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张爱玲八(一个漂亮女人的情史)
解密张爱玲八(一个漂亮女人的情史)读这篇小说的过程中,隐隐约约感觉到有《金瓶梅》的影子,就连霓喜的性格,也和潘金莲有相似之处,同样的漂亮,强悍,尖酸,泼辣。她们的美是具有强悍生命力的美,对男人具有魅惑性,但是又因为自身阶层的卑微和性格中的粗鄙与放荡,又让男人感到害怕和轻视,因而不会跟她们维系长久严肃的关系。「赛姆生太太是中国人。她的第三个丈夫是英国人,名唤汤姆生,但是他不准她使用他的姓氏,另赠了她这个相仿的名字。从生物学家的观点看来,赛姆生太太曾经结婚多次,可是从律师的观点看来,她始终未曾出嫁。」霓喜,一个漂亮的女人,14岁被人贩子卖给了香港的一个印度商人,从此开始了她周旋于男人之间的半生情史。在此期间,她跟3个男人同居,生了5个小孩,但始终没有正式结婚;被第三任「丈夫」抛弃后,她流落到最底层的生活,满心欢喜地以为又有一个男人看上了她时,结果那个男人中意的是她13岁的女儿,她终于觉得自己老了……小说的开头,调子就是阴阳怪气
文/李娜yuer
来源:与尔同消万古愁
《连环套》是张爱玲根据真实人物原型创作的中篇小说,1944年在《万象》杂志连载,遭到傅雷先生的严厉批判,也因此它是一部颇具争议的作品。
这部小说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呢?
霓喜,一个漂亮的女人,14岁被人贩子卖给了香港的一个印度商人,从此开始了她周旋于男人之间的半生情史。
在此期间,她跟3个男人同居,生了5个小孩,但始终没有正式结婚;被第三任「丈夫」抛弃后,她流落到最底层的生活,满心欢喜地以为又有一个男人看上了她时,结果那个男人中意的是她13岁的女儿,她终于觉得自己老了……
小说的开头,调子就是阴阳怪气,带有强烈讽刺性的:
「赛姆生太太是中国人。她的第三个丈夫是英国人,名唤汤姆生,但是他不准她使用他的姓氏,另赠了她这个相仿的名字。从生物学家的观点看来,赛姆生太太曾经结婚多次,可是从律师的观点看来,她始终未曾出嫁。」
读这篇小说的过程中,隐隐约约感觉到有《金瓶梅》的影子,就连霓喜的性格,也和潘金莲有相似之处,同样的漂亮,强悍,尖酸,泼辣。她们的美是具有强悍生命力的美,对男人具有魅惑性,但是又因为自身阶层的卑微和性格中的粗鄙与放荡,又让男人感到害怕和轻视,因而不会跟她们维系长久严肃的关系。
我们来分别看看霓喜的三段情史。
第一个男人,印度绸缎店老板雅赫雅。
刚出场,就能感觉到这是个精明悭吝的小商人。养母(人贩子)领着霓喜去找他,他在自己卧室里刮胡子,只朝她们轻轻地点点头,然后又大喇喇地走进自己的房间。
这漫不经心当然是装出来,好「杀价」。
雅赫雅当年不过30来岁,穿着挺括的西装,头上包着白纱巾,「也是个俊俏人物」。然而这样一个中产阶级体面商人,却不肯娶妻,而是买来14岁的女孩,也真是精刮精算。
看他怎么杀价的?霓喜已经是他看到的第7个女孩,其实一眼就相中了,却淡淡地打量一眼,说,「有砂眼的我不要」。人贩子想做生意,把霓喜一把抓过来,翻她的下眼睑,给雅赫雅看。
雅赫雅叉着腰冷笑,又说,「有湿气的我不要」,如此几个来回,把卖家的信心和耐心狠狠折损一番,成功地把价钱从220块杀到120块成交。
一般把钱财看得无比重的,多数是因为这钱来得不容易。像《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卖了自己的一生换来的家产,总疑心谁都是想来侵吞她的钱,最终变成了失心疯。
雅赫雅白手起家从印度到香港做生意,也很吃尽苦头才挣来这一间绸缎店,因此格外吝啬。可想而知,霓喜没有什么地位,不过是管家兼佣人,以及满足性欲的对象。连绸缎店的伙计,也不把霓喜放在眼里,不会称呼她老板娘,只含糊地用「楼上」二字来代表她。
