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最悲惨的钉子户:豫西深山里的钉子户
山西最悲惨的钉子户:豫西深山里的钉子户今年春天,听说猪肉价格挺贵的,于是几千块钱购买回来两头小猪,也打算养几头猪试试。白大叔告诉作者:儿子在外地打工,是个建筑工人,每年顶多回来一两次,建筑工平时是管吃管住,没有急事不发工资,一般都是到年底发钱。去年过年放假,老板说暂时没钱,等过了年再给,说知道过完年,不让人口流动,工地也停着工,一直到5月份才开工。儿媳妇在县城租赁的房子,接送孩子上学。老两口就在家里,养两头牛,种点地过活。正在讨论仙人掌的果实能不能吃,远处传来农用车的声响,大叔拉着一捆玉米杆回来了。大叔姓白,今年60岁,山里的耕地被林子遮住了阳光,再加上野猪糟蹋,很多耕地已经没法耕种了。冬季喂牛需要储存草料,大叔骑车到几里外的村子,收集人家扔在地边河沟里的玉米杆。问起来今年的收成,大叔指着小平房上的30多袋玉米说:“今年3、4亩地,就弄了这么多,野猪糟蹋的老实厉害,没门儿……”
跟着挖山药的老乡进山,在嵩县天池山中的一处山坳,来到一户人家的院子前歇脚,原以为房屋主人也搬离了深山,可是看见边上拴着两头牛,确定这应该是还有人居住的。
山坳里共有三座房子,村口有棵一抱粗的老板栗树,地上掉落了一地小刺猬一样的板栗。
院子是并排的两所老房子,还算完整。留意到院墙上吊着一株仙人掌,还蛮有意思。
以前的豫西民居院墙都是土墙头,很多人家会在墙头上栽种仙人掌,防贼或者避免野猫跑到院子里。这户人家应该是后来用瓦片修缮了墙头,却唯独保留了一颗仙人掌,从支撑负重的木材缝里吊垂下来,院子主人还专门用绳子绑了一下,让它得以在墙头开花结果。
正在讨论仙人掌的果实能不能吃,远处传来农用车的声响,大叔拉着一捆玉米杆回来了。
大叔姓白,今年60岁,山里的耕地被林子遮住了阳光,再加上野猪糟蹋,很多耕地已经没法耕种了。冬季喂牛需要储存草料,大叔骑车到几里外的村子,收集人家扔在地边河沟里的玉米杆。
问起来今年的收成,大叔指着小平房上的30多袋玉米说:“今年3、4亩地,就弄了这么多,野猪糟蹋的老实厉害,没门儿……”
白大叔告诉作者:儿子在外地打工,是个建筑工人,每年顶多回来一两次,建筑工平时是管吃管住,没有急事不发工资,一般都是到年底发钱。去年过年放假,老板说暂时没钱,等过了年再给,说知道过完年,不让人口流动,工地也停着工,一直到5月份才开工。儿媳妇在县城租赁的房子,接送孩子上学。老两口就在家里,养两头牛,种点地过活。
今年春天,听说猪肉价格挺贵的,于是几千块钱购买回来两头小猪,也打算养几头猪试试。
大叔说:“养牛(ou 豫西方言牛读欧的音)养不成了,坡上都是树,没有草,一到冬天,得到处跑着找草。俺这附近几个村都没啥草,我去年跑几十里,还是去县城边上拉回来。现在人家改种石榴了,连草也弄不来了。喂猪吧,就是靠饲料,玉蜀黍咱家有,再拉点精料,总是不用到处跑着寻草。要说养牛也不赖,就是弄不来草,老是熬煎。”
别人喂猪都会先建一个结实的猪舍,白大叔却说:“我也没钱,就弄这木头杆子、劈柴捆捆。咱住这老山里头,平时也没人,不怕丢,主要是雨淋不着,猪不感冒,可就去哪个球了,我会还能养几年猪?弄再好的猪圈,干不动了,人家不叫咱在山里住了,不还是白求了?咱这山里头你盖房子,扒了白扒了,也没有拆迁款,我不想弄太好。”
大叔养的是两头母猪,受精的时候需要请山下的兽医,前几天有一头母猪发情了,兽医却嫌路太远,单独一头猪不值得上来,大叔很无奈。
“不来喽去那个球,没有张屠夫咱还就不吃猪肉了?这山上别的不多,就是野猪多。俺村岭那边那一家,去年抓了一窝小野猪,就养大了一头,现在只怕有300多斤,他家现在那小猪都是花里胡,家猪跟野猪配的。”原来的棚子有点矮,地方也小,不利于母猪下崽,大叔就在旁边新建了一个棚子,等着母猪将来在“新家”抱窝子。
“你看看我那房子,那都有6、70年了,我小着时候盖得么,我都不舍的扒了盖,这俩老母猪,这就盖了两回房子了。”大叔准备用铁皮瓦张顶,四周用竹竿和树梢、玉米杆做围墙,搭建简易的猪舍。“不敢弄太严齐了,我得叫老母猪吸引野狼猪过来,你弄得太结实了,狼猪进不来,配不上,买那老母猪不是可惜了?”
“我想着吧,这猪价一年半载便宜不到哪里,少说还得十来块一斤,我是想着,等老母猪圈里关习惯了,再放出来,去坡上自己找东西吃,那不是少买点饲料,少花点钱。咱这坡上橡子、板栗都不少,吃着有啥吃,也不知道中不中?我觉莫着,坡上跑的猪咋着也比他们圈养的肉好吃,价钱得再贵点?”
在大叔家休息的时候,大叔给作者看他采挖的山药,说好的自己吃,挖烂的喂猪。大叔说:“不卖,留着自己吃呢,吃不起肉,山药也是好东西,给自己补补,身体好了干啥都有劲,病倒了,拖累所有人。”
临走的时候,大叔建议给我们装一些,就不用上山了,不熟悉山林情况的人找不到,还邀请明年猪长大了,再来山里看看他家的杂交猪。
我们也很好奇,长白猪和野猪交配后的杂交猪会是什么样的,想知道,只能等明年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