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喧嚣打卡最美乡村(千亩热土绘出美丽)
远离喧嚣打卡最美乡村(千亩热土绘出美丽)如今,万星村早已“摘帽”,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推动了土地要素合理流动,更带来村庄环境的蝶变。就村域面积而言,在斜桥镇,万星村是最小的一个村庄,可利用资源少,一度成了经济薄弱村。人居环境折射新风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动听的歌声照进现实:如今的万星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一座占地4.5亩农民公园处处美景,36公里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4.7公里生态护岸挡住水土流失,7.8 公里路灯照亮夜行人,村庄垃圾不乱堆乱放了,污水乱泼乱倒现象没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民文明意识大大增强……“这就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巨大变化。”万星村党总支书记姚海良感慨说。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乡村要振兴,农村土地一定要用好用活。
海宁斜桥有个小村庄——万星村,虽然村域面积只有2000多亩,但近年来村里巧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之机,在希望的田野上做出了新文章:用土地流转打造美丽田园和娱乐采摘游,使乡村景色让人惊艳,人居环境发生了大变化;将村里竹编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灯彩融进乡村建设中,将慢生活集约化的田园风光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
赞!万星人用千亩土地做画布,绘出“乡土味”的美丽乡村。日前,本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情潮乡行”采访组走进万星村。
发力土地整治
人居环境折射新风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动听的歌声照进现实:如今的万星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一座占地4.5亩农民公园处处美景,36公里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4.7公里生态护岸挡住水土流失,7.8 公里路灯照亮夜行人,村庄垃圾不乱堆乱放了,污水乱泼乱倒现象没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民文明意识大大增强……“这就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巨大变化。”万星村党总支书记姚海良感慨说。
就村域面积而言,在斜桥镇,万星村是最小的一个村庄,可利用资源少,一度成了经济薄弱村。
如今,万星村早已“摘帽”,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推动了土地要素合理流动,更带来村庄环境的蝶变。
“这一整治是解决农村用地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的有力抓手,是发掘乡村价值、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姚海良认为。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引领,万星村克难攻坚,去年成为斜桥镇第一个“整村清零”村庄。
蝉鸣悠扬的夏日,记者来到该村联新组。绿树掩映下,路灯整齐划一,村道干净整洁,一层层的稻苗翻滚荡漾,一个个干净漂亮的农家小院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植中,乡邻爽朗的笑声四溢,红色党建等文化景观随处可见……一幅新时代乡村夏日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隔河而望,是万星村一处新村点,上百幢别墅式新居挺立在这里,200多户农民家庭安居乐业。
一面是古朴宁静老村落,一面是现代美丽新村点。一个传统的自然村庄,想要与漂亮的新造小区一比高下,争创星级美丽乡村,当然得拿出自己的特色。万星村的做法是:将自身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发挥出来,打造一个充满泥土清香和活力的特色农村。
现在,成效出来了,村庄变美了,又该怎样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
“要做到长效管理,从长期来看光靠投钱不靠谱。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大家一起来保持好这个创建成果,有时候比花钱更有效。”姚海良介绍,村党总支创新推出“一清二整三美化”标准,鼓励村民“争星”争上游。“有的农户家里环境搞好了,就会特地跑到村里反映自家的情况,希望能在大门前的清洁户牌子上多挂一颗星。”姚海良说,现在又进一步完善,整合成为了党群联心牌。
挖掘乡土文化
百年竹编因传承而美
采访中,记者来到该村垃圾分类生态公园。池水清澈、波光荡漾,绿植葱茏、花开正艳,美景与村庄屋舍浑然一体。
“谁会想到,村里会‘搬进来’一座生态公园。”记者邂逅村民许大妈,她正抱着小孙女在此散步。她说,自从有了这个公园,自己几乎天天带着孩子来玩,休闲又有了新去处。
这座公园,是去年万星村和浙江绿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合力建成。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出好的生态环境,但如何让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让2000多亩土地更有活力?
“大力挖掘乡土文化,将根种在泥土里,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是乡村发展的优势所在。”姚海良认为,打造美丽乡村需要多一些“乡土味”设计,因地制宜利用好乡村已有资源,这样的乡村更有魅力。
70岁的谈金甫正在家中做着竹编蒸笼,接受采访时他告诉记者,自己三代人都在做竹编工艺。“这手艺在我们村也有百年历史了,以前家家户户都做,现在做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他希望,这样的文化不要断根。
在一座古朴的农房中,记者见到了85岁高龄的宋娟石,在她屋中,摆放着形状各异的一盏盏彩灯。“我从小就喜欢这些传统手工艺,十年前我开始接触灯彩制作。”现在,宋娟石经常被村里邀请去教村民制作。“文化因传承而美。”她说。
“万星的竹编文化‘土生土长’,别人家没有,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姚海良告诉记者,为此,村里在打造美丽乡村时,特别注重特色文化元素挖掘,其中,新建的竹编文化展示厅收集展示了一批农村耕作工具、编织工具等具有江南特色的农耕用具,使现在的年青一代更了解传统农耕文化,熟悉祖辈们的劳作工具、生活用具。
白天外出工作,晚上在文化礼堂上舞蹈课,或在文化展示厅欣赏竹编文化……当下的万星人开心享受着自己创造的文化大餐。
装上致富引擎
现代农业迈向高质量
美丽要想可持续,产业支撑至为重要。
在万星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仅让农村的风景更美,也为农村的发展装上了新引擎。
在位于该村的斜桥镇甜圆家庭农场种植基地,记者看到,绿色的阳光玫瑰葡萄一串串挂在枝头,农场工人正忙着为它们套上防护袋。
基地负责人吴桂法摘下一颗已成熟的绿色葡萄递过来,记者一口咬下,汁水满溢,又香又甜。“这个品种是葡萄界的新贵,甜度可以达到22-25度,比哈密瓜、西瓜等还甜。”他介绍。
吴桂法告诉记者,此前种的葡萄是普通的,去年引进了阳光玫瑰葡萄品种。这种由日本研发的葡萄品种,因独特的口感深受消费者青睐。”以前葡萄种植有时候赚不到多少钱,现在这个品种一斤就卖到20多元,还供不应求呢。”吴桂法笑容满面。
尝到了甜头的吴桂法,今年扩大了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面积。“原先只有20多亩,现在已经接近100亩。”基地所在的这片土地,都是村里土地流转出来的。今后,吴桂法还打算推出农业采摘观光游。
吴桂法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去人工等成本费,其亩产效益可达5万多元一亩,前景喜人。
在斜桥绿丰无花果农场,记者看到,一大早,七名工人坐在桌前将果肉饱满的无花果打包。“刚刚200箱无花果已经拉走了,最近卖得可俏了。”一名工人笑眯眯地说道。
葡萄园、无花果园、梨园、桃园……2000多亩的面积,近一半都发展成了果园。可以说,万星村已是一个“公园 果园”的村庄。
“每一亩土地,都是一个‘聚宝盆’。”姚海良说,这几年村里的果园红红火火,变化看得见摸得着,如今,已经有几十个村民大胆在家创业,并带动周边村民致富。“下一阶段,我们打算加快全域土地整治进度,进一步释放用地空间,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都市休闲农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对于未来,姚海良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