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山水林湖矿山资源如何保障(晋华宫矿昔日黑色矿山)
未来山水林湖矿山资源如何保障(晋华宫矿昔日黑色矿山)镇馆之宝“煤精”这里的镇馆之宝——“煤精”,是一款已经成煤的硅化木,通体黝黑,纹理清晰,可清晰地看到原本植物的鳞片和脉络。这是我国井下矿工开采的体积最大、发热量最高的一块大煤。矿工照片墙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煤炭博物馆,位于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中心位置,建筑造型来源于煤块、煤粒、煤矸石的组合,为深蓝色矿物晶体的形状,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东西长108米,南北长45米。煤炭博物馆
在山西省大同市西十余公里处,有一座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与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隔河相望。依靠悠久的采煤历史文化和煤层地质奇观,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获得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煤矿安全教育基地等一系列荣誉,并入选首批国家矿山公园名录。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云冈镇,占地面积32.9万平方米,包括煤炭博物馆、井下探秘游、石头村、晋阳谭、仰佛台、工业遗址展示区、棚户区遗址等七大景区。
公园内,有披上“绿衣裳”的矸石山,有以煤炭为造型的博物馆,有中国第一、亚洲唯一的“井下探秘游”项目,还有生态各异的矿工照片组成的照片墙……
矿工照片墙
煤炭博物馆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煤炭博物馆,位于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中心位置,建筑造型来源于煤块、煤粒、煤矸石的组合,为深蓝色矿物晶体的形状,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东西长108米,南北长45米。
煤炭博物馆
这里的镇馆之宝——“煤精”,是一款已经成煤的硅化木,通体黝黑,纹理清晰,可清晰地看到原本植物的鳞片和脉络。这是我国井下矿工开采的体积最大、发热量最高的一块大煤。
镇馆之宝“煤精”
煤炭博物馆整体设计以“自然和谐、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煤矿、地质、资源、人类、和谐”为展示主线,建有煤的形成、煤的开采、煤的利用、煤文化等展区。在这里,游客可以纵览地质演化的轨迹,领略煤炭文华的博大精深,感受煤炭工业的波澜壮阔。
“井下探秘游”公园内有中国第一、亚洲唯一的“井下探秘游”项目,游客可以参加井下探秘游,真实地了解1.4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煤炭形成的历史知识,体验从原始采煤到现代采煤的历史演变,感受煤炭工人的井下生活。
“井下探秘游”
2003年,晋华宫矿独辟蹊径,在井下300米深处,利用开采完的工作面设计开发了集知识性、观赏性、科普性于一体的特色工业旅游项目——煤矿“井下探秘游”。之后,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将原有的“井下探秘游”与地面工业遗址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煤炭工业景点。
“井下探秘游”内的煤炭生产流程展示
井下分为特种设备展示区、矸石展示区、地质展示区、历史展示区、化石展示区、古代采煤展示区、近代采煤展示区、回风通道8个展区,游客可近距离了解煤炭生产的流程。
砍掉一棵“摇钱树”,换取可持续发展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所在的晋华宫矿是同煤集团主力生产矿井,成立于1956年,煤炭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曾为国家的煤炭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内景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是我国首批28个国家矿山公园之一,2010年正式开工建设。为了建设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同煤集团关闭了核定年产120万吨的南山井。
砍掉了一棵“摇钱树”,换取可持续发展。
从前灰尘满天、污水横流的矸石山,已经变成一座绿色生态花果山。同煤还对采煤留下的矿井水、棚户区进行专门治理,形成了四季皆宜的生态型水域景观。原来居住在矿区的1100户棚户居民,也早已全部拆迁搬进新居。
棚户区遗址
这是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的创造性尝试;
这是资源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动范例;
这是一座饱含民族煤炭工业底蕴的文化创意园;
这还是一座极具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质科考园。
昔日黑色矿山,变身美丽公园,传统煤炭开采与现代旅游产业结合,老矿山走出了一条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责编 王宇
来源 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