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孩子尿裤子了家长怎么回复(自家孩子尿裤子)
老师说孩子尿裤子了家长怎么回复(自家孩子尿裤子)最后其他家长看不下去指责老师不负责任家长立刻在微信群斥责老师老师在家长群中这样回复但家长仍不肯罢休
这两天“小朋友穿湿裤子回家”的截图
在家长朋友圈里炸了
起因是孩子回家后
妈妈发现孩子穿着湿裤子
家长立刻在微信群斥责老师
老师在家长群中这样回复
但家长仍不肯罢休
指责老师不负责任
最后其他家长看不下去
霸气回复
直接怼了回去
尿裤子这件小事家长就要这样闹
如果在幼儿园磕着碰着了
那岂不是要投诉到教育局?
追根究底
是因为很多家长对幼师的看法还停留在
“幼儿园老师就是保姆”
孩子送到幼儿园,
就是老师的事了。
要时刻关注每个孩子,
不能有一点差错。
爱自己的孩子、关心孩子的点滴,为人父母,人之常情;
但是,你知道吗?
作为幼师,她每天要照顾30个或更多的的孩子; 幼师也是普通人,精力是有限的 。
所以,她不可能每次都能及时地发现某个孩子尿湿裤子;汤撒地上或者游戏中细小的磕碰等等。
那么,作为家长,请您理解、尊重老师的工作,认可老师的付出;而不是随意地要求老师,甚至是不问缘由地质问老师。
当孩子尿裤子,家长往往给孩子换完再说他两句就了事,但老师却不同,她往往会这么做:
- 选择教室中相对私密的地方,帮助孩子更换尿湿的裤子;
- 在更换湿裤子的同时,用轻柔的语言去询问孩子原因,并和孩子讨论如何能做到下次及时如厕;
- 在晨谈活动中,就顺利如厕和孩子讨论;
- 围绕如厕培养展开集体学习活动;
- 在自由活动、区角活动、午睡前等一日活动中,提醒个别幼儿及时去如厕;
- ……
尿裤子这样一件小事,老师都会通过各种直接、间接地方式去做,是因为其背后专业的教育内容的支持:
- 考虑孩子的个别差异,不随意批评或嘲笑孩子;
- 保证孩子的个人隐私,选择相对私密的地方更换裤子;
- 不会把这件事当着所有幼儿面来说,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
- 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原因,并及时进行相应的策略安排;
这样您还认为幼师是保姆,就是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吗?您还认为幼师多轻松,不就是陪孩子一起,玩一玩,谁还不能做? 您还会不相信老师,随意地质问老师吗?
我想您不会了,但是,光靠老师,孩子就能学会吗?
习惯养成,光靠老师是不行滴答案当然是不可能。
幼儿园里都会认同这样一个算式:5 2=0,即幼儿在幼儿园接受了5天的学习,但在家过了一个周末后,孩子又回到了原点。
尤其是孩子的习惯养成,如果没有家长在家的培养,光靠老师是绝对不行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孩子如厕为例,研究表明,宝宝18-24个月,是接受如厕训练的最佳时机;2岁左右孩子会用简单的词语表达想法。
所以说,如果孩子在入园前得到适当的入园准备,就不会出现4岁的孩子还频繁尿裤子。
这件事中,4岁孩子想小便却不知告诉老师, 一天在身上尿了3次,明显是家长自己在孩子培养中的缺失,而家长却一味责怪老师,这样做并不合适。
正如有位家长的留言,“幼儿园老师又不是保姆,天天给你家孩子洗裤子,那别的孩子还管不管了?这么大的孩子连上厕所都不知道说,你教育的也不咋地!”这话说得直接,但所表达的意思小编还是认同的,即:家长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更多家长的留言,也反映了大多数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其实,这位家长在回家发现孩子穿着湿裤子时,更为明智的做法是:
01
不在群里直接质问老师
因为家长群主要是为了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老师能第一时间通知给各位家长的 沟通群,而不是各种孩子事情在群里问老师的,这样不仅会让其他家长错失学校的信息,还会干扰老师和其他家长的生活。
02
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尿裤子
是裤子太紧导致来不及脱下来、身体的不适、还是玩得太开心刹不住,找到具体的原因,以方便和老师的沟通。
03
私下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近期情况
同时结合在家中的表现,与老师商量相应的对策,共同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写在最后
其实,孩子的每一步的成长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比如:日本一位植物学家的孩子不认识某个植物,去问老师,可老师也不知道,然后请小朋友回家问爸爸。
第二天,孩子告诉老师:爸爸也不知道,还顺手把爸爸写的信给了老师(信中具体说明了这个植物的特性,并附言说老师来回答更为合适)。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这位家长的做法很高明,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支持老师,形成了家长和老师共同支持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最好的三角关系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
*声明:本文由幼师口袋原创,图片来在幼师口袋APP,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内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