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经营技巧和方法(夏季经营没有方向)
10个经营技巧和方法(夏季经营没有方向)在水果区,我用绿叶搭了个凉棚,水果在凉棚下出售。顾客在凉棚下挑水果,仿佛置身于田园中,充分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与旁边的仿真树遥相呼应,带给顾客无尽的清凉舒适感。(图片选自网络)一是调整经营时间。夏季天气炎热,顾客日常出门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或者傍晚,所以,夏季来临时,我就会根据顾客的出行时间来调整营业时间。特别是夏季的晚上,许多顾客出门纳凉、散步,是销售的黄金时段。我在店外安装了照明灯、放置广告灯箱。我把过去经营时间调整为早上5:30--6:00开门,晚上10:00-11:00点关门。同时,按照顾客的构成及消费特点,做到合理备货。二是营造舒心的消费环境。炎炎夏日,只有为顾客打造一个清凉舒适的购物环境,顾客才愿意到你的店里来消费。所以,即使没有顾客进店,我也会及时将空调打开,让清爽的凉风吹遍店里的每一个角落,顾客一进门就能感到清凉。每天打开店门后,我第一件事就是把地拖干净,并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
夏季意味着淡季,酷暑影响人们的购物心情,持续的高温和热浪让很多顾客不愿出门,店铺里面空空荡荡,门可罗雀。面对气温增高、生意惨淡的现象,该如何经营才能抑制销售业绩持续走低呢?许多零售户朋友针对夏日消费的特点,积极创造销售机会,调动消费者的情绪,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愿望,从购物环境、特色促销、细节服务上用实劲,出奇招。通过调整经营策略,留住顾客,抢夺高温下的商机。最近,笔者走访了几家零售门店,希望他们的举措对其他店主有所启发。
调整经营策略,打造清凉环境
零售户 孙老板
炎炎夏日,顾客购物图的是凉爽、舒适,清凉的环境能够提升顾客在店停留时间。夏季经营,若想顾客愿意进店购物,就要多为顾客着想,通过调整经营策略,营造一个洁净美观、清新凉爽的购物环境。为此,我从两方面入手,把自己的店铺打造成一个纳凉、休闲、购物的好去处,让顾客愿意来,呆得住。
一是调整经营时间。夏季天气炎热,顾客日常出门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或者傍晚,所以,夏季来临时,我就会根据顾客的出行时间来调整营业时间。特别是夏季的晚上,许多顾客出门纳凉、散步,是销售的黄金时段。我在店外安装了照明灯、放置广告灯箱。我把过去经营时间调整为早上5:30--6:00开门,晚上10:00-11:00点关门。同时,按照顾客的构成及消费特点,做到合理备货。
二是营造舒心的消费环境。炎炎夏日,只有为顾客打造一个清凉舒适的购物环境,顾客才愿意到你的店里来消费。所以,即使没有顾客进店,我也会及时将空调打开,让清爽的凉风吹遍店里的每一个角落,顾客一进门就能感到清凉。每天打开店门后,我第一件事就是把地拖干净,并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调节店内气氛,营造舒心的消费环境。
在炎热的夏天,除了给顾客营造“清凉”消费环境外,我十分注意从陈列、道具上加入清凉元素,在视觉上给顾客以清凉舒适感。夏季的闷热给予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烦躁情绪,我利用绿植去营造店铺的视觉环境,增强顾客购买商品的欲望。随着气温的日渐升高,我在店内布置绿色仿真植物,为卖场披上了一层“清凉装”,让顾客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因炎热天气变得烦躁的心情也得到放松,驻足关注商品。走进我的店里就像是进入了一片森林中,到处呈现出绿意盎然的景色,绿色的树叶搭成的凉棚,绿色的荷叶搭配粉色的花朵,让人不由心情随之变得愉悦起来。很多前来购物的顾客纷纷表示,这么多的绿色植物,看着都凉快。
(图片选自网络)
在水果区,我用绿叶搭了个凉棚,水果在凉棚下出售。顾客在凉棚下挑水果,仿佛置身于田园中,充分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与旁边的仿真树遥相呼应,带给顾客无尽的清凉舒适感。
(图片选自网络)
在奶品区,我搭起了一道彩虹门,彩虹门的两侧垂下了无数“绿藤条”,给卖场带来了生机,整体给顾客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在这样凉舒适的环境中购物,顾客会心平气和,不紧不慢地认真选购。
把握顾客需求,推出特色促销
零售户 李老板
做生意搞促销,是聚集人气、吸引顾客、增加销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炎炎的夏日,促销更是增加店铺收入,保证正常经营的一剂良方。但是促销活动做得好不好,关键还在于如何把握尺度。促销是把双刃剑,把握恰当,可以做到商家顾客皆大欢喜,做得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因此,我在夏季经营中,主动和顾客进行交流,把握他们的购物需求,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促销。
一是举办啤酒节,拉升店铺人气。我和崂山啤酒经销商联手,在我的商店里举办了啤酒节活动。啤酒节期间,以我的店铺为中心,外场促销售卖为主要形式,采取买一赠一的方式进行促销,即买一箱啤酒赠送一瓶啤酒。中间穿插免费品尝、有奖竞猜、购买抽奖等形式吸引顾客。凡顾客购买一箱罐装崂山啤酒,就会得到一张抽奖券,顾客把抽奖券副券撕下来投进抽奖箱,正券自己留好,待会抽中了副券的朋友需要用正券核对。
