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爬模的施工工艺:液压自爬模专项施工方案
液压爬模的施工工艺:液压自爬模专项施工方案专门设计的角模将起到两个作用,确保转角部位的结构外观质量、保证阴阳角的方正,根据墙厚的变化阳角模尺寸相应收减,即由墙厚变化造成模板宽度的变化完全通过角模尺寸来调整,大面积模板无需变动。标准角模两肢等长(300mm),其整体性利于阴阳角方正控制。4.3阴阳角模:2、编制依据2.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2.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工程概况
本工程核心筒形状对称、规则;地上部分标准层高为4.05m;外壁部分截面沿竖向逐步收小,变化时为外墙外侧向内收,内收厚度由800mm变化到500mm,每次变化100mm,共变化3次:地下-5F~24F:800mm,25F~30F:700mm,31F~37F:600mm,38F~40F:500mm;核心筒内壁剪力墙由上至下厚度保持不变,均为400mm。
考虑到施工成本和施工速度,本工程地下5层采用爬模架的全钢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从地面第1层塔楼开始采用液压自爬模施工,而且爬模只用于主墙施工,核心筒内其余小墙、楼板、楼梯、核心筒外围墙体采用普通模板支撑体系跟进施工,滞后主墙施工2~3层。
本工程为于经济圈中心,珠江新城北经济线内,故必须确保工地现场文明施工,考虑工程的整体外观和安全防护,以及塔吊吊力的均衡使用。本工程核心筒剪力墙采用爬模工艺施工,爬模装置选用江苏揽月模板工程有限公司制造的LYZPM-100液压自爬模系统。本工程共布置100榀机位,从地面1层开始采用液压爬模施工。
2、编制依据
2.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2.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4.3阴阳角模:
专门设计的角模将起到两个作用,确保转角部位的结构外观质量、保证阴阳角的方正,根据墙厚的变化阳角模尺寸相应收减,即由墙厚变化造成模板宽度的变化完全通过角模尺寸来调整,大面积模板无需变动。标准角模两肢等长(300mm),其整体性利于阴阳角方正控制。
4.4背楞
4.4.1背楞的作用在于将平模连结成整体,同爬模上架体相连,穿墙螺栓从背楞中间穿过并相互紧固。
4.4.2背楞采用双根匚10槽钢焊接而成,背楞上面设有定量的孔眼,通过连接件把模板背楞和爬模上架体竖向立柱相连。
4.6穿墙螺栓
模板穿墙螺栓孔眼为Ф26,穿墙螺栓采用T18×6冷挤压满丝扣螺栓,用铸钢蝶形螺母和100*100铸钢垫片收紧。由于爬模模板的穿墙螺栓只能后穿,采用Ф25*1.5的PVC管先套入T18×6螺栓后一起穿墙,拆模时,将T18×6螺栓取出,PVC管留在孔内,外露部分去除掉。
5、液压爬模施工流程
本工程核心筒地下5层采用全钢大模板支模施工,从地上1层进行爬架附墙预埋件的留设,墙体内侧和外侧爬模均在1层墙体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开始安装。爬模安装完成后,从地面第2层开始爬模进入正常爬升状态。
5.1爬模的初始安装步骤为:
5.1.1在绑扎1层墙体钢筋的同时预埋附墙件专用穿墙套管或专用预埋件,混凝土拆模后在套管处安装附墙件。
5.1.2在附墙装置上吊装主主承力架,当主承力架安装完毕后,安装两主承力架之间的水平联系桁架。
5.1.3铺主平台脚手板。
5.1.4在地面将模板支撑体系组装完毕,整体对其进行吊装。
5.1.5铺上两层钢筋绑扎作业平台的脚手板。
5.1.6在地面将爬架挂架组装完毕,整体对其进行吊装。
5.1.7铺挂架作业平台脚手板。
5.1.8挂安全网,安装液压爬升、进退系统并调试完成整个控制体系。现场施工中用1.5mm的铁皮板将2.50m的主操作平台密封,提高安全防护效果,同时用竖梯将六层操作平台相连,形成上下通道。
6、施工测量方法
爬模工程的施工精度主要控制垂直度、水平度、标高、轴线和门窗洞口的几何尺寸等。高层垂直度的测量采用激光经纬仪、垂准仪和激光水平仪。
在本工程四个大阴角处设置四个轴线控制点,利用红外线激光垂直仪向上投点来控制模板的垂直度,并在核心筒四个面设置四条门窗洞控制线,来控制门窗洞的偏位。每层做好施工测量记录,随时校正垂直度及门窗洞、轴线的误差。
7、施工难点分析与解决办法
7.1.1 地上1~5层为非标准层,施工时按标准层浇注混凝土,当爬到第5层时加布一层预埋件,使爬模架体在第6层进入标准层施工。
7.1.2 楼梯的钢筋与核心筒剪力墙的连接方法:楼梯钢筋可做成胡子筋成90°弯进核心筒墙内,脱模后及时凿出,楼梯施工时将钢筋进行焊接。梁钢筋的连接通过留梁窝或者预留埋设直螺纹套筒解决。
7.1.3 外墙墙体截面变化时爬升方法:本工程到25层外墙墙体部分开始100mm变化 而爬模架与导轨是完全分开的两个单元,导轨自身可以进行小范围自由倾斜来完成这次变径,而倾斜角度不足1°,如下图所示,架体不会与墙体发生干涉可以直接爬升。
7.1.4本工程地下部分墙体施工,可使用爬模系统的大钢模。
38层外墙的截面变化内收尺寸均较大,无法通过导轨倾斜或设置垫件来进行爬升过渡,故需采用刚性支架支撑导轨,即变截面位置以上连续三个导轨附墙件固定在从墙面延伸出来的工字钢三角支架上,支架通过焊接与墙面预埋钢板固定。如此处理可确保爬架仍然正常爬升,当爬架架体全部越过变截面部位以后安装临时承重托架,使架体重量转移到托架上,再拆除导轨外伸支架并重新安装附墙件,然后通过滑动装置及液压千斤顶将架体顶至墙面重新固定,检查合格后按正常程序继续爬升。
附加装置1导轨附墙件的临时托架,用以形成一个外延的附着受力点,由横、斜两根工字钢杆件焊接组成,与墙内预埋钢板焊接连接。支架挑出宽度与墙内收尺寸相同。 |
