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漾濞县主要经济来源:云南漾濞摘了穷帽子

漾濞县主要经济来源:云南漾濞摘了穷帽子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 这里的核桃尤为出名。走进村里 一棵棵高大古老的核桃树分布在房前屋后 每棵核桃树上都挂着“身份证” 一看“年龄” 最年长的竟有1160年。在这里 核桃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191元。通过发展核桃产业 村里开了19家农家乐 打造乡村旅游 村民们日子越过越好。作为被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核桃之乡 漾濞核桃种植历史长达3000多年 是一部活的中国核桃教科书 先后获得“中国核桃产业龙头县”等30多项荣誉。大理三件宝 苍山、洱海、漾濞核桃。“苍山不墨千秋画 洱海无弦万古琴” 漾濞核桃三千年 遍植滇境惠民生。金秋九月 又到核桃成熟时 一年一度的云南·大理漾濞核桃节开幕。漾濞核桃节开杆采摘仪式。

漾濞县主要经济来源:云南漾濞摘了穷帽子(1)

漾濞李家庄,一村民正在采摘苹果。

多年与贫困作斗争 今年4月 漾濞摘了“穷帽” 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追逐着小康梦。当地人说 漾濞的快速发展 离不开产业兴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这三大“法宝”。

因地制宜 产业有奔头

漾濞 “漾”指水波荡漾 “濞”指水暴至声 古时漾濞人烟稀少、水流丰富 四处可见水波荡漾及水暴之景 故取名“漾濞”。

大理三件宝 苍山、洱海、漾濞核桃。“苍山不墨千秋画 洱海无弦万古琴” 漾濞核桃三千年 遍植滇境惠民生。

金秋九月 又到核桃成熟时 一年一度的云南·大理漾濞核桃节开幕。

漾濞县主要经济来源:云南漾濞摘了穷帽子(2)

漾濞核桃节开杆采摘仪式。

作为被国务院命名的中国核桃之乡 漾濞核桃种植历史长达3000多年 是一部活的中国核桃教科书 先后获得“中国核桃产业龙头县”等30多项荣誉。

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 这里的核桃尤为出名。走进村里 一棵棵高大古老的核桃树分布在房前屋后 每棵核桃树上都挂着“身份证” 一看“年龄” 最年长的竟有1160年。在这里 核桃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191元。通过发展核桃产业 村里开了19家农家乐 打造乡村旅游 村民们日子越过越好。

放眼整个漾濞 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107万亩 94.5%的农民种植核桃 70%以上的农户靠核桃产业脱贫致富。“核桃树是漾濞的致富树、小康树 核桃产业是漾濞覆盖面最大、产业带动性最强、群众受益面最广的绿色产业、支柱产业。”核桃节开幕式上 漾濞县委书记杨瑜说。

核桃产业底子好还不够 得走精深加工的路子。截至2018年底 漾濞县共有500余户核桃初加工企业 年加工核桃干果3万多吨 在此基础上 当地做大做强做优漾濞绿色食品产业 打造“漾濞核桃”品牌 通过积极寻求合作 借力发展 抱团取暖 延伸核桃产业链 增加产品附加值 推动全县核桃产业健康发展。

漾濞县主要经济来源:云南漾濞摘了穷帽子(3)

漾濞核桃。

走进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 袋装核桃乳、花生核桃乳、无糖核桃乳等各种和陶制品应有尽有。公司还建成了核桃精练油、脱脂核桃蛋白质生产线 试制了核桃蛋白粉和核桃胶囊 核桃产业链延伸幅度不小。

“漾濞核桃”如今已成为漾濞的一个地理标识、一个品牌符号、一张价值名片。漾濞的未来发展规划自然离不开核桃。杨瑜说 当地将以光明村为试点 把漾濞打造成安居乐业核桃园、休疗度假后花园、生物产业科技园 谱写好中国梦的漾濞篇章。

核桃产业之外 烤烟、中药材、特色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亦蓬勃发展。2018年 漾濞县2159户种烟农户户均收入达2.5万元以上;全县电商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

产业驱动下 当地采取“党支部 公司(合作社、协会) 基地 农户”等模式 利益联结机制更加健全。同时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全县65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达3万元以上。

民族团结 大伙难分彼此

每天清晨 路过漾濞县平坡镇高发村高发完小 阵阵民族歌谣从校园传出 孩子们正在用民族歌舞伴奏 跳课间操。他们以班级为单位 彼此握住对方的手 在欢声笑语中围成一圈 以各民族的舞蹈来传递民族之间的感情。

高发村总人口396户1674人 有彝、白、傈僳、汉、回5个民族。在这里 族际通婚率达60.4% 各民族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大杂居”“小聚居”亲密无间。

村里的节庆活动 彝族儿女跳起左脚舞 白族少女舞起霸王鞭 傈僳族男女弹弦打跳 其乐融融。时而彝家女孩也拾起霸王鞭 时而白族小伙牵起彝家少女的手在火塘边打歌……一派民族大团结的景象。

45岁的白族村民张智娟干村医已26年 她长在一个多民族家庭 爷爷、丈夫是彝族 奶奶是白族 姑姑嫁到一个傈僳族家庭。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天凌晨 村里一名彝族产妇难产 张智娟二话不说 拖着8个多月身孕 连夜走路前往 救下这对母子。“半夜三更的 你不怕吗?况且你还怀着身孕!”有人问她。“我是学医的 不怕那些神啊鬼啊的 况且宝宝还在肚子里给我壮胆呢!”事后 她开玩笑说。

近年来 高发村正以民族团结文化广场为载体 利用民族团结文化展览室 展示各民族“一起走过”的历史 “一起生活”的美好 让大伙真正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文化广场8月已开工建设 10月底即可建成。

之于漾濞 高发村只是缩影。漾濞县有彝、汉、回、白等13个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9%。“多年的相处融合 这块土地上各民族已难分彼此 大家的共同愿望就是齐心协力 把家园建设好。”漾濞县相关领导说。

前两年 漾濞县被大理州委州政府命名为“大理州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接下来 按照“示范村、特色村寨建设一批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一批 示范单位巩固提升一批 先进典型打造一批”的要求 漾濞县将以项目为抓手 活动为载体 宣教为重点 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入心入脑。

社会和谐 村民共建美好家园

大清早 走进光明村村民张瑞辉家 庭院在木栅栏、小凉亭、小盆栽以及墨绿的古核桃树点缀下 透出无限的舒适和静谧 打开房门 窗明几净。一打听 原来是村里正在打“院子入景”这张牌 引导群众打开“旧墙院” 保护性地改建“新庭院” 让户更靓村更美。

这几年全国范围内推进“厕所革命” 光明村紧跟政策 响应号召 政府给一定补贴 村民自筹一部分 建起冲水的卫生间。

行走在村里 很少看到丢弃的塑料袋、废纸果皮。村民说 几年前 村里不同位置摆放了30多个垃圾箱 时间长了 大家养成了不随手丢垃圾的习惯。

部分村民手里有点钱 开始大手大脚 当地制作、张贴节俭标语 唤醒村民们的勤俭意识;针对不文明的闹婚行为 发放勤俭节约、文明办客倡议书 遏制大操大办及婚庆低俗闹婚的现象;针对一些村民小富即安的心态 当地鼓励村民自主创业 拓展致富渠道;村里夫妻、婆媳、妯娌、邻里之间常有矛盾 当地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 尊长辈、爱子女、敬亲朋、睦邻里的氛围……时间久了 村民们形成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好风气。

2017年12月底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们漾濞 正朝这个目标赶!”当地人说。(昆明信息港记者上官艳君 )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