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影片讲述了犹太青年基多(贝尼尼扮演)来到意大利小镇,展开新生活后的一系列故事。整部影片分成两部分叙述,前半部分讲述他勇于追寻爱情,获得幸福家庭;后半部分讲述全家进入集中营,他用“一场游戏”的说法,陪家人经历苦难。贝尼尼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说道:“你看卓别林的片子,不仅是因为他能让你笑、让你哭,更是因为我们在谈论悲剧、荒诞的事情......笑过之后,会想起什么?这是喜剧最高的境界。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这部影片的魔力也正在于此,他将喜剧影片带来的深层反思,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部电影获得第7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三项大奖、第51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及欧洲电影奖等等40多个国际大奖。在戛纳电影节试映时,全体观众起立鼓掌长达 12 分钟之久,各个含泪步出电影院,一部喜剧为何如此震撼?又为何如此悲伤?这部影片,由被称为“意大利卓别林”的国宝级人物罗贝托· 贝尼尼自编、

人的一切都可以被剥夺,唯独最后的自由——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存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维克多.弗兰克尔

《美丽人生》是一部无关金钱、权利、地位的影片。它远离人类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没有华丽的大场面,却在23年间,一直以9.5的高分,长期位居豆瓣电影TOP250第五的位置,它有怎样的魔力?钻进了无数观众心里最深的位置。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1)

好于99%的战争片,好于99%的爱情片

这部电影获得第7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三项大奖、第51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及欧洲电影奖等等40多个国际大奖。在戛纳电影节试映时,全体观众起立鼓掌长达 12 分钟之久,各个含泪步出电影院,一部喜剧为何如此震撼?又为何如此悲伤?

这部影片,由被称为“意大利卓别林”的国宝级人物罗贝托· 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由其夫人尼克莱塔.布拉斯基担任女主。故事情节中,一部分来自于他父亲的亲生经历,是一部汇集了浓重的家庭情感,以喜剧手法表达悲剧的影片。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2)

罗贝托· 贝尼尼

贝尼尼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说道:“你看卓别林的片子,不仅是因为他能让你笑、让你哭,更是因为我们在谈论悲剧、荒诞的事情......笑过之后,会想起什么?这是喜剧最高的境界。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这部影片的魔力也正在于此,他将喜剧影片带来的深层反思,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影片讲述了犹太青年基多(贝尼尼扮演)来到意大利小镇,展开新生活后的一系列故事。整部影片分成两部分叙述,前半部分讲述他勇于追寻爱情,获得幸福家庭;后半部分讲述全家进入集中营,他用“一场游戏”的说法,陪家人经历苦难。

整部影片中,基多都是一位絮絮叨叨,幽默搞笑的男人。不管是追求女神,还是身为父亲;不管是面对生活,还是面对苦难与死亡,他都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状态。从“早安,公主”的阳光,到“这一切只是一场游戏,只要赚到一千分就会赢”的智慧,都展现着他对生命的态度。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3)

幸福的一家

有人觉得,所有的男人都应该去观看这部影片,有人认为他说了“这世上最美的谎言”,但究其更深层次思考是:这个男人为何可以如此乐观?他的妻子为何可以放弃条件更好的男人而选择他?面对毫无希望的集中营生活,他为何能做到“游戏人生”?

无独有偶,类似的经历也发生在另外一位伟大的人物身上——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意义疗法创始人维克多.弗兰克尔。1942年,弗兰克尔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三年的苦难中,这位文弱的科学家,扛过了许多健硕男人都没有扛过去的岁月。并写成了心理学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创建了“意义心理学”。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4)

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著,前半部分讲述集中营生活,后半部分讲述意义心理学

基多与弗兰克尔都经历了恐怖的集中营生活,在天天都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生活中,基多以“一场游戏”的状态去面对;弗兰克尔以心理学实验的想法去经历,他们都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并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这也正是贝尼尼想要通过影片传达的,生命的意义决定人生的美丽。

说到生命的意义,就会觉得好空、好大、好虚无缥缈。弗兰克尔将它从虚幻的话题,落实到科学的理论中,并得出了相应的方法论,发明了“意义疗法”,时间到临床治疗之中。形成了即弗洛伊德、阿德勒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学派”

本文将通过“意义心理学”的理论,探寻影片即生活中的三个内容:一是寻找生命意义的原因;二是生命意义是什么;三是如何坚守生命的意义。

一、寻找生命的意义的原因,面对起伏人生的能力。

托马斯.摩尔的《心灵地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人生最有意义的时刻,不是一帆风顺时,而是没有把握时。”

