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照典故(愿早逝的美好生命都去了更美丽的地方)
犀照典故(愿早逝的美好生命都去了更美丽的地方)当然,犀牛最令人魂牵梦绕的东西,是它的角。《韩诗外传》中有使者将“骇鸡犀”献给纣王的记载,“骇鸡犀”实际上就是犀牛之角。《山海经》中有记载,有一种犀牛就长有三只角,一角长在头顶上,一角长在额头上,另一角长在鼻子上。鼻子上的角短小丰盈,额头上的角厥地,顶上的角贯顶,其中顶角又叫通天犀,剖开可以看到里面有一条白线似的纹理贯通角的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两只角,而亚洲只有苏门答拉犀牛有两只角,其余的两个品种都只有一只角。犀牛角从皮肤中长出来,质地很硬,据说每年可以长7.6厘米。随后,犀牛的皮和骨也被利用起来,因为它们的皮很厚,能抵挡刀、箭等兵器的攻击,是制作盾牌、铠甲的上等材料,可制成“犀甲”——屈原《九歌·国殇》写道:“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解释为: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专门制作“犀甲”的匠人叫“函人”。犀牛骨可以制作
-
作者:小瀑布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783篇原创首发文章
继“豹隐”、“鹿蕉”之后,第三篇,“犀照”来了。
犀牛往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中国大地上是有很多犀牛的。犀牛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什么是奇蹄?即单数的脚趾,现存的奇蹄目动物包括三个科:马、犀牛和貘,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蹄上的脚趾数是奇数的,这个和偶蹄目动物正好相反。
犀牛曾经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且主要有三种:大独角犀(又称为印度犀)、小独角犀(又称爪哇犀)和双角犀(又称苏门犀)。1916年最后一头双角犀被捕杀;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被捕杀;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被捕杀。它们在殷商时代甚至更早数量众多,到了近代灭绝了,随着整个古代史埋葬了,只留下了中国犀牛文化。年轻人都知道的那部《恋爱的犀牛》,取名大概是因为这样的男人也灭绝了,比熊猫还稀少。
物质匮乏时代尤其如此,人们和动物的“交际”,大多是从“吃”它们开始的。据说甲骨文记录的悠远年代,犀牛被捕杀后主要供人食用。在《殷墟文字乙编》第2507片记载的“焚林而猎”卜辞中说,殷王一次就捕获林中的犀牛71头。猎犀在殷和西周是一项君王和国家的盛举。
随后,犀牛的皮和骨也被利用起来,因为它们的皮很厚,能抵挡刀、箭等兵器的攻击,是制作盾牌、铠甲的上等材料,可制成“犀甲”——屈原《九歌·国殇》写道:“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解释为: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专门制作“犀甲”的匠人叫“函人”。犀牛骨可以制作成“匕”,国家博物馆藏的一件牛骨证事刻辞“宰丰骨匕”,据传就是用殷王赐予猎获的犀牛骨制作的。
当然,犀牛最令人魂牵梦绕的东西,是它的角。《韩诗外传》中有使者将“骇鸡犀”献给纣王的记载,“骇鸡犀”实际上就是犀牛之角。《山海经》中有记载,有一种犀牛就长有三只角,一角长在头顶上,一角长在额头上,另一角长在鼻子上。鼻子上的角短小丰盈,额头上的角厥地,顶上的角贯顶,其中顶角又叫通天犀,剖开可以看到里面有一条白线似的纹理贯通角的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两只角,而亚洲只有苏门答拉犀牛有两只角,其余的两个品种都只有一只角。犀牛角从皮肤中长出来,质地很硬,据说每年可以长7.6厘米。
后来,犀牛角被越传越神。似乎有了犀牛角,一切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神农本草经》记载,南方出产的犀角,价值八千。在传统的中医药里,因为都很名贵,犀角与鹿茸、麝香、羚羊角并称为中国四大动物名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犀角能解一切诸毒。犀牛角的传说还很多,能镇妖,它是汉族道教的八大神器之一( “八宝”为火珠、铜钱、方胜、犀角、艾叶、银锭、珊瑚和书)。此外据传,点燃犀牛角,可以和死去的亲人相会。迪士尼的制作团队在墨西哥亡灵节受了启发,就拍了《寻梦环游记》(COCO)。其实,中国古代的故事挖掘潜力更大。
犀照牛渚
先讲温峤的故事——“犀照牛渚”典故的来源。
