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桥的特色与传说(闽都桥韵濂浦断桥)
风雨桥的特色与传说(闽都桥韵濂浦断桥)1、由南滨东大道向东行至魁浦大桥,由桥下辅道边的“邵歧村”石碑右转,就可进入林浦四正公园。林浦四正公园而在福州,也有一座断桥,演绎着另一番的故事与情愫。这座断桥是真正的断桥,而且有近千年的历史。濂浦断桥这座石桥位于福建福州仓山区南台岛东北端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林浦村的东北端:
濂浦断桥
寻桥之路
杭州西湖的断桥,闻名中外。千百年来,人们来到西湖断桥,总会想到《白蛇传》,想到美丽善良又勇敢的白娘子。
断桥不断,却称断桥,断的是什么?或是那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中,相爱的人却不能相信,相亲的人却要分离?
而在福州,也有一座断桥,演绎着另一番的故事与情愫。这座断桥是真正的断桥,而且有近千年的历史。
濂浦断桥
这座石桥位于福建福州仓山区南台岛东北端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林浦村的东北端:
林浦四正公园
1、由南滨东大道向东行至魁浦大桥,由桥下辅道边的“邵歧村”石碑右转,就可进入林浦四正公园。
2、公园北边,一弯月牙似的闽江支流濂江与闽江连缀如环,清澈如镜。
江对面是五星级酒店喜来登酒店和福州海峡会展中心,江中还有三个小岛。
林浦泰山宫
3、公园南边,有一座“泰山宫”。
这个“泰山宫”是南宋倒数第二个皇帝宋端宗当年由临安南逃到福州,登陆后驻跸之所,在这里上演了抗元斗争的大历史。
泰山宫前大埕上一东一西的古榕也有千年历史了,是福州市十大古榕之一。
林浦四正公园
泰山宫大埕西侧上的古榕
4、由西边古榕向西沿濂江漫行约三百米,就进入了林浦村福濂自然村。
在村口,我们就可见到福州这座美丽的断桥——濂浦断桥。
濂浦断桥
一、濂浦断桥的奇巧
濂浦断桥属于石构平梁式建筑,呈东西向。
据文物部门介绍,濂浦断桥本名为“三门桥”,始建于宋绍兴三年(1133年),横跨河浦东西两岸。
在当时,“三门桥”是福州地区规模很大的一座桥,完全依照宋式桥梁建造工艺建成,堪称福州地区宋式平梁石桥最为珍贵的标本,在全国也很罕见。它比著名的福州闽江万寿桥 ( 建于1302—1322 年 ) 早 190年,比福州河口万寿桥 (建于 1668年)早 535 年。
濂浦断桥中门段
但是不知何时,“三门桥”变成了“两门桥”,原东岸桥台及靠东岸一门已毁,并沦为河浦。尚存二门也已基本淤塞,同西岸桥台一起被冲积成滩地,成了如今的断桥。
整座桥由三条巨石并排铺设,每条巨石长 9 米。现存的残桥长有 22 米,宽 2.7 米,2 墩 2 孔,桥孔宽 8 米。
靠西岸一门桥面
靠西岸一门桥面由4条长6.7—7.51米、宽0.66—0.71米、厚0.42—0.48米的石梁构成,此门桥面保存较好。
中门桥面仅存一条长9.05米、宽0.72米、厚0.49米的石梁。
中门东侧一墩的上部断端现建一座14平方米的小庙,为“马公庙”,祀水神马相公,是林浦境保护神之一。
桥面大石梁
桥面大石梁上刻字径0.15米的楷书:
巨宋绍兴三年岁次癸丑,八月辛酉,朔廿六日戊申作,都管幹林康林元钧洎诸劝首。
桥面小石梁上刻有:
邵廉鲁光勇各舍小梁三条林应见承舍大梁一条”“林应兜舍小梁一条。
楷书,字径11厘米。其中,以“巨宋”为铭,全国罕见。
两株数百年红榕树
桥边有两株数百年红榕树,“庞大的根系与船形桥墩缠绵在一起,巨根嵌在桥面石扳中,就像一双巨瓜,紧紧抓住断桥,生怕一眨眼轰然倒塌。”古榕枝盛叶茂,笼盖着桥边区域,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建新龙舟队的赛船
在桥下北侧,还建有一座一层楼房,成为林浦村建新龙舟队的驻地和村民们的棋牌室。建新龙舟队的赛船不训练和比赛时,都安静地覆架于其中。