霓喜唯一的指望,就是孩子。
从14岁到24岁,十年间,霓喜为雅赫雅生了一儿二女。雅赫雅也不是没有内心松动过,想过正式娶她做太太,可是终究因为霓喜的性格放荡和泼辣,而打消了这个念头,她不是宜家宜室的女人。
雅赫雅将霓喜赶出家门,主要的导火索是因为她跟别的男人调情。
这里面有个很有趣的角色,梅腊尼师太。梅腊尼师太是个修女,也是霓喜所谓的朋友,但她却是个非常势利眼和喜欢打小报告的市侩形象。
霓喜被赶出家门,就是因为梅腊尼在雅赫雅面前打小报告的结果。
第一段情史,十年姘居,给霓喜留下的是两个小孩,和雅赫雅每个月30块钱津贴——好笑的是,被无情地逐出家门,霓喜还抱着破镜重圆的幻想,她跑去修道院住,以为这样保住自己的名节,就可以换来雅赫雅的回心转意。
在修道院,霓喜迎来了她的第二个男人:窦尧芳。
窦尧芳是药材店同春堂的老板,他看上霓喜,源于她有次去同春堂买药,跟店里的伙计崔玉铭调情——那次调情带来的结果,是将她的家,从绸缎店的楼上,搬到了药材店的楼上。
窦尧芳对她一见钟情,又得知她被弃,于是把妻儿老小送回了乡下,托崔玉铭去说服她。
霓喜跟了窦尧芳,这一次依然是别无选择。
窦尧芳57岁,中国人,是个表面和善,实则奸猾的老狐狸。
一开始,霓喜觉得很开心,天地都变宽了似的,她穿金戴银地打扮起来,嫌弃修道院的尼僧们势利,不再跟他们来往。
渐渐地,她还有了自己天长地久的打算。
窦尧芳有个9岁的小儿子银官,留在身边,聘了先生教他读书记账。霓喜蓄意想把自己的女儿配给银官,将来好名正言顺继承家业。窦尧芳含糊着答应,其实暗地里早另做打算。
霓喜这样的女人,一旦得到了一点权力,就会展现出她刻薄毒辣的一面,她对佣人极尽讽刺与苛刻,逼得老佣人辞职,下人全部骂她「八辈子没用过佣人,也没见这样的施排!狂得通每个褶儿!」
霓喜在同春堂住了5年,又生了两个小孩。但是这样生命力旺盛的女人,是必须有个通道来排解自己多余的热情和精力,不然她们会在寂寞和倦怠里日渐枯萎。
于是,寂寞的霓喜又和崔玉铭好上了,暗地里还贴他钱,崔玉铭也是个眼皮子浅的小人,有了几个闲钱,就里里外外地打扮起来,「连小衫裤都换了绸的,尖鞋净袜,扎括得自与众人不同」。
这段情史最恐怖的地方在于,一个人的虚伪和狡诈可以到什么地步,窦尧芳临死,还把霓喜摆了一道,算是对她的「报复」——窦尧芳暗中给崔玉铭娶了老婆,又把分店盘给他,临终的时候却对霓喜情深义重交代后事,说得好像既成全了他们的情,又给了他们钱。
然而,窦尧芳刚去世,乡下的家眷们就赶紧来争夺家产。霓喜没有名分,什么也没捞着,只能带着4个小孩灰扑扑地离开,典了一只镯子才租下了一间房子住。
漂亮女人好像永远不会受困太久,很快恢复了单身的霓喜,就遇到了她的第三个男人:汤姆生。
汤姆生是英国人,工程师,住山顶豪宅。
霓喜这年31岁了,胖了一点,也因此更增添了几分韵致。即便家里4个小孩,生活又困窘,乱糟糟的一片……霓喜依然可以打扮光鲜,串门子交朋友。
和汤姆生的偶遇,就缘于霓喜去看她的干姐姐,这干姐姐在汤姆生家里做女佣。
英国人也是挺有意思的,表面上很绅士很客气,其实心里也是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女佣从他吩咐准备几道菜,就知道来的女朋友是不是第一次。第一次来的女朋友,用三道菜款待,再来嘛,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缩减到两道菜。
尽管知道男人的那点算计,霓喜这样的女人依然要全方位施展自己的魅力。她们热衷于调情的原因,可能也是除了美貌别无所长,所以就把这份美貌,发挥到它最大的价值——她们从自己的魅力里,得到某种安全感的确认。