为了保证活动的公平公正,我邀请三名顾客参与抽奖环节。抽奖共设四个奖项:一等奖1名,奖品为价值200元的电磁炉1个;二等奖3名,奖品为价值80元的电饭锅1个,三等奖5名,奖品为价值50元的电热水壶1个。为了不让没有获得奖项的顾客失望,我还为所有购物的顾客准备了一份惊喜,一款精致的水杯。
促销活动以“清凉一夏 好酒买回家”为主题,通过营造卖场气氛,来实现啤酒的口碑传播。通过对啤酒的促销,凝聚了人气。我还充分利用啤酒节,对夏季商品进行打折促销,促销价格让人心动。2升装桃汁两瓶捆绑销售,原价23元,促销价19.2元;750毫升的苹果醋,原价25.5元,促销价仅需9.9元;伊利六个圈草莓香草巧克力味冰淇淋买第一件8元,买第二件只需4.5元。心动的价格,让顾客慷慨解囊。
(图片选自网络)
二是抓住夜经济,吸引顾客进店。顾客都有普遍的从众心理,他们往往选择人气旺的店铺购买商品。夏季晚上很多人出门散步,我正好可以抓住这一点,利用店铺门前的空场,打造成小型休闲娱乐美食中心。
一方面,我把店门外安装上射灯,摆上桌椅、放上象棋、麻将、扑克、杂志等,让晚上散步的人流驻足,增加客流量,营造一种火爆的场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顾客的客单量,同时也能吸引过路的行人。另一方面,我充分利用夜间小吃、烧烤来拉升人气,吸引顾客进店。我的一个亲戚是做烧烤的,由于他原来的小门店折迁,正发愁没地方去,我把他请到我的店门前,在空场里经营烧烤摊。由于他的烧烤味道好,份量足,加上他原来的一部分老顾客,很快我店铺门前的小夜市就火了起来。
我的店铺离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远,许多工厂的工人,下班后便到我的店里购物。自从我把店外的空地利用起来,特别是把亲戚的烧烤摊吸引过来后,晚上的客流量一下子增加了不少。有些工厂的食堂只供应午餐,晚餐则由工人们自行解决。为了留住这些企业的工人,我在店外的空地上又增加了让他们喝酒聊天的设施。准备了五香花生米、火腿肠、凉拌小菜、卤鸭脖、熏豆干等小菜,给他们下酒用。同时,还有方便面,速冻水饺、小馄饨等主食供他们选择,深受工人们的欢迎。每天晚上,仅啤酒、小菜、卷烟等商品的销量就比平时增加了50%左右。
针对企业有许多外地工人的特点,我通过和他们聊天,掌握了他们愿意抽家乡卷烟的信息。我筛选了几款他们家乡的品牌烟,让他们在解决口粮的同时,也能缓解思乡之苦。通过把握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使我掌握了顾客的购买走向,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商品或进行促销,有效地满足了各类顾客的消费需求和购买心理,增加了商品的销售量和店铺的知名度。
做好细节服务,赢得顾客信赖
零售户 吴老板
夏季经营,要把握好零售经营中的每一细节,尽量做到尊重顾客,关注顾客。夏季的高温与酷热,让人的心情比较躁动不安,如果店主再对顾客态度不好,就会让顾客寒心甚至发生争执。所以,我在夏季经营中,始终做到对顾客笑脸相迎,笑脸相送,用自己的微笑赢得顾客的好感。同时,我还在细节服务上下工夫,尽可能地为顾客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
一是用真心对待顾客。每天早起开门后,我利用店里人少的这段时间,先煮一大锅绿豆汤,晾到正可口的时候,放在商店进门的明显位置,并摆放上一些纸杯,方便顾客饮用。针对夏季消费需求,做好相应的冷饮、冰啤以及水果等进购安排,满足顾客消费。为了给广大顾客提供方便,我把啤酒和饮料放在冰箱的冷藏柜里,顾客来购买的时候,能随时喝上清凉爽口的防暑饮品。虽然在冰箱里冷藏啤酒和饮料要耗费很多电费,但我所出售的冰镇啤酒和饮料都没有加价,很受附近小区居民的欢迎。夏季来临时,我还会到药店买一些清凉油、风油精等防虫用品。顾客购物达到一定数额,我都会送上一盒。虽然值不了多少钱,但表达了我对顾客的真心,他们都很高兴。领着孩子来店里购物的顾客,我会随手给小孩一支冰糕。孩子吃了冰糕,大人也高兴,无形中就拉近了我和顾客之间的感情。
二是打造线上购物平台。天气炎热,顾客不愿意顶着太阳外出购物,他们愿意在网上下单,享受宅在家里送货上门的舒适。今年疫情期间,我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商城,建立了自己固定的顾客群,凝聚了一批忠实的顾客。炎炎夏日,我每天把自己店里所进的商品,全部拍照发到购物商城和顾客群,并承诺只要在网上下单,15分钟就能送货到家,无论商品多少,价值高低,无条件送货。针对老年顾客不会玩微信或网上下单的实际,我印制了一些小名片,发送给来购物的中老年顾客,告诉他们,如果外出购物不方便,只要打个电话,说明想买的商品,我就会快速送上门去。快捷的网络购物方式,热情的服务态度以及有保证的商品质量,让我赢得了许多新老顾客。网络购物从另一方面增加了我店里的客流量,拉升了店铺商品的销售水平。
不同的店铺都有不同的经营特色,也有自己的经营技巧。店铺经营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调整经营策略和营销手段。作为一名零售客户,在夏季经营中,只有用心用情去对待顾客,采取人性化的经营措施,打造清凉舒适的购物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促销手段,提供快捷暖心周到的服务,才能抓住高温下的商机,赢得顾客的信任,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让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好!
来源:零售户在线 作者:刘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