濂浦断桥1983年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是林浦历史文化街区中三大古石桥(连坂桥、林桥和濂浦断桥)之一。
断桥桥墩
二、濂浦断桥的难解之谜
林浦又称作濂浦。据说“濂”原为“连”,即最早聚居此地的是连姓人家。浦在福州话里即江河的意思。
唐宋时期,这里即为福州水产品集散中心。南宋时,福州对外贸易繁荣,已是东南大都会,距皇都临安最近、离中原战场最远,成为中原人士心目中的“有福之州”“世外桃源”。
濂江上的小沙洲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对福州历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
根据《淳熙三山志》卷七公廨类“西外宗正司”条记载:
“绍兴三年诏西外宗正置司福州。”
西外宗正司是管理西外宗室家族的,从洛阳迁至福州的开元寺太平院。那年起,大量西外宗人(皇族宗室人员)因此迁入福州生活。他们坐船从东海进入闽江,在一座富饶美丽的林浦村邵岐渡上岸。他们的到来,说明福州已是当时南宋重要的文化、经济中心之一。
据查,南宋 153 年间,福建是理学中心,有许多书院建成,促进了福建文化的发展。南宋时,福建进士数量比北宋翻了近一倍,有 4544 人,居全国各省前列。
“濂江书院”
在林浦村,至今还完好保存着一座自宋代起千年办学不断的“濂江书院”,朱熹和他的弟子兼女婿黄榦都曾在这里讲过学。濂江书院的存在与发展造就了林浦村接下来近千年的文风鼎盛和科举盛事。
也就在这一年,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林浦村建造了这座在当时十分宏伟的大桥:按推算,河面宽度加两岸引桥,全桥的长度应在五六十米以上。
但是不少人好奇:
建桥之时,南宋已经气若游丝,为什么会在如此偏远的小村落里,建这样一座全国罕见的大桥,有何用处?
又是谁建造了这座桥呢?又为何断了呢?
为何在桥面上会建有一座水神庙,而不是通常的在桥边陆地上建庙呢?
濂浦断桥东的小沙洲
三、濂浦断桥的美丽传说
濂浦断桥对岸在建桥时并没有人居住,如今桥边的池塘,本是濂江,流过断桥底下桥孔。经过千百年的变迁,村庄在扩大,濂江逐渐被人们填埋侵蚀,形成今天的陆地,只留下这一块小池塘,断桥也成了旱桥。
林浦村对岸是的魁歧村,现魁浦大桥连接两岸
但近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时,为何要建造这样一座桥呢?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
林浦村里,有一小山叫“狮山”,村民认为好似一头睡着了的母狮,在林浦村隔着闽江,是马尾魁歧村,好似一头公狮,在林浦西北面潘墩村的球山就是一只狮球,形成了雌雄双狮戏球之势。
村民们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就请一位风水先生前来堪舆。
这风水先生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双狮之间是一条浩荡闽江,使得它们没有办法相会,只能遥望彼此。所以,他建议,可以在林浦村西北角这个地方建一座三门桥,通向闽对岸,有如“鹊桥”,就可以引来对岸抗魁歧村公狮能够顺利过江与母狮相会,如此就可以旺福林浦村,使林浦村人丁兴旺、子孙发达。
村民们真就听从了这一建议,于是就建了这座宏伟的大石桥,桥成以后,林浦果然兴旺发达。这自然只是村民们口口相传至今的一个美丽传说。
事实当然不可能如此。林浦与魁歧闽江两岸相距少说也有两三公里,而三门桥不过六十米。但不管如何,传说是美丽的,濂浦断桥在村民们心中就是宝贵的“风水桥”。
濂江风景如画
四、濂浦断桥建造者:一群特殊的群体
汉武帝平了闽越国之乱后,把闽越国人迁到江淮一带,这种大规模的驱逐,令闽越国人十分气愤,但无可奈何。大部分闽越国人被迫离开了家乡,但仍然有一部分人不愿意走,他们或隐入山林,或流于江海,避开了官府的追杀。
