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吴奇隆适合什么发型(都驾驭不住的发型)

吴奇隆适合什么发型(都驾驭不住的发型)于是,人们就认定满人剃发的传统,是出于女真人在森林中奔跑打猎的生活习惯。如果换幅场景,是东北虎、大黑熊之类的在后面追赶,被勾住头发放慢脚步的女真人,那可就不是打不到猎饿肚子的问题了,铁定会被当成猛兽的美餐。现如今,吉林省的查干湖“冬捕”每年都要上央视新闻,那渔网一拖,几万斤大头鱼活蹦乱跳地出水,航拍视角下情景别提有多壮观了,北京人第二天就能吃到查干湖的鲜鱼。但生产技术落后的女真人,可没有现代化的机械捕鱼技术。很多时候,他们只能趴在岸边或船头,瞄准水下游动的鱼,一鱼叉下去!技术和运气好的,能解决一顿饭。至于打猎嘛,女真人奔跑于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要是一不小心被树枝或灌木勾住了头发,转眼间猎物就追不上了。

现代人对清朝发型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甄嬛传》、《步步惊心》、《延禧攻略》等清宫剧。

剧中,男人们清一色地梳着“阴阳头”,油光发亮的大脑门,脑后拖着一条大辫子。要不是韩栋、林更新、吴奇隆等帅男的颜值足够抗打,hold得住发型,换成普通人上阵,估计十个有九个都是油腻大叔的面目。

吴奇隆适合什么发型(都驾驭不住的发型)(1)

清朝人的发型,基本样式来自于满人。

满人,前身是生活在东北白山黑水间的渔猎民族女真人。渔猎,字面意思好理解,就是捕鱼和打猎,“棒打狍子瓢勺鱼”听过没,说的就是大东北那地渔业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满地走。

现如今,吉林省的查干湖“冬捕”每年都要上央视新闻,那渔网一拖,几万斤大头鱼活蹦乱跳地出水,航拍视角下情景别提有多壮观了,北京人第二天就能吃到查干湖的鲜鱼。

但生产技术落后的女真人,可没有现代化的机械捕鱼技术。很多时候,他们只能趴在岸边或船头,瞄准水下游动的鱼,一鱼叉下去!技术和运气好的,能解决一顿饭。

至于打猎嘛,女真人奔跑于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要是一不小心被树枝或灌木勾住了头发,转眼间猎物就追不上了。

如果换幅场景,是东北虎、大黑熊之类的在后面追赶,被勾住头发放慢脚步的女真人,那可就不是打不到猎饿肚子的问题了,铁定会被当成猛兽的美餐。

于是,人们就认定满人剃发的传统,是出于女真人在森林中奔跑打猎的生活习惯。

吴奇隆适合什么发型(都驾驭不住的发型)(2)

乍一听,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可大家把眼光跳出东北,往蒙古大草原上一看,bug立马就出现了。

草原上可没有树枝刮头发,那为什么生活在这里的契丹人、蒙古人,以及遍布宁夏、甘肃地区的西夏人,也有剃发的习惯呢?

对此,人们的解释是契丹、蒙古、西夏都是游牧民族,平常除了牧马放羊就是打猎和打仗。打猎和打仗,就需要用到骑射,骑射过程中要是前额头发落下,那可就遮挡视线了。

因此,无论是辽国的耶律阿保机,还是西夏党项人的开国皇帝李元昊,都是以一副剃光脑壳上大多数头发,只留下一小撮毛的形象示人。蒙古的成吉思汗发量稍多些,前额留了一块短刘海。

吴奇隆适合什么发型(都驾驭不住的发型)(3)

同样处于打仗原因,把前额头发去掉的,还有日本的武士。

16世纪,日本进入延续长达百余年的战国时代,或大或小的武士集团互相征战。

为了适应日益频繁的战斗,一款名为“月代头”的发型,开始在武士群体中流行起来。

具体操作,是将前额至脑门的头发全部去除,只留耳边和后脑勺一圈结为发髻。这样一来,即便战斗时发髻松动披头散发,也不会影响视线。

从日本古代留下的画像看,在实用性的驱动下,就连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战国风云人物,也全是月代头的打扮。

如此看来,由日本武士的月代头,到契丹人和蒙古人的秃发,再反推到女真人的剃发束辫,得出一个为战争而生发型的结论,貌似也能说得过去。

吴奇隆适合什么发型(都驾驭不住的发型)(4)

不过,问题又来了,汉人也常打仗,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大规模战役比比皆是,为什么汉人没顾忌到头发对战斗的影响呢?

