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枪反坦克导弹可以打步兵吗(标枪导弹如此厉害)
标枪反坦克导弹可以打步兵吗(标枪导弹如此厉害)既然是单兵操作,而且发射前还是需要看到坦克并瞄准的,这名士兵在发射时必将暴露在敌方火力的威胁之下。旧式反坦克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经常需要射手来跟踪,使得射手容易被消灭。标枪则实现了“发射后不管”,射手打出导弹后可以立即撤退,生存机会大大提高。而导弹飞出一段距离后,二级的主发动机再点火。这样一来,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瞄准和发射,再加上重量较轻,使得一名士兵就可以单独完成反坦克任务,如果再加上一个人充当弹药手可多带一枚导弹,一个排可以带很多套,使得步兵反坦克作战的效率大大提高。多辆坦克被摧毁标枪能造成这种局面,当然有自己的绝活。它的正式名称叫FGM148,是美国在1989年研制,1996年列装的单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与那些常见的带着笨重的发射架,需要射手趴在地上操作的反坦克导弹不同,标枪导弹有好几个开创性的特征,几乎都打在了现代坦克的软肋上:首先就是便携性,一个人就能操作。标枪导弹采用肩扛发射,
如果要问近来最出名的反坦克导弹是谁?相信平时不怎么关注军事的网民也能说出两个字:标枪!这是一种划时代的反坦克导弹。在最近的冲突热点地区,标枪可谓风头一时无两,大量视频和照片显示了一辆辆被击毁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其中很多都遭到了“攻顶”,正是标枪导弹的杰作。
这辆被击毁的坦克很像是标枪的战果
要说反坦克导弹已经出现了好几十年,虽然对坦克构成了比较大的威胁,但一直也没能威胁到坦克在战场上的“老大”地位。作为一款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标枪却几乎成了坦克的克星,且不说T-55之类的二代老坦克,就是装备了复合装甲和爆炸式反应装甲,连穿甲弹都不一定能打穿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也很难经得起一发标枪的考验。
在冲突现场能够看到:经常被吊打的T-72坦克固然不济,连备受军迷推崇的T-80、T-90,被标枪爆头的场面也比比皆是。就算是曾被认为坚不可摧的M1A2美式重型坦克,也未必能扛得住标枪的雷霆一击,这种现实一度让不少“钢铁洪流”的支持者扼腕长叹:难道坦克主宰战场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了吗?
多辆坦克被摧毁
标枪能造成这种局面,当然有自己的绝活。它的正式名称叫FGM148,是美国在1989年研制,1996年列装的单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与那些常见的带着笨重的发射架,需要射手趴在地上操作的反坦克导弹不同,标枪导弹有好几个开创性的特征,几乎都打在了现代坦克的软肋上:
首先就是便携性,一个人就能操作。标枪导弹采用肩扛发射,连同导弹、发射筒、瞄准装置的整个系统重量仅22.5公斤左右,算是相当轻便了。而且标枪采用的是“软发射”方式,导弹有两级固体发动机,首先点火的是第一级,仅工作约0.1秒,目的是将导弹推出发射筒,因此产生的后坐力很小,人体完全可以接受,也就不再需要发射架。
而导弹飞出一段距离后,二级的主发动机再点火。这样一来,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瞄准和发射,再加上重量较轻,使得一名士兵就可以单独完成反坦克任务,如果再加上一个人充当弹药手可多带一枚导弹,一个排可以带很多套,使得步兵反坦克作战的效率大大提高。
