法。猪骨高汤将面线煮到绵软,撒姜丝和芹菜碎,加大肠、虾仁、卤蛋等配料,顺滑、舒服。
花生汤
花生汤是厦门
风味独特的甜汤佳点,清甜爽口,滋补润肺。主要食材有花生、鸡蛋、白糖等。花生仁酥烂不碎,入口即化,汤色乳白,甘甜爽口,清甜爽口,滋补润肺。厦门的花生汤比较著名的是位于中山路头的黄则和花生汤店,距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黄则和来自于泉州,他的花生汤在厦门具有代表性,不仅本地有声誉,在外来旅客、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中,也早已闻名。
芋包
厦门有一种传统名小吃叫芋子包,是以芋为皮包馅料的。芋包是老一辈厦门人过年必吃的 就像北方人过年一定要吃水饺一样。尤其是刚蒸起来的芋子包皮薄薄的,似乎里面的馅都要冲破那皮出来了似的。系将槟榔芋削皮洗净捣成生芋泥,和上少量淀粉、精盐、搅拌均匀,在碗的内壁涂上一层油,放进预先准备好的猪肉、虾仁、香菇、冬笋、荸荠等片丝馅料,再盖上一层芋泥。轻轻倒扣取出放在蒸笼里蒸炊而成。食用时佐以厦门甜辣酱、厦门沙茶酱等,味道更好。
厦门馅饼
厦门馅饼是是一款用优质面粉、猪油、上等绿豆制成的馅饼小吃,是福建厦门市一种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特色名点,属于闽菜系。厦门馅饼分两种,甜饼是以绿豆沙为馅,加猪油,白糖烘得。咸饼是以肉丁为馅,加猪油白糖所制。厦门的馅饼因口感香甜酥细、湿润冰凉、口味繁多,深受喜爱。伴随着游客流向全国、流向世界,成为厦门一大著名地方特产。其中以鼓浪屿馅饼、南普陀素饼、日光岩馅饼、阿吉仔馅饼、汪记馅饼、黄则和、黄胜记较为出名。
厦门烧肉粽
厦门烧肉粽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点,属于闽菜系。是闽南派的肉粽的代表,福建厦门的烧肉粽历史悠久,具有香甜嫩滑,油润不腻,精工细作等特点粽子在福建各地都有不少品种,有咸粽、豆粽、甜粽、肉粽等,独数厦门肉粽比较有名。厦门肉粽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富有引人品尝的吸引力。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闽南话 " 热 " 与 " 烧 " 同含义,所谓 " 烧肉粽 ",就是要趁热而食的粽子,热食则更有风味。
扁食汤
扁食汤是厦门著名的传统小吃,北方人称为馄饨,在闽南则俗称为扁食,也有人称之为扁肉。制作原料主要有馄饨皮、绞肉、香菇等。皮薄肉香,香软滑嫩,入口即化,汤鲜味美,制作简单,味道独特。最早源于福建厦门。皮薄肉香,香软滑嫩,入口即化,汤鲜味美,因其制作简单,味道独特,所以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厦门鱼丸汤
鱼丸汤是厦门特色小吃之一,厦门鱼丸汤以草鱼为主料,油菜、胡萝卜、芹菜为辅料,姜、盐、白糖、胡椒粉、淀粉、鸡精、香油为调料,色淡鲜香,值得推荐。玩一个地方,吃一个地方,同时也爱一个地方。厦门鱼丸汤搭配汤色红亮、略带微辣的厦门沙茶面,鲜香、入味,最是勾魂。厦门鱼丸汤多以厦门港的鲜鱼剔骨取肉制作,以木槌手工敲打成肉浆,再挤入原汤定型,吃起来紧实弹牙、鲜香回味。厦门人除了挚爱鱼丸之外,也爱换着花样吃丸子——墨鱼丸、蟹籽丸、龙虾丸、贡丸等等。
叶氏麻糍
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为春节等传统节日食俗。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其中,叶氏麻糍是厦门地区比较著名的小吃,鼓浪屿龙头路的三岔口有一种不可错过的小吃“叶氏麻糍”,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麻糍全是老板手工制作的,先用金属小刀把糯米团撑开成口袋状,然后再塞进好多砂糖和花生碎,随手捏成丸,最后在芝麻里滚一下,味道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好吃得很。
南普陀素饼
南普陀素饼,厦门特色小吃,有“厦门素饼之首”的美称,是闽南地区的传统点心。曾荣获过《中国名点》金鼎奖,是厦门比较著名的特产,由中华老字号南普陀素菜馆制作而成,有绿豆、椰子、南瓜、香芋、绿茶等多种口味。南普陀素饼冰皮酥脆,入口即化,馅料又软又香且不油腻,甜度适中。
4.名人事迹
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汉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人。北宋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