而且汉人也有骑兵,也要骑射,其中还不乏卫青、霍去病那样跨越沙漠,搞长途奔袭的草原运动战大师。

单单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对匈奴的河西之战,霍去病一年之内就从长安到甘肃腹地,整整跑了三回。

即便是战争十分频繁的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唐末藩镇割据,以及持续长达70多年的五代十国,也没见汉人为了方便打仗,把头发给剃了。

所以,战争也并非渔猎和游牧族群流行剃发的全部因素。

吴奇隆适合什么发型(都驾驭不住的发型)(5)

人是环境塑造的产物,要探究这些北方少数民族剃发的最根本原因,还得从生活环境中去找寻。

游牧、渔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生活始终都处于游动的状态,没有类似汉人的乡村、城镇、城池等固定定居点。流动的状态,有些东西就不太方便了,比如洗澡。

你想啊,牧民的生活状态是“逐水草而居”,每天都在赶羊转场子,草原上也不见得处处有湖泊与河流,牧民们估计十天半个月都洗不上一回澡。

靠打猎维持生活的女真人,情况也差不多,比如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早年讨生活的手段,就是钻山打猎、挖人参,到集市上跟汉人交换点生活必需品,经常是一进山就是几天、十几天。

吴奇隆适合什么发型(都驾驭不住的发型)(6)

这样下来,身体上积满污垢,尤其是出汗最多的头部,厚厚一层头油和头皮屑积在头发中,头皮板结、发炎,再加上虱子和跳蚤,整得人浑身难受。

那时候又没有香皂和沐浴露,汉人还能整点皂角水当肥皂用,牧民和猎人,可就没这样的卫生清洁条件了,还不如把头发剃了省事,一劳永逸!

由此可知,满人剃发,既有钻树林打猎和对敌战斗的需要,也有方便头部卫生清洁的考虑,而且是先有生活上清洁的需求,后面才是打猎和打仗的功能。

至于为什么不干脆都剃光,我想最近网络上大火的某校长发型,能解答这个问题。

吴奇隆适合什么发型(都驾驭不住的发型)(7)

随着满人的崛起,这款为生活和打仗而催生出的辫子头,又被赋予了一层新的功能——顺从和区分敌我。

满清以剃发,用来当做汉人是否顺服的标准,从努尔哈赤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天命六年,努尔哈赤攻下辽阳,随后辽东地区的城池也纷纷落入后金之手,后续对当地汉民的管理措施,其中一项便是:

“官民皆剃发降”

皇太极继位后,延续了努尔哈赤的这一做法。比如天聪四年,清军由蒙古地界突破明朝喜峰口防线,侵入北京周边,在位于今天唐山市的沙河驿,下令:

“招降城中人,皆令剃发”

等到清军入关,多尔衮更是下达更大范围、更严厉的“剃发令”,当成满清的基本国策来执行,规定:

“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

吴奇隆适合什么发型(都驾驭不住的发型)(8)

说到这里,咱们不得不提一个叫孙之獬的人。

这个孙之獬,本来是一个明朝官员,眼瞅着满清坐了江山,便迫不及待地向满人靠拢,着急忙慌地给自己剃头绑辫子,换上满清的官服。

第二天上朝,孙之獬可着劲往满官队伍里扎堆,没成想不招待见被推了出来,回到汉官队列里吧,又被鄙视他的汉官们给排挤了出去,活脱脱一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气不打一处来的孙之獬,干脆上书清廷,提议加速执行剃发令。

只不过,这个阶段的满清,西面有李自成的大顺军,南面又新冒出一个给明朝续命的弘光政权,多尔衮为了缓和汉人的抵抗情绪,在中原站稳脚跟,所以暂时停止了剃发令的推行,还同时免除了崇祯年间加派的一些税赋。

可等到清军攻灭李自成,尤其是攻灭南京的弘光政权后,清廷在剃发问题上,态度就立马变得强硬了起来,下令:

“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这个阶段,可真就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了!