既然是单兵操作,而且发射前还是需要看到坦克并瞄准的,这名士兵在发射时必将暴露在敌方火力的威胁之下。旧式反坦克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经常需要射手来跟踪,使得射手容易被消灭。标枪则实现了“发射后不管”,射手打出导弹后可以立即撤退,生存机会大大提高。
标枪导弹实现了了“发射后不管”
之所以能实现“发射后不管”,是由于标枪采用了红外焦平面阵列成像技术,目标在它看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点,而是一幅图像。因此在瞄准时可以识别出目标的红外特征。导弹发射后凭借弹上的红外成像系统,与目标的红外特征相比对,能够一直盯住敌方坦克,即便目标移动了也无妨。
这种制导方式也使得干扰难度提高,普通干扰弹的效果也大为降低。不过不论导弹的制导方式多强,如果打不穿坦克也是白搭,标枪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它那引领风潮的“攻顶”模式。其实标枪是一种多用途导弹,可以打坦克,也可以打轻型装甲车辆和敌方工事,在打工事是直射,而打坦克时会向上飞起一定高度,现俯冲下来攻击坦克顶部。
标枪导弹俯冲攻顶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复杂的攻击方式呢?实在是形势所迫!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代主战坦克的装甲是越来越难啃动了。在采用了复合装甲、爆炸反应装甲、间隙装甲等多种技术后,先进坦克在防御破甲弹时,正面防御力已经相当于1000~1200mm厚均质钢的水平,而反坦克导弹普遍采用的仍是聚能装药破甲战斗部,想要击穿先进主战坦克的前装甲并不容易。
然而是武器就有弱点,坦克的弱点就是它的装甲集中在车体和炮塔正面,在侧面和顶部则比较薄弱,尤其是顶部,一般仅能达到20~30毫米的厚度,可以轻易地被击穿。为什么坦克不在上下前后左右都堆上厚重的装甲呢?原因很简单:装甲特别重,全面防护产生的重量代价不可接受,估计连爬都爬不动了。
先进坦克的顶部装甲也不厚
因此坦克只能选择在容易受到攻击的方向重点防护,也就是炮塔和车体正面。在一战、二战时期,坦克受到的空中威胁不大,无制导的曲射炮弹又很难击中坦克顶部,所以车顶受到的威胁最小,于是就成了防护最薄弱的区域。想要击破坦克,攻击车顶成为最理想的选择。但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
地面上的反坦克导弹要想实现“攻顶”,有两种方法,一种叫掠飞式,即导弹是平飞的,当恰好飞越坦克顶部时,战斗部向下攻击。这种方式的时间点卡得比较严,对制导和引信的要求很高,因此比较复杂。世界上第一种攻顶反坦克导弹:瑞典的“比尔”,就采用了此方法。
而标枪则选择了更简单一些的俯冲式,即导弹出筒后先飞行一段距离,然后向上跃升到较高处(据说约150米),在飞到坦克附近时再转入俯冲,以泰山压顶之势发起攻击。这种方式需要通过计算机来算出最优的飞行弹道,并能自动调整,制导系统也需要在不同高度都能盯住目标。
标枪俯冲攻顶的弹道
在拥有了这些关键能力之后,标枪毫无意外地成为坦克杀手,而且虽然是攻顶,它的战斗部破甲能力却并不弱,早期的标枪可击穿700mm厚的均质钢装甲,后来据说达到了1100mm,而且带有串联战斗部,第一个战斗部用于引爆反应装甲,第二个主战斗部则以金属射流击穿坦克装甲。
在这样的攻击面前,传统的主战坦克确实显得比较脆弱,一旦被盯上了就难逃一劫,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活棺材”。那么坦克面对标枪这类攻顶导弹,就真的毫无办法了吗?有些人鼓吹的“坦克无用论”,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坦克会变成“活棺材”吗?
坦克当然还有存在的必要,即使它容易受到攻击。因为坦克至少是机械化部队防护最强的作战单位,如果坦克都无用了,那步战车也无用,难道让所有士兵都徒步作战?且不说机动能力问题,这血肉之躯的防护效果难道比坦克还强?