陈化成(1776年—1842年6月16日),字业章,号莲峰,汉族,福建同安县(今属厦门市)人。出身行伍,历任嘉庆间参将、道光间总兵,鸦片战争爆发时任任福建水师提督,后改任江南提督,在鸦片战争时期保卫吴淞, 与英军力战,英勇牺牲殉国。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十二日出生于同安县仁德里集美社(今属厦门市集美镇)。光绪八年(1882年),入读南轩私塾;光绪十六年秋,南渡新加坡,佐父经营顺安米号。光绪二十七年,出资2000元建集美“惕斋学塾”,印送《验方新编》在闽南各乡散发,多行善举,颇得民望。光绪三十年春,因其父经商破产,他开始独自经营菠萝罐头业和米业。由于经营得法,所产“苏丹”牌菠萝罐头占全埠之半,在同业中独占鳌头。光绪三十二年,开始经营橡胶业。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侨领。
吴本(979~1036年),字华基,号云冲,同安县积善里白礁人。(一说龙海县青礁人。)宋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十五日(979年4月14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渔农家庭里,父母均因贫病交加,在缺医少药的困境中早逝。他孑然一身,悲愤至极,立志学医以普济众生。他不娶妻室,终生素食,云游名山大寺,遍访名医,虚心求教,博取众家之长,并注意收集民间验方,选择盛产草药的岐山东鸣岭下龙湫坑畔结茅为舍,认真学习和实践揣摩,精通医理医术。
陈黯(约805~877年),字希儒,号昌晦,祖居莆田,后迁至清源郡南安县大同场嘉禾屿(今厦门)。10岁能诗。13岁拜见清源郡郡府时,因患天花初愈,脸上留有点点瘢痕,郡守戏弄他“藻才而花貌,胡不咏歌?”他即作《咏河阳花》一首自辩:“玳瑁应难比,斑犀定不加。天嫌未端正,满面与妆花。”郡守听后,大加赞赏。由此闻名乡里。17岁时创作的《苏武谒汉武帝陵庙赋》,显露其辞赋才能。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起,多次参加进士科考试,但年过花甲,屡试不中,自嘲为“场老”。唐咸通六年(865年),参加最后一次科考后,不再留连科场,转而游览山川名胜。晚年隐居终南山,后徙嘉禾屿,在金榜山筑室栖身,以读书、垂钓安度晚年
蔡复一(1577~1625年),字敬夫,号元履,同安县翔风里十七都刘浦保蔡厝(现属金门)人。少年聪明过人,12岁即写出洋洋万余言的《范蠡传》。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中乡举,第二年又接着中了第七名进士,走上仕宦之路。从刑部主事到总督的大半生官宦生涯,蔡复一始终奉行着自己说的三句话:“报国恩以忠心,担国事以实心,持国论以平心”,为明王朝立下了“二百年未有之功”
黄文照(1556~1651年),字懋显,又字季韬,号毓源(据黄氏族谱)。祖籍同安金柄,出生于晋江安平里外祖父曾仲魁家。明末清初闽南著名理学家。黄文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黄怀为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泉州府庠生,兄黄文炳是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历官至陕西参政。文照3岁时即经历了倭寇陷城之难,14岁纳婚临江太守陈选之女,此后赁居于泉州城西铁炉铺五塔巷。文照自幼聪颖勤读,24岁中秀才人郡庠,笃志性命之学(程朱理学),又精于琴艺。此间与师友颜桃陵、何镜山、谢修之等人结“紫云社”,赋诗弹琴,切磋学问,完成《琴庄》、《随笔》、《二笔》等著作。
林尚扬(1932.03.16- )焊接专家。福建省厦门市人。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焊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研)。
5.诗词歌赋
《守风厦门排闷其二》清代:孙元衡
天留我作中原客,方便毋劳乞孟婆。
不道乡关无觅处,望云何地著旁罗!
《厦门杨石松其二》清代:林占梅
当年卢、骆本齐名,华萼楼高播远声。
才得十全真旷代,交无一见信多情。
《厦门南普陀观潮》近现代:周岸登
嘘蜃云高,沐螺烟湿,画出绿瀛苍屿。
空际涛飞松万壑,半杂蝉声铃语。
《七月十三夜厦门寓楼作》清代:陈宝琛
忍携佳月就嚣尘?肠断沧波一片银。
舟小畏风差得泊,楼高近市漫成邻。
感谢您的点赞和关注!上期内容请点击以下链接:浅谈全国34个省级区域之华东篇:福建省-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