霓喜跟汤姆生也生了一个小孩。有了身孕之后,汤姆生就不让霓喜去他山顶的豪宅了,怕被别人笑话,而是遮遮掩掩地跑到她家来看他。这个人物的心理,张爱玲描写得也是非常惊人——
「这回事,他思想起来也觉得羞惭,如果她是个女戏子,足尖舞明星,或是驰名的荡妇,那就不丢脸,公开也无妨,然而霓喜只是一个贫困的中国寡妇,拖着四个孩子,肚子里又怀着胎。她咬准这孩子是他的,要求他给她找房子搬家。把他们的关系固定化,是危险的拖累,而且也不见得比零嫖上算,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还是天天来看她。」
当然,霓喜是得意了一阵子的。汤姆生还是给她找了大房子,富丽堂皇的欧式家具,浮雕餐桌椅,丝绒沙发,织花窗帘里挂一层白蕾丝纱幕,连电话和台灯也穿着荷边叶的红纱裙子。五斗橱上是银盘,还有专门为外国人制造的地毯……
霓喜飘飘然了,以为这是汤姆生要娶她的信号。然后,最讽刺的结局来了,汤姆生休假回了英国,霓喜自然要在老朋友们面前炫耀一番她现在的优越生活,她带朋友们坐自己的私家汽车去九龙兜风,沉浸在「衣锦还乡」的荣耀里时,最可怕的一幕发生了——她的朋友从当天的报纸上读到汤姆生在英国结婚的消息。
霓喜的三段情史讲完了,她的人生是悲哀的,就像一环扣一环的连环套,她在套子里耗尽了青春年华,最终也就落得个苍凉结局。
不禁思索,这个所谓的「连环套」到底是什么呢?
这部小说里,两性关系的真相,被张爱玲无情辛辣地揭穿。一个底层漂亮女人想要靠美貌硬闯江湖,可能在年轻有姿色的时候,能够换来一点好处,可这好处终究也是没有尊严的,并且很容易烟消云散。
霓喜从来没有被男人平等地,认真地对待过,男人对她的态度,就像对一只用完了就无情丢弃的抹布,最悲哀的是,她从来没有谋过爱,她只是在谋生。
虽然《连环套》自创作的年代就备受争议,但我依然觉得是好看的,有着很高的文学和美学价值。
除了故事本身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我觉得这部小说还有三个看点:
第一,可以感受张爱玲的讽刺手法。
整部小说里充满了讽刺,那些生活的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随手拎出一段,都会叫人叹为观止,就不具体举例了。另外,被傅雷批评为模仿旧式小说的写法,张爱玲在散文《自己的文章》里也做过解释,我是认同的。这种刻意仿古的写法,确实营造了一种影影绰绰的,悠远的意境。
第二,可以观摩殖民地的风情画卷。
这部小说写于1944年,故事的设定在香港,故事的主要人物有中国人,印度人,英国人。我们在对于市井和日常的描写里,可以观摩一下当时殖民地风情,东方和西方的碰撞交接,旧式和现代的激烈摩擦,都是很有趣的。
第三,可以窥探西方人对东方的态度。
这部小说里,有好几类外国人,他们来东方开拓市场,展开贸易,工作和旅居,他们对于东方的态度是值得玩味的。比如英国工程师对霓喜的形容是,「有一种中国点心,一咬一口汤的,你就是那样」,这种形容的背后是什么心理呢?细细琢磨,很有意思。
ps,《连环套》全文收录于张爱玲小说集《倾城之恋》。
解读张爱玲系列:
《金锁记》:一个女人的疯狂史
《倾城之恋》:男人才追求真爱,女人只想搞钱
《红玫瑰与白玫瑰》:其实哪种女人都不好惹
《第一炉香》:有欲望、仇恨、自欺,唯独没有爱情
...END
本期作者:李娜,一个疯狂又理性的水瓶座少女。轻度古怪,中度文艺,重度八卦爱好者。新书《愿你野蛮生长,最终闪闪发光》热卖中,与尔同消万古愁(shovidn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