人生犹如心电图起起伏伏,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当我们面对起伏时,我们需要的是找到人生的意义,否则我们将在挫败、迷惘、消沉,甚至抑郁中,犹如行尸走肉,失去生活的动力。

基多来到小镇,想要开个小书店。筹划之时,临时当当侍者,没有什么“大抱负”,但他积极乐观的状态,却获得了女教师多拉的芳心,即使多拉那个“多金”的未婚夫已宣布了婚期。

看似没把握的事情,基多依然快乐的争取,因为从见面的那一刻,基多就能感觉到,他能带给多拉想要的快乐。在爱情里,带给对方快乐就是最大的意义。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5)

多拉挤上赴死的火车,要与基多与儿子在一起

多拉不是犹太人,当基多与儿子被带去集中营时,她完全可以避开迫害。但对于她来说,没有基多和儿子的生活,将失去意义。于是她挤进“赴死”的火车,她没把握活,但面对可能的永别,遵从真实的自己就是生命的意义。

尼采有句名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集中营里老人跟孩子都去了毒气室。而基多的儿子却能逃过一劫,这要归功于基多“设计的生日礼物”,进入集中营那天正是儿子的生日,基多将这件可怕的事情、这个可怕的地方,都描绘成了一份生日礼物——“赢得坦克的旅行游戏”。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6)

一场赢得坦克的旅行游戏

基多演得非常认真,也得到了工友们的配合。为了使游戏更加逼真,他主动要求担任德军的翻译,并不会说德语的他,完全自说自话的讲着游戏规则,这种冒险的行为,只是为了让儿子配合游戏规则,免遭伤害。面对孩子,健康的身心成长就是生命的意义。

希腊有一句格言:生命是自然的赏赐,但幸福的生活是智慧的赏赐。

换言之,生命无法自选,但如何幸福生活,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如何选择才对?取决于我们是否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弗兰克尔也经历着集中营中的苦难。当因吃饱穿暖等琐事烦扰时,他看到自己置身于一间明亮、温暖的教室里,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神贯注地听中发表演讲,演讲的主题正是集中营心理学。面对苦难时,改变关注焦点,就是生命的意义。

在我们的认知中,这是“苦中作乐”,生命的意义并非来自苦难,只是在快乐中我们感受不到快乐,苦难中它会显得尤为突出。重要的是这份意义的确认,可以让生活获得满足感和安心快乐。来看看我们身边遗失生命意义的例子:

  • 在感情上无法专注的人,或者说比较滥情的人群,时常会觉得空虚,是因为找不到自己情感的意义,才通过纵欲的行为,去获得错误的满足感。
  • 频繁更换工作的人,一年内不断地跳槽,到头来如一盘散沙,不但错失了成长的快乐,还变得越来越焦虑,原因在于没有找对工作这件事对于自己的意义,误判了自己的价值。
  • 曾经辉煌又落寞的人,始终走不出曾经的光环,无法欣赏落寞的自己,而变得抑郁。是没有认真地认识实质的自己,错过了最棒成长的机会,导致满足感缺失。

生命的意义不需要我们去创造,因为当生命降临,意义就已存在。并随着人与万事万物的联系,源源不断的产生。它使我们感到安心快乐,并获得满足感。只要我们正视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能发现起伏生命中的美丽人生。

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获得身灵共鸣的力量。

小镇的街道上,儿子指着橱窗上的标语问基多:“为什么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基多说那只是一个小的恶作剧,每个人都有不喜欢的东西,你不喜欢什么?我们也可以在我们店贴上“蜘蛛与吸血鬼不得入内”。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7)

孩子正是建立价值观的时候

一段简单的回答,绕过了复杂的种族歧视,面对赤裸裸的羞辱,基多选择了“那只是喜好”的意义,让灵魂与自身达成共鸣,不再让拧巴干扰自己幸福感。正是因为基多,在点滴中寻找快乐共鸣的能力,使得他时刻保持巨大的能量,营造着家庭的幸福。

在基多做侍者练习时,基多鞠躬鞠得很低很低,他的叔叔说:“你看那向日葵:他们向着太阳弯下了腰,但若是太低了则意味着枯败了。你是一个服务者,而非仆人、奴隶。服务是一门至高无上的艺术。上帝是最佳的服务者;他为所有人类服务,但非任何人的奴仆。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8)