那些逃到江海上的闽越人,就成了最早的一批“疍民”。他们以江海为生,从事渔业、造船等行业。他们生活在“连家船”上,是不能上岸的,近年来,有人称之为“水上吉普赛人”,但实际上,他们比吉普赛人历史更久远。
濂江对岸是福州海峡会展中心
林浦村前的濂江,古时是大小沙洲连绵,水草丰美,非常适合于水产生产。再加上,这里往东,即是闽江三江汇流的马尾,马尾一带及闽江出海口的鱼货往城里运,这里是一个必经之道。
林浦村逐渐成为古时福州重要的渔业集散中心之一,至今,我们还可在林浦村里看到留存下来的古鱼牙(相当于现在的水产批发仓库或商铺)。
到了南宋时,林浦陆上村庄已经很是兴旺了。
濂江上的沙洲现已开发为江心公园
濂江上的那三个小岛,原是沙洲。与林浦村距离较近的沙洲被村民称为一垱,对岸的沙洲称为二垱,二垱东边是三垱。这些垱周边连排停靠着疍民们的连家船。
疍民们常年生活在水上,是古代中国最底层的、被压迫的一群人。他们一直从事渔业和渔业贸易,换取生活之资,也希望这里能够有一座桥,沟通林浦村与沙洲,便利于生产生活。
于是,他们与林浦村村民们合计着,请来南宋“都管干”(南宋的一种军职)林康、林元钧作为疍民们共同推举的建桥负责人(即“劝首”),大家集资,共同出力,历经艰辛,才建起了“三门桥”。
濂浦断桥上的刻字
所以,在桥面石梁上,我们至今还能看到那些刻字:“都管幹”“洎诸劝首”“舍小梁”“舍大梁”等。
那么,为什么好不容易建成这样宏伟的大石桥了,却又断了呢?原因至今没有定论:
有的人说,是因为洪水给冲垮了一门桥。
有的人说,是因为地震掉了那门桥。
还有的人说,是人为的因素造成了,就是:三门桥建成以后,沟通了两岸,疍民们十分兴奋,以他们最高的礼仪来庆祝桥成之功。各地疍民前来庆贺时,在桥下烧火,又突遇大雨,大石上的这东门桥面因急速的热胀冷缩而崩裂坍塌。从此就成为了如今的断桥。
还有一种说法与众不同,认为当时疍民们当时并没修建完成这座桥,因为这里是水上贸易与交通的中心和要道,不可能允许建桥影响到大小船舶的通行。所以,疍民们只把桥修成一半,成了断桥。
各种说法都有可能,但没有史料做最切实的论证。所以,咱们就不必纠结了。至少,濂浦断桥呈现给我们的是劳动人民美的创造,寄寓的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断桥东端桥面上建有马公庙
五、濂浦断桥中建庙的秘密
一般来说,庙都是建在陆地上的,少有建在桥梁中的。
但濂浦断桥上的这座马相公庙却建在桥的东端、原三门桥的中间。这是为何?
马相公是一位当地村民、疍民们都信奉的水神。林浦临江,疍民生活在水上,对水神的崇拜自然而然。
历代朝廷对疍民的政策是残酷的、歧视性的,不允许他们上岸居住,也不允许他们与陆居之民众结婚,只能漂泊于水上。而这个“不许陆居”的禁令一下就是一千年多年!
马公庙
明代有一本史书《说蛮见小方壶齐与地丛钞》记载:
“疍人海上水居蛮也,其来未可考,以舟为居,业渔……其姓麦、澲、何、苏、吴、顾、曾,土人(按陆居人)不与婚,不许陆居……”
福州清代时一本地方志《侯官乡土志》也记载说:
“疍人以舟为居以渔为业……,间有结庐上者,盖亦不业商贾……此前有不得陆居的禁令”。
龙舟队队员祈水神
由于历代朝廷有不许疍民陆居的禁令,疍民们只好向江中寻找建庙空间,于是,这座马相公水神庙就建在了三门桥上了,这样庙建江中,不违反官府不许陆居的禁令。如此做法,是疍民的无奈之举,倒也见证了封建社会对他们的极度歧视与迫害。
“福濂村”
时过境迁,疍民们早已上岸生活了,他们将岸上的自然村取名为“福濂村”。他们说,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二,是水神马相公的生日,大家都会借此机会办一些活动,包括社戏、聚餐等。
断桥下的公园
如今的濂浦断桥,是村民们心中共同的宝贝,断桥周边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桥下的濂江水域,也是村民们赛龙舟、游泳健身的黄金地带。
在不远处的浦下河,还建成了国际标准龙舟赛道,每年端午节时,在这里会举行中华龙舟赛福州站的比赛,热闹非凡。#头条带你游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