温峤(288年-329年)是东晋名将,一生战功非凡,在平定叛乱上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西晋灭亡后作为刘琨的信使南下劝进,在东晋历任显职,与晋明帝结为布衣之交,虚岁四十二岁病逝。他帮助皇帝平定了王敦、苏峻两场叛乱,过程中他深入虎穴,假意投诚做卧底,又胸怀大计谋划部署。皇上念他功绩,准他告老还乡,却在刚到家不久就死了。
据说他离世之后无论是当时的当权者还是百姓都很悲伤,因为他全心全意为了君王和百姓。所以百姓给他编了一个故事。根据《异苑》记载,“晋温峤至牛渚矶,闻水底有音乐之声,水深不可测。传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帻。其夜,梦人谓曰:‘与君幽明道阁,何意相照耶?’峤甚恶之,未几卒。”这本志怪小说记录了温峤的“死因”——点燃犀角,知道了神怪的秘密,打扰了他们。
《世说新语·尤悔》还记录了温峤的另一个故事,温峤被派去说服司马睿登上皇位,一个人出行非常危险,母亲崔氏非常担心,极力阻拦,但温峤没有听母亲的话,毅然决然离开了,他走后不久,母亲便去世了,温峤都没有见她最后一面。“温峤绝裾”就流传起来。温峤在去世之后他的墓地就被建在了南京北郊郭家山西南麓,到现在都保存良好,后世的人都很感念他,保护好了他的墓。
近日(1月24日)最悲伤的创投圈的消息是,80后创业标杆人物(13年前敢为世人先选择创业路)茅侃侃过世,年仅35岁。他23岁时就身家6000万,他曾写过《像恋爱一样去工作》《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茅侃侃侃职场》等书,他最后留下的话是“嗯,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他的好兄弟车和家的李想在朋友圈写着:他(茅侃侃)是所有好友心中最仗义的那个,没有之一。生活中,他永远是第一个出来帮朋友扛事的人,没有目的,不求回报;创业中,他背负了所有属于他以及完全不属于他的全部责任。身边小有成就的人很多,但份量最重的那个哥们,茅侃侃是唯一。走好,兄弟。
第一个80后创业者因为创业而死。2014年小马奔腾创始人李明因心肌梗塞突然离去,60后,仅47周岁;2016年猝死的创业者春雨医生的张锐是70后,仅44周岁。腾讯新闻推送微信的1月26日头条,“急诊大夫一夜接诊40人后猝死,留下两个孩子最小仅5个月”,此医生年仅43岁。笔者怀着敬畏之心在妄想,如果现代还有古代那些志怪作者,能够给他们写些传奇神话故事传世那该多好。愿我们能点燃犀牛角,告诉他们,不要害怕,一路走好,会去到一个更美好的地方。
对于茅侃侃而言,因为太早崭露头角,太有才华(计算机天才,17岁辍学),也许埋下很多危险的因素,就像犀牛一样。笔者这样想,就像中国犀牛虽然灭绝,但却留下了犀牛文化一样,某些精神或许可以永存。
“犀照牛渚”这个成语,经过时代变迁后来经常形容的是——“眼光独到,明察事物的真相”。又叫“犀燃烛照”、“犀照通灵”等。这个意思的转变,可能是已经看透了人间生死。
犀牛、人生与大历史
接下来要讲的是白居易。白居易最近因为《妖猫传》又火了一把。他也写过很多关于“犀牛”的文字。“通天白犀带,照地紫麟袍”;最著名的一次进贡犀牛,在唐代贞元年间,诗人白居易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场景:“海蛮闻有明天子,躯犀乘传来万里。一朝得谒大明宫,欢呼拜舞自论功。……”小时候,背诵《卖炭翁》的时候,就觉得他就是这样一个怀着内心波折和柔软去针砭时弊的人。白居易的犀牛此景,比杜牧的“无人知是荔枝来”更恐怖的是,统治阶级对犀牛的顶级宠爱,似乎也昭示着封建社会的波动曲线,从此走向下坡。
今年是黄仁宇先生诞辰100周年。他的大历史观如今被广为认知。他发现500年间,强国们都完成了道德核心化,作为奠定社会的基石,再用商业法律来组织运营社会生产的文明进程。而独独中国,以道德代替法律而治理国家的方方面面,使得权力之间的倾轧以道德的名义愈演愈烈。大历史观,即宏观历史(macro-history)。大历史观是对中国历史整体的认识和把握,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洞悉其背后深刻的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因素。
有些事件背后有更深的意义。虽然在平常人看来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件事,但历史已经在转折。“犀照”,“大历史观”,都在不断启发人们智慧,促人深思。
愿一个人无论还留在这个时代,还是已经离开这个时代,都是因为爱,都不后悔。在大历史面前,人和小时代,也许都很渺小,但轰轰烈烈燃烧生命的人,都是以自己为犀角照亮这个时代,在这个不争锋的年代,我们不需要当太阳,也不需要做月亮,只需要做一颗暗淡却有光的星星。
-
小瀑布,原来的水姐。秦朔朋友圈主编。
-
代表作: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