找到工作的意义,才能快乐的工作

同样是一份工作,有些人会觉得低下,但有些人会觉得它是艺术,不同在于自身是否与工作的享受产生了共鸣,这也将决定了工作的状态和幸福感。当我们在生活中能够与事物产生共鸣时,生活将充满向上的能量。事实上每个人都已经在体现这种能量。

自我介绍时,我们首先公布的身份,就是能量在生命意义上的偏好。比如,我是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那么我的生命意义主要体现在家庭和教育上;我是一位护士,那么我生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工作上;我是一位500强公司的董事长,那么我的生命意义主要体现在社会地位和责任上。

弗兰克尔认为:人类不应追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意识到自己才是被追问的对象。总而言之,每个人都得面对生命的追问,只有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才能找到生命意义的答案;只有敢于负责担当,才能经受住生活的考验。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们常常会有不同的生命意义,有时觉得生命很有意义,有时又觉得生命失去了意义。或者我们常因成功、失败来断定我们的生命的意义。但实际上,这并不准确,意义心理学中的意义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的,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进行反思:

如图,按照两个维度来定位自己。横坐标两端分别代表:成功( )和失败(-);纵坐标的两端代表:意义( )和绝望(-),两条坐标的交叉,形成了四个象限,分别是ABCD象限,代表了四种生命状态: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9)

意义分析

  • A象限的人,没有世俗上的大成功,生活也不富裕,但他们觉得,生活的很有意义,就先很多义工,就像影片中基多,即使在死亡面前,依然能保持成就感。
  • B象限的人,即拥有财富,又拥有成就感,像弗兰克尔,创立了意义心理学,用意义疗法帮助了千千万万的人走出心理伤痛。这类人即使面对生面的低谷,也能坚守生命的意义,不断创造成就。
  • C象限的人,即穷困潦倒,又没有成就感,像一条咸鱼一样,没有活力,还无比空虚。他们失去生活的动力,觉得生活很茫然,看不到希望。
  • D象限的人,家财万贯,却没有成就感。很多暴富的土豪会有这样的感受,他们虽然有很多的钱,但始终感受不到快乐与幸福,甚至钱越多越痛苦。

意义分析,让我们可以退后一步来审视人生,到底怎样的人生才是我们想要的?意义的定义究竟是什么?有人将“意义”定义为“重要的事情”或者“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事情”。但这仍不透彻,从意义心理学给出的定义为:与我们真实本性或核心本质所产生的共鸣。

在这四象限中,A与B象限的人都能感受到共鸣,获得向上的能量,因为遵从了真实的本性,即使没钱也快乐或因提供价值而快乐;作为C和D,他们背离了真实本性,没有向上的能量,即使有钱也不快乐或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本性是什么。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10)

基多对他们的爱,超越了财富、地位、名誉,甚至生死

《美丽人生》向我们展现的是,A象限特征的基多,他的真实本性就是体会生活的快乐,并且让自己这股向上的能量,不断的给妻儿带去快乐,他对每一刻生命意义的诠释,已经超越了经济财富、名誉地位、甚至生死。留给妻儿的是始终美丽的人生。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而言,信息的爆炸、科技的发展、职业的竞争、家庭的经营都是需要具体面对的事物,如何在琐碎繁杂中,时刻寻找这种共鸣,体会生命的意义是这部影片留给我们的“作业”。

三、“OPA意义准则”,帮助我们坚守生命的意义

OPA意义准则是生活工作的准则,它来自于弗兰克尔的意义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如何坚守生命的意义。它包括三个要素:

  • 第一要素: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O)

影片中,基多是个热情无比的男人,他的热情饱含着善意。“早上好,公主!”从陌生到夫妻,他一直保持对多拉这样的的问候,即使在集中营中,他偷摸进广播室,在大喇叭里仍然高呼着这样的问候,用这样的方式让多拉安心。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11)

这句话,说了一辈子。从热情开始,以热情结束,像永远的阳光,温暖了多拉整个人生

集中营前后左右的工友,基多都非常自如的沟通,并且相互鼓励,这使得他与儿子得到了同样的善意,他的游戏说法也得到了工友们的配合。

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本质上是社会动物”。

人类渴望交流和归属感,各项统计表明,面对面交流更能产生归属感,这也是心理学中的“村落效应”。

线上交流的方式,会减弱意义的产生。沉迷与网络世界的孩子,习惯隐藏自己的真实本性,他们在慢慢遗忘自己的核心本质,离开网络就会觉得无聊或生命没有什么意义;而那些善于面对面交往的人,大多积极乐观,能够更直接地展示真实本性或核心本质,更容易在社交环境中产生共鸣与归属感,收获生命的意义。

