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月亮和地球离多近可以惬意的看书:和月亮说一会儿话

月亮和地球离多近可以惬意的看书:和月亮说一会儿话这首诗,当时叫“三五七言”,后来的文人倚声填词,称“曲子词”。据清代学者赵翼的《陔余丛考》,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一首,此其滥觞也。太白这首是否为创体,尚有争议,也许之前已有此格式,属于唱和诗体,各人在创作时依具体内容再相应命题,如“秋风清”、“江南春”等。不论如何,因为李白《秋风词》的影响力,清人将此词作为创调而收入了《钦定词谱》。相思清似秋风,明如秋月,不安如落叶寒鸦,煎熬在此夜此时。相思可长可短,喜忧参半,相思的滋味,就像这个秋天的夜晚。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什么是相思?李白以这首诗告诉你:

秋风清,秋月明

《秋风词》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什么是相思?李白以这首诗告诉你:

相思清似秋风,明如秋月,不安如落叶寒鸦,煎熬在此夜此时。相思可长可短,喜忧参半,相思的滋味,就像这个秋天的夜晚。

这首诗,当时叫“三五七言”,后来的文人倚声填词,称“曲子词”。据清代学者赵翼的《陔余丛考》,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一首,此其滥觞也。太白这首是否为创体,尚有争议,也许之前已有此格式,属于唱和诗体,各人在创作时依具体内容再相应命题,如“秋风清”、“江南春”等。不论如何,因为李白《秋风词》的影响力,清人将此词作为创调而收入了《钦定词谱》。

诗的字面意思很简单,然而我们都知道,诗不是字面意思,诗歌是修辞喻说的艺术。修辞不是为了装饰,喻说也不是为了故弄玄虚,都是为了从字面折射出另外的意思,那层意思是语言无法直接说出的,只能通过暗示去体会,那层意思才是诗。

太白的《秋风词》,每一句都很蕴藉,使人遐想。“秋风清,秋月明”,不论惬意还是忧伤,你都会感觉到那个时空,置身于古老而单纯的情境。秋风清,秋月明,也许只是唤起你心中温柔的朦胧,某种久已遗忘的情景,清风和明月正在为你低声吟咏。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这两句颇不安。落叶随风聚散,此为眼见;寒鸦栖而复惊,此系耳闻。眼见耳闻这般惊心,因为秋夜寂静,也因为诗中有一个人。

此人是谁?“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从这两句心情,依稀可见一个侧影,但能清晰地听见其心声。此人不是别人,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这是李白的秋夜,也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个秋夜。

诗中所写并非某种个人的情绪,但亦非简单的集体情绪,而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境,因此也可以说,这是一首普遍的诗,所有人都可以从中读到自己。

月亮和地球离多近可以惬意的看书:和月亮说一会儿话(1)

南宋 马远《举杯邀月图》

谁是幽人?

《秋夜寄丘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秋夜寄丘员外》,又是秋夜,又是丘员外,真是个美丽的巧合。不仅念出来好听,叠以“秋”音,亦平添几多凉意。

丘员外者,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临平山学道。在这个寂凉的秋夜,韦应物怀念并写诗给他并非偶然。第一句“怀君属秋夜”,即可感知诗情兴发的因缘。

秋夜是什么感觉?宁静,清凉,寂寞,也许还有莫名的失落,酒阑人散的伤感,盛衰流转的空虚,等等。在这样的夜晚,天凉如水,闲庭独步,你怀念的不会是一个喧嚣功利的俗人,肯定是一个高洁不凡的幽人。

李白的诗《山中答俗人问》:“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太白为何笑而不答,正因问者是个俗人,答了对方也不会明白,故以不答答之。

韦应物在凉夜散步,想起弃官隐居的丘员外。不劳查阅背景资料,我们也可隐隐猜知,诗人想到丘员外,其实就是想到他自己。虽然一生身在仕途,但韦应物心中似乎始终有个背景,或曰人生的底色,即他的出世之情。这个背景,从他多次闲居寺院,从与僧道的交游,以及从他的诗中皆可得见。

人的存在不只是这个显在的“我”,我所见的、所做的、所说的、所爱的、所恶的、所想的,无不是我的一部分,所谓万法皆我。韦应物怀想丘员外,也是他内心的一个显化,是他想象中的另一种生活。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表面上看,是他在想象空山和丘员外,丘员外或许真的未眠,但我们无从知晓,也不重要。纵使诗人文思神远,视通万里,所想画面合乎事实,他的想象仍是他的想象。对于诗境,真正重要的是以我揣彼这份情致,就像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幽情淡景,意态闲妙。

幽人未眠,谁是幽人?是丘员外,更是诗人自己。

月亮和地球离多近可以惬意的看书:和月亮说一会儿话(2)

南宋 夏圭《松溪泛月图》

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节,在我们家乡,不叫中秋节,只叫“八月十五”,如同元宵节也不说元宵节,只说“正月十五”。初一、十五,这些词本身寓意已足。

十五夜望月,就是中秋望月。如果颠倒词序,改成“望月十五夜”,感觉有什么不同?词序改变,焦点也随之改变,“十五夜望月”,十五夜是背景,望月的动作是焦点。读唐诗,先需玩味诗题,切莫囫囵滑过。