因此,只要地面部队想要进攻并占领一个地方,坦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标枪之类的单兵反坦克导弹,虽然能给进攻方造成很大的麻烦,却不能决定最终的胜负。
但在敌方拥有标枪这类导弹的情况下,进攻的坦克会受到很大威胁,这也是客观事实。尤其是在城市巷战中,坦克的视野和观察能力有限,不能保证一定能发现隐藏在建筑物背后或内部的反坦克小组,这就给了标枪导弹一个发挥的舞台,取得大量战果也是可以预见的。
巷战中的坦克
那么坦克在躲不过标枪的攻击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不被击毁呢?办法是有的,效果各有千秋。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给炮塔顶上罩一个大铁罩子形状的格栅装甲,像是头上戴了一顶大帽子,又像是搭了一个钢制的棚子,再配合炮塔顶部的反应装甲,是有可能使得标枪失去效力的。
具体过程是这样:当标枪从上方俯冲下来时,会首先接触最上方的格栅装甲,第一个战斗部有望被提前引爆,而主战斗部又会被格栅下方的爆炸式反应装甲引爆,减弱了穿透力,从而避免被击穿的命运。这种方法是比较合理的,一些国家的军队真的就这样干了,也能说明是经得起实战考验的。
戴上“铁帽子”的坦克
但由于标枪主战斗部的破甲深度高达1100mm,即使戴了铁帽子和反应装甲,也不见得就能保证炮塔顶部不被击穿。某国曾用T64坦克的炮塔进行了试验,在炮塔顶部装有格栅装甲的情况下,仍被标枪导弹击穿。不过在图片中看不清炮塔上是否装了反应装甲,因此未必有代表性。
标枪击穿带格栅装甲的T72炮塔
而除了采用戴铁帽子的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更高级的手段,那就是主动防御系统(APS)。这种装置能够探测到来袭的导弹或火箭弹,然后发射弹药,在一定距离外就将其击落。可想而知,这种“针尖对麦芒”的操作对雷达、传感器、计算机等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毕竟导弹和火箭弹速度接近音速或超音速,要想在电光石火之间击落对方,难度是相当大的。
但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APS已经不再遥不可及,苏联早在1977年就研制了世界上第一种APS,被称为“鸫”。后来俄罗斯在1993年又研制了“竞技场”系统,通过雷达探测来袭目标,拦截弹发射器环绕炮塔布置,当来袭弹进入到50米距离内,即发射拦截弹。系统探测并摧毁目标仅需0.07秒,可拦截速度在700m/s之内的目标。
主动防御系统击毁来袭弹头
除了俄罗斯之外,美国、中国也曾展示过类似的APS系统。这样的东西虽然好,但肯定是相当昂贵的,给每一辆坦克都配一套会代价很高。而且拦截概率也不能做到100%。除了装备APS外,还有一种对抗反坦克导弹的方法,那就是坦克火力支援车。这是一种为了弥补坦克缺陷而生的火力怪兽。
如果是在平坦的开阔地,坦克其实并不太惧怕标枪导弹,因为标枪是轻型导弹,射程并不远,尤其是在攻顶模式下,射程不超过2000米。这个距离已经进入了坦克的火力范围,在现代坦克先进的观瞄系统面前,射手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发射,一旦被发现就要吃炮弹。只有在复杂地形上或拥有大量建筑物的城市中,标枪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标枪要抵近到2000米之内才能攻顶
城市作战可以说是坦克的噩梦。在两次车臣战事中,俄罗斯的坦克在城市中举步维艰。由于主炮仰角有限,难以攻击到藏在高大建筑物中的武装分子,而在城市中又有大量的藏身之所,坦克很难全都发现,结果大量的俄军坦克被击毁,损失惨重。
车臣巷战中被击毁的坦克
打完车臣之战后,俄罗斯人痛定思痛,研制了一种BMPT-72“终结者-2”坦克火力支援车。这种战车使用T-72坦克底盘和无人炮塔,在防护力与坦克相当的情况下配备了强大的火力,不仅拥有两门射程达4公里的30毫米机关炮,还带了多枚超音速反坦克导弹,射程达到了5~6公里。车上还配备了并列机枪和自动榴弹发射器。
凶猛的机关炮可以以很大的仰角攻击建筑物中的敌军,反坦克导弹可与敌方坦克交战,而机枪和榴弹发射器可以攻击步兵和轻防护的工事,可以说是一个多面手。再配以多通道观瞄系统和计算机火控系统,可以在城市巷战中弥补坦克的不足,提前消灭那些对坦克造成威胁的反坦克导弹小组。
BMPT坦克火力支撑车
这种专用的坦克火力支援车固然厉害,但也并非必然之选。如果为坦克搭配上重型的步战车,由步战车和步兵为坦克观察和清扫四周的威胁,也能起到类似于火力支援车的作用。再配合坦克顶部的反应装甲和“铁帽子”格栅装甲,甚至是APS主动防御系统,标枪再想一打一个准就不是太容易了。
大量坦克戴上了“铁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