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曾国藩的四条处世法则:跟曾国藩学4种为人处世方法

曾国藩的四条处世法则:跟曾国藩学4种为人处世方法有一则寓言说,小和尚问得道的师傅:“您得道前后有没有什么变化?”老和尚说:“变化很大。”那到底有什么变化呢,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在得道之前,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得道之后,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 生活总容易被诸多事情困扰,对过去耿耿于怀,对当下踌躇不前,对未来的幻想高于期待,可就是做不到专心致志的,把思绪放在当下。 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庸却又不甘于此,渴望成功的同时,害怕的心态更多,坚持是可贵的品质,坚持也是孤独与煎熬的,就像曾国藩说过的那样,“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要记住,自由与命运,只垂青每天都努力的人,也请每一天都燃尽自己的全力,莫辜负好时光。 有一句话被很多人拿来当座右铭,“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其原文出自曾国藩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修身之要》。

曾国藩的四条处世法则:跟曾国藩学4种为人处世方法(1)

01

曾国藩被称为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并非天赋异禀,而是在30岁以后逆袭,逆袭的方式却也并不特别,只不过是坚持对自己有要求。

放到现在,30岁是一个坎儿,仿佛在30岁零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便能望穿下半辈子的生活,而曾国藩却在这个年纪逆风翻盘。

小时候的曾国藩其智力甚至可以说是中下水平。有一个叫“贼笨死”的典故。说的是曾国藩夜里背书,有一个小偷跑到曾国藩家偷东西,结果发现曾国藩背了又背,一篇课文背了一晚上,还是结结巴巴地背不出来,小偷见无从下手,生气地从梁上跳下来,非常流利地把书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后来曾国藩坚持了8件事,读书、早起、静坐、写日记、做笔记、练习书法、改过、慎独,日复一日,不曾停下。

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庸却又不甘于此,渴望成功的同时,害怕的心态更多,坚持是可贵的品质,坚持也是孤独与煎熬的,就像曾国藩说过的那样,“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要记住,自由与命运,只垂青每天都努力的人,也请每一天都燃尽自己的全力,莫辜负好时光。

曾国藩的四条处世法则:跟曾国藩学4种为人处世方法(2)

02

有一句话被很多人拿来当座右铭,“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其原文出自曾国藩的《曾国藩文集·处世金针·修身之要》。

生活总容易被诸多事情困扰,对过去耿耿于怀,对当下踌躇不前,对未来的幻想高于期待,可就是做不到专心致志的,把思绪放在当下。

有一则寓言说,小和尚问得道的师傅:“您得道前后有没有什么变化?”老和尚说:“变化很大。”那到底有什么变化呢,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在得道之前,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得道之后,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

小和尚不理解:“师傅,这不是一样吗?”老和尚说:“不一样,在得道之前,我每天砍柴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做饭的时候又想着砍柴。得道之后,我每天砍柴的时候只想着砍柴,挑水的时候只想着挑水,做饭的时候只想着做饭。”

我们常说要做学会与时间赛跑,做命运的主人,人生只有短短三万多天,只有不被外界所困扰,才能得到真实的平静。

这其实是曾国藩的《周易》读后感,有人称这是他的一套心法,旨在告诉我们活在当下,真正的活在当下,不被时下的外界环境所牵绊,按照当下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就足够了。

曾国藩的四条处世法则:跟曾国藩学4种为人处世方法(3)

03

电影《霸王别姬》中,还是孩子的程蝶衣和段小楼看到京剧名角被观众追捧的场景,因为学戏出错经常挨打的程蝶衣说:“他们得挨多少打才能成为角儿啊?”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提到了两种人的失败:一种是平平庸庸的人,他们的人生败于懒惰;一种是才华横溢的人,他们的人生败于骄傲。

因懒惰或骄傲而失败固然都让人感慨。

人生也像是一个舞台,这出戏该怎么唱,唱的如何,取决于在台下是否用了功,如果仅仅是装扮了华丽的戏服,无瑕疵的妆容,如果只是听过几次掌声便停滞不前,以为这就是得到了全世界,一身华服也终将会退去。

不得不承认,人的性格中都有死角,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吾日三省吾身,懒惰和骄傲都应当被克制,不要让懒惰葬送本可以成功,也不要让骄傲毁掉已得到的成功。

曾国藩的四条处世法则:跟曾国藩学4种为人处世方法(4)

04

朋友搬了新家,有一个朝阳的书房,光看环境在这读书也是一种享受,为了配合这样的环境,朋友特地定制了一个很大、很漂亮的书柜,里面也放的满满当当的,有很多精装书,也有很多很难看懂得书。

在朋友圈里,朋友也经常发在阳光正好的窗下,席地而坐读书的“摆拍照”,事实上她一年也看不完一本书。

在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一条新闻中,中文系女博士在毕业前不久和男友分手了,原因是对方理解不了她,本来以为这位女博士是位老学究,但采访视频中,说起这件事她很淡然,气质中带着一种优雅,完全是一种现代女性的正面形象。

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毕业于北大,第一次去办公室拜会校长蔡元培,回来用“光华霁月”来形容当时在场的感受,那是一个浑身充满光辉的人物,由于这个人的存在,整个办公室都被照亮了。

生命在时光中消长,唯有读书的人,气质越来越好,曾国藩曾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生命的长河中,皱纹会悄悄爬上脸颊,而你身上能够散发出来的那些星星点点,是在书中汲取而来,如同日月的光辉,那才将是永远不会熄灭的光芒。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