吴奇隆适合什么发型(都驾驭不住的发型)(9)

与剃发相配套的,还有“易服”,对此清廷的原话是:

“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现在的汉服爱好者,常常痛惜明朝的服饰,被长袍马褂瓜皮帽整得断档200多年,完全没了古代汉人那高高的发髻,搭配上“冠”和“巾”带来的拉长头型、清爽干净的瘦脸效果。

可这“金钱鼠尾”,又是咋回事?

原来,清初的发辫样式,是只在头顶靠后的位置,留一小撮头发,扎成老鼠尾巴粗细的小辫子,标准嘛!以能穿过铜钱中心的方孔为合格,因而形象地称为“金钱鼠尾”。

这样的发型,丑出天际,自然不符合汉人的审美。

而且更要紧的是,汉人传统教育特别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保护头发,就是保全孝道,是汉民几千年来的观念。把汉民头发剃除,等于是将他们判了“髡刑”,对人格是极大的侮辱。

如今,冷不丁地被满清这么一弄,心中的抵触情绪,可想而知。

吴奇隆适合什么发型(都驾驭不住的发型)(10)

很快,许多地区爆发了“护发”的武装抵抗。

顺治二年六月,江阴举义,义军和百姓坚守城池81天,清军破城后疯狂屠城,连杀十天才下令封刀。被杀的人多达17万人,仅有53人幸存。

几乎同个时间段,嘉定民众反对剃发令,遭到清军李成栋部接连三次屠杀,近10万人遭到屠戮。

还记得前文提到的那个孙之獬吧,当时他呆的山东,也因剃发令爆发了起义。

义军抓住孙之獬后,在他身上扎遍针孔插上毛发,为的就是解他上书加快推进剃发令的恨,最后将其暴尸街头,也算是恶有恶报。

吴奇隆适合什么发型(都驾驭不住的发型)(11)

武装护发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民间汉人编排满清剃发令的段子,却从未断过。

比如,“揪辫子”、“翘辫子”这些个新词,就是满清下令剃发留辫后冒出的。

再比如,汉人正月不理发的习惯,还衍生出了“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

其实这回舅舅还真是躺着中枪,汉人原本是出于思念明朝,所以定下正月不理发,以表示“思旧”,可传着传着,口音转了几圈就变成“死舅”了。

吴奇隆适合什么发型(都驾驭不住的发型)(12)

随着满清统治的逐渐巩固,原先严格执行的剃发令,也出现松动的势头。最直观的,就是清朝人的发量越发增多,呈现出“鼠尾——猪尾——牛尾”视觉变化。

就连满清的皇帝,也觉得金钱鼠尾太丑,有意无意地向汉人靠拢,进行视觉美化。

比如咱们观察顺治、康熙的画像,他们竟然是有鬓角的!

按照金钱鼠尾的剃发标准,除道士外的清朝男人,耳朵前的这块鬓角,是不可以有头发的。可画像又明明摆在那里,只能推测是皇帝为了美观,特意叮嘱画师加上去的。

又比如,和剃发配套的易服吧,人家清朝皇帝也玩得很溜。

现在的清宫档案,留存有许多雍正、乾隆时期的皇帝行乐图,用现在网络上的话说就是cosplay,有模仿西洋人装束的,更多的是大量穿搭汉人服饰的。

至于其它诸如书法、园林、弹琴、玉器、吟诗作赋等汉文化,那就更没得说了,光乾隆一生就做了5万余首诗。

吴奇隆适合什么发型(都驾驭不住的发型)(13)

经过200多年的强制推行,满人剃发扎辫的习俗,渐渐也成了汉人的习惯。

1911年辛亥革命,革命党为了执行剪辫令,只能操起剪刀到街上抓行人强制执行。那些个顽固留辫的,不乏辜鸿铭、张勋等民国年间的名人。

时至今日,又蹦出个“多尔衮后裔”,留着根粗辫子,成天穿着象征皇族身份的黄色衣服,着实在网络上搏了好一阵子眼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