所谓有意义的联系,是指那些并非“匆匆而过”的社交,而是如村落效应般的,建立在情感纽带基础上的社交形式。人与人之间真实本性的互相表达,是有意义联系的关键,这种交往是以真诚为前提,而产生的共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土壤。

  • 第二要素:对从事的工作要有崇高的目标(P)

“目标”和“意义”并不是一回事,区别在于意义本身并不是终点,当我们发现意义时,它并没有停止。而目标只是意义的一部分,即使我们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达成目标,那并不意味我们所做的事无意义。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12)

基多没有完成保命的目标,却始终生活在生命的意义中

影片中基多的生命意义是全家快乐的生活,在集中营的目标是活下去,他一直坚守着生命的意义,即使那粹不及防的死亡到来,观众们仍然能感受到他生命的意义,包括他的妻儿也将终身体会这份意义。

古希腊哲学家欧里庇得斯说:“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过我们自己的生活”

对从事的工作目标,我们需要订立,探索了解自己的,寻找自己身份,理解自己核心本质的,才算是“崇高”的目标。假若我们只是制定金钱、地位、业绩,这些外在的目标,很容易因为挫折、倍增痛苦,而无视或弱化自己的成长。那么工作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乐趣,我们也会因此而找不到生命的意义。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是很常见的事情。有的人就此消失、低迷余生;有的人吸取教训,体会成长,东山再起。其间的区别就在于当初的目标是否崇高。

  • 第三要素:用积极的态度拥抱生活(A)

影片中,前半部分阳光明媚,幸福温馨的小镇生活,色调温暖而鲜快。后半部分黑暗、肮脏,色调阴沉。这种反差正显示出生命的无常。我们常说“这世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面对变化、面对无常,我们所做的态度准备尤为重要。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13)

积极的态度是最好的遗传

影片用喜剧的手法讲述悲剧的故事,这种反差更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也正是我们该具备的一种心态:用坚韧不拔和欣赏感激的态度拥抱生活的全部,包括失败,欢喜和忧愁,美好的时光和痛苦的时光。

就像剧中的台词:没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丽的。 无论什么样的灾难降临,只要生命还在,生活始终要继续。 活着,就是最美丽的事。

弗兰克尔亦是这样的人,在集中营中他度过了黑暗的三年,不但没有因迫害死去,还时常鼓励工友,带他们寻找生命的意义;他的一部手稿《医生与心灵》被德国士兵没收并撕毁,他并未因此放弃,而是每天想法设法的回忆与重新编写;出营后他发现父母与妻子都死在了营中,但他并没因此消沉,而是将他的经历与研究创立出意义疗法,帮助更多战后心理损伤的人群;67岁时,他去学习了开飞机,80岁时,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人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自己的人生,即使远离人群,即使目标被斩断,我们依然有选择的自由,我们可以选择消极,一路滑下去;但请别忘了,我们更可以选择积极,让自己始终保持向上的能量。

一个人成长的心理学(美丽人生用意义心理学)(14)

基多临死前的最后一眼,依然在孩子的游戏中

就像影片中最经典的一幕,基多赴死的那一刻,还不忘滑稽的走路与眨眼,与躲在柜子里的孩子打暗号,他坚守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将向上的能量传给了儿子。

结语:

《美丽人生》的影评并不好写,因为它无关经常讨论的主流话题。但它却在23年间,不断刷洗观众的泪腺,震撼着成千上万的灵魂。

忙碌的生活中,生命意义的话题,远不及婚姻出轨、明星八卦惹人注目,它太飘渺、太虚幻、摸不到抓不住,却又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这个话题的答案无法拜托于他人,只能自己亲自完成。

也正因此,他成了一道不愿面对又难有答案的问题。至今困扰着大多数的人,或许只有靠一部好的作品,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仔细体会与思考。

一部好的影片,绝不仅仅只为票房和奖项,它的意义更在于,观众是否会因此而获得什么,并因此而变得更好。比如,探索自己的真实本性,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希望每个人都能勇敢地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开启美丽人生。

本文参考:

《活出生命的意义》 (美)维克多.弗兰克尔

《思维的囚徒》 (美)亚历克斯.佩塔克斯,伊莱恩.丹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