此诗题下原有一句小注,曰:“时会琴客”。据此可以推知,诗人望月时并非孤身一人,而琴曲中有《秋思》,既与琴客聚会,诗中所说的“秋思”,也一定特有所指。

然而奇怪的是,在这首诗中,几乎感觉不到其他人的存在,只有诗人独自在月下怅望。这是为什么?我们来读诗。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落在中庭,树上悄然无声,地白和栖鸦,是月夜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冷露无声湿桂花”,夜路的冷和湿桂花的香,来自触觉和嗅觉。强烈的身体体验,传递出月夜凝重的寂静,静得没有人似的。

我们知道有个诗人在现场,他在用感官觉知这个月夜,但只是觉知,不做任何判断和解释。不一定真有桂花,可能是他在望月,久久痴望,从月中隐约的桂树上,幻化出了桂花香,如同唐初宋之问在《灵隐寺》中所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今夜月明人尽望”,这句传出诗人的声音,像一个画外音,尽望之人,有他遐想中的天下人,有他怀念的某些人,也包括正在望月的他自己。

最后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序中所注的琴客,方始现身。知道了与琴客聚会的背景,我们可以重新感受开头的寂静,正是在欢会琴声告终之时,中庭地上月光之白,才骤然被看见,树间寒鸦的无声,才顿时被听见。接着从寂静中触到露水的湿冷,袭来桂花的芬芳。欢聚之余,诸人清宵望月,感叹琴客曲中的秋思,不知今夜将落向谁家。

若不知时会琴客,也不妨碍其为好诗,只不过情景稍有不同。没有琴客,我们可将“秋思”还原为字面意思,即感秋之思。中秋佳节,普天之下同望一月,有人团圆,有人离散,感秋之意,苦乐各别。“不知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如同月光,慈悲浩荡。

月亮和地球离多近可以惬意的看书:和月亮说一会儿话(3)

《松月图》

中秋岂可无月

《中秋》

(唐)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中秋无月,也不是没有过。诚如诗人所言,没有月亮,不仅虚过了中秋节,而且整个秋天都虚过了。

秋天的月亮都好,风清月白皆良夜。七月十五、九月十五,就是八月十四、八月十六,这些夜晚的月亮,相信不比中秋夜逊色多少,十六的月亮还更圆呢。元代诗人方回的《中秋前夕三首》之一曰:“山头月到天心小,林下秋生夜半寒。不待明朝已三五,四更仍续五更看。”可见,中秋前夕的月亮已经令他诗兴大发。

然而,中秋节就是特别,十六的月亮再圆,也没有中秋的好看。这就像重阳节的菊花,过了重阳,明日黄花蝶也愁。也不知司空图此夜有月无月,听语气像是月亮还没出来,也可能雨过天晴,险些无月而有此叹。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原因还在于前二句:“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秋天就是这样,大戏谢幕,水落石出,但觉万事悠悠。

我不知道月亮是什么,是一颗卫星,一颗行星,一个梦,或是一个神,但能体验到月亮盈缺唤起的情感潮汐,也能切肤地觉知月光温柔的注视。秋天,当苹果树上的灯熄灭,我们需要一个中秋节,需要坐在月下,和月亮说一会儿话。

月亮和地球离多近可以惬意的看书:和月亮说一会儿话(4)

《莲舟新月图》

和月亮说的话

《中秋月二首》

(唐)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赏月,仰望明月时,我们大概都会和月亮说说话,或问一些月亮上的事。比如在月亮下许愿,问月亮冷不冷。比如这样的对话:孩子问妈妈月亮上有没有人,妈妈说有嫦娥。孩子又问嫦娥是谁,妈妈说是古代的一个美女。孩子再问为什么她会在月亮上?她在那里做什么?妈妈可能会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可能嫌烦就说不知道。不论妈妈回答什么,都会使孩子更加好奇。

对于我,月亮从来都很神秘,小时候是,如今更是,人类登没登月,也依然是。

李峤的两首诗,也是对月亮提出的两个问题。先来看第一首诗问了什么。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月亮在青天之上盈缺,而万古东风年年吹拂,长养万物。“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不知是谁在月中种下的丹桂,为何千万年却不见长出月轮呢?

这无疑是孩子的天真视角,作为现代人,我们比古人对月亮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很轻松地回答诗人:月亮上没有丹桂,你认为的桂树是环形山的阴影,而且月亮要比在地球上所见要大得多。

第二首诗的发问更有意思,在今天仍不过时。“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都说四海是同一个月亮,谁知道千里之外,正刮风下雨而没有月亮呢,即“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我们知道只有一个月亮,就算刮风下雨,月亮也还在的,只是看不见罢了。千里之外或许是,但万里之外呢?隔着半个地球,我们在不同时间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吗?南半球和北半球是同一个季节的月亮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若是你那里有月亮而我这里下雨,或者你那里是夜晚而我这里还在白天,正因为只有一个月亮,我才无法真正感觉与你天涯共此时。

作者 | 三书

编辑 | 张进

校对 | 李世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