8、工期计划与质量保证措施
8.1、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
爬模施工是集施工管理、劳动组织、施工技术、材料供应、工程质量、生产安全、水电安装、信息资料、生活服务等各项管理工作及混凝土、钢筋、木作、液压、电气焊、机械操作、测量、清理等各工种共同协调配合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技术性强、组织严密的先进施工工艺。为了确保工艺实施过程中,有条不紊的正常进行,必须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指挥管理系统,首先强调统一指挥,一切服从指挥决策、号令,一切向指挥反馈各方信息,把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各部门,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人,明确其职责范围,建立名符其实的质量保证体系。
8.2、爬模工程劳动组织及岗位责任一览表
8.4、标准层爬模计划进度
8.5、确保爬模施工质量的措施
8.5.1 为了确保工艺实施过程中有条不紊的正常进行,必须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指挥管理系统。首先强调统一指挥,一切服从指挥的决策和口令,一切向指挥反馈各方信息。把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人,明确其职责范围,建立名副其实的质量保证体系。
8.5.2由于本工程爬模面积较大,为便于管理,将爬模平台为分3个区段施工。每个区段设一名区长,分管本区段的混凝土、钢筋和木工的具体操作。另设液压、混凝土、钢筋、木作专业工长,配合总指挥进行各专业的管理。测量、试验、质量、安全、技术、材料等管理工作由项目总工程师或副经理分管。7个油路分区有液压操作工分区逐个整体提升。
8.5.3混凝土严格分层浇注、分层振捣,并注意变换浇注方向,即从中间向两端,从两端向中间交错进行。
8.5.4模板清理采取划分区段,定员定岗,从下到上、一包到顶,做到层层涂刷隔离剂,并由专业工长进行检查。每隔5至8层进行一次大清理。
8.5.5加强测量观测,每层提供2次垂直偏差观测成果,即混凝土浇注前和混凝土浇注后。如果有偏差,可在上层模板紧固前按纠偏措施进行校正。
8.5.6 混凝土浇筑位置的操作平台应采取铺铁皮、设置铁撮箕等措施,保护爬模装置和下层混凝土表面不受污染。导轨顶端应加防护盖,防止混凝土污染。
8.5.7爬模装置爬升时,架体下端应有滑轮靠近混凝土结构表面,防止架体硬物划伤混凝土。
9、 安全保证措施
9.0.1爬模施工应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
9.0.2 爬模工程应设专职安全员,负责爬模施工安全和检查爬模装置的各项安全设施,填写安全检查表。
9.0.3 操作平台上应在显著位置标明允许荷载值,设备、材料及人员等荷载应均匀分布,人员、物料不得超过允许荷载;爬模装置爬升时不得堆放钢筋等施工材料,非操作人员应撤离操作平台。
9.0.4 爬模施工临时用电线路架设及架体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9.0.5 机械操作人员应执行机械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定期对机械、液压设备等进行检查、维修,确保使用安全。
9.0.6 操作平台上必须设置灭火器,施工消防供水系统应随爬模施工同步设置。在操作平台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应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护。
9.0.7 上下架体操作平台均应满铺脚手板,脚手板铺设应按《建筑施工扣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有关规定执行;下架体全高范围及下端平台底部、上架体全高范围均应安装的防护拦及安全网;主操作平台及下架体下端平台与结构表面之间应设置翻板。
9.0.8 对后退进行清理的外墙模板应及时恢复停放在原合模位置,并应临时拉接固定;架体爬升时,模板距结构表面不应大于300㎜。
9.0.9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雨雪、浓雾、雷电等恶劣天气,禁止进行爬模施工作业,并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9.0.10 操作平台与地面之间应有可靠的通讯联络。爬模装置爬升前指挥人员应告知平台上所有操作人员,清除影响爬升的障碍物,任何人员发现的不安全问题,都应及时反馈停止爬升信息。
9.0.11爬模操作平台上应有专人指挥塔吊和布料机,防止吊运的料斗、钢筋等碰撞爬模装置和操作人员。
9.0.12爬模装置的安装、操作、拆除必须在专业厂家指导下进行,专业操作人员应进行技术培训,并应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
10、参考资料
(1)《建筑施工手册(第三版)》
(2)《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3)《施工现场环境控制规程》
(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6)《建筑施工扣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