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让肾上腺变好的电影(心脏不够强壮千万别看这片)
一部让肾上腺变好的电影(心脏不够强壮千万别看这片)前者如朱朝阳,后者就如我们今天要讲的—— 当家庭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最大的受害者一定是年幼的孩子,轻则心灵受创,重则危及生命。
要说今年夏天最火的国产剧,《隐秘的角落》说第二,便无人敢称第一。
有关“坏小孩”朱朝阳的话题,在热搜挂了一长串。
其中,「朱朝阳的原生家庭」这一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猜忌、偏心、暴力、强制……朱朝阳并不快乐的家庭记忆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共鸣,不少人都表示,童年时期父母的争斗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当家庭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最大的受害者一定是年幼的孩子,轻则心灵受创,重则危及生命。
前者如朱朝阳,后者就如我们今天要讲的——
《皮胡》
这部由卡普里·维诺德编剧并导演的小成本影片,仅有一处场地,两个演员,却在豆瓣取得了8.0的高分。
片中的两个演员,一个全程躺尸,一个年仅两岁。
观众不禁要问:在还需要妈妈帮忙穿衣服的年纪,两岁的小演员是怎样完成这场长达90分钟的独角戏的?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部被称作“新手父母必看”的影片,到底是何方神圣。
皮胡,一个两岁的印度小姑娘。活泼爱玩,也非常听话懂事。
她会帮爸爸拿开打湿的拖鞋,也会帮妈妈调出喜欢的电视剧,是父母最贴心的小棉袄。
爸爸高拉夫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收入不错,经常乘飞机去很远的地方开会。但事业有成的他对家人则显得不那么尽心,甚至会忘记女儿的生日派对。导演特意让这个人物只有声音出镜,似乎也隐喻了父亲在家庭中的缺失。
妈妈普嘉则同大多数印度女性一样,婚后成为了家庭主妇,脱产在家。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父权强大,女性备受歧视和压迫的国家,作为妻子的女性几乎要承担全部的家庭责任,包括保洁、烹饪和生育……皮胡的妈妈也不例外。如果没能达到丈夫的要求,皮胡妈妈就会遭到丈夫的严厉指责,每句伤害的话语都像是一枚不定时的炸药包,深深地埋在皮胡妈妈的心里。
渐渐地,身心俱疲的皮胡妈妈在一成不变的日子和孤苦无依的“丧偶式育儿”中失去了面对生活的热情。
终于,皮胡妈妈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先前被丈夫埋下的炸药包一一爆炸,将整个家庭炸的血肉横飞。
皮胡的一天就在这样的背景里展开。
影片一开始,小皮胡揉着惺忪的睡眼从睡梦中醒来。风扇上挂着瘪气球,桌子下还有剩面条,家中尽是狂欢之后的萧条模样。原来昨天是皮胡的两岁生日派对。
狂欢后空旷的房间,更显得皮胡的弱小和无助,她的一切诉求都被高大的家具所阻拦。于是皮胡只好向还没睡醒妈妈求助。然而,平时总是围着自己转的妈妈无论怎样呼唤都一动不动。正当皮胡疑惑的时候,镜头突然一转,妈妈手里的白色的药片散落了一地。房间为何乱糟糟,手机为何没人接,水龙头为何还在流水……先前呈现在镜头里的种种反常,突然有了解释。原来皮胡的妈妈,已经去世了。
看到这,所有人都要为皮胡捏一把汗。在没有成年人的房子里,一个孩子会遇到多少危险?流水的水龙头,她够不着。
高处的手机,她拿不到。
发烫的熨斗,她不会关。
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一场灾难在等着她,而两岁的皮胡却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只留下观众暗自惊心。
没有察觉到异常的皮胡,既不会向爸爸求助,也不会小心翼翼地待在原地。
玩具电话扯到了熨衣板,熨斗倒在木板上,很快冒出了浓烟。
一场火灾就近在眼前。
水龙头里溢出的水铺满了整个地面,让光着小脚丫的皮胡结结实实摔了一个屁墩儿。
进了水的电路板闪烁着细碎的火花,终于“嘭”得一声炸开,吓得小姑娘打了个激灵。
而受到惊吓的皮胡能依赖的只有妈妈,尽管今天妈妈并不理她。
在小孩子眼里,生与死的界限尚不分明。
玩累了,皮胡就趴在妈妈冰冷的身体上沉沉睡去。饿醒了,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把饼放进微波炉里加热。只是饿急了的皮胡并不知道自己按了十分钟,把饼烤得焦黑。
微波炉不好使,小皮胡就打开炉灶,直接把一张生饼放在了灶火上加热。看到这张饼的下场也不太好,她还嘟起小嘴对着灶火吹了几下。这一幕,却让观众更加后怕。皮胡有多可爱,我们对下个镜头就有多恐惧,生怕炽热的火焰窜到皮胡的脸上。
继续与饥饿作斗争的皮胡,又将目光转向了高大的冰箱。在皮胡的摇晃之下,冰箱上的各种果酱调料应声落下,碎成了一地玻璃渣。这一口气还没放下,没有达到目的的皮胡又钻进冰箱里去找吃的了。在多年前的一部暗黑童话影片《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中,梅姨饰演的姑妈告诉三个小孩要离冰箱远点。
因为这个成年人搬起来都费劲的大家伙,可以轻轻松松要了一个孩子的命。果不其然,钻进冰箱的小皮胡根本打不开紧闭的冰箱门。
冻死?饿死?烧死?我们既不想把这样的词汇与一个两岁的小女孩联系起来,又忍不住好奇她的结局。
九十多分钟,每一秒都可能有意外降临。
“死亡”这枚炸弹的阴影不仅一直笼罩在皮胡的头顶,也始终笼罩在我们的心间。
这就是希区柯克著名的“炸弹理论”——我们知道有炸弹,但不知道炸弹什么时候会爆炸,以至于我们全程都在提心吊胆。
影片到最后,皮胡的家早已成为了一处炼狱,打了四次电话的爸爸才终于发觉了家中的异状。可怜的皮胡能否获救?这还需要你在影片中寻找答案。
仔细看片的观众肯定都会发现,皮胡一家在富裕的表象之下,隐藏的是种种沉疴和痼疾。皮胡爸爸电话中的指责,妈妈绝望的遗言和脸颊上尚未消退的淤痕,都显示了丈夫对妻子的恶语相向及肢体伤害,这些暴力也最终导致了皮胡妈妈的情绪崩溃。
皮胡的险境,表面上是由母亲的离世造成的,实际上映射的却是父亲的冰冷和暴力。
而影片最戳人痛处的地方莫过于——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因为这表示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真的有一个小姑娘因为父母的情绪失控经历了如此糟糕的一天。
皮胡,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那些在父母的争吵与暴力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和皮胡一样,渴望有一个美丽的家。
可悲的是,童年留下的难以磨灭的阴影,很可能让他们变成下一个失控的家长。
但导演向我们展示的并不是成年人的苟且,而是从孩子角度出发,告诉我们:父母之间的互相伤害最终会变成绝望的利剑,但这把剑指向的却不是对方,而是最无辜的孩子……
愿柔软的生命都能得到温暖与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