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走姿(第七节:仡佬族的美丽--田家寨)
仡佬族走姿(第七节:仡佬族的美丽--田家寨)Weibo:hey加油娜从穷游到月薪2W 女汉纸@武隆秘境探险记(总记)——《哭嫁》第一次知道“哭嫁”,是看印象武隆的演出。数千人坐在偌大的山间剧场。刚开始还热闹欢笑,一到哭嫁,四周的女观众们都眼含热泪抽泣。我自己也是哭得恨纸不够用!(原谅我读书少,第一次看歌词时··没读懂“移干就湿”是神马意思···%>_<% 我决定去买两斤知音……补补脑。)
月亮弯弯照华堂,女儿开言叫爹娘。
父母养儿空指望,如似南柯梦一场。
一尺五寸把儿养,移干就湿苦非常。
劳心费力成虚恍,枉自爹娘苦一场。
——《哭嫁》
第一次知道“哭嫁”,是看印象武隆的演出。数千人坐在偌大的山间剧场。刚开始还热闹欢笑,一到哭嫁,四周的女观众们都眼含热泪抽泣。我自己也是哭得恨纸不够用!
(原谅我读书少,第一次看歌词时··没读懂“移干就湿”是神马意思···%>_<% 我决定去买两斤知音……补补脑。)
从穷游到月薪2W 女汉纸@武隆秘境探险记(总记)
Weibo:hey加油娜
“哭嫁“是仡佬族的婚俗传统。在武隆县浩口村就有一处仡佬族村落,名:田家寨。王哥说今天要去的就是这里。
天下着濛濛细雨,山路的能见度极低。王哥只能慢慢地行驶。
“前面就是浩口村了!“王哥指着远方的山坳说。
远远望去,浩口村如同笼罩在“仙气”中。一团团云懒散地在它四周游荡。
仡佬族美丽的服装
田家寨四面环山,十几户人家依山而居,这里山峦起伏,郁郁葱葱。田家寨仡佬族同胞的祖先,原居住于贵州黔北高原一带,明末清初时,被当作“蛮子”遭受官府追赶出来,历经躲杀、苦难后才逐渐在此安定落业,重建家园。
一进寨子便被满院的色彩所吸引。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串儿,绿油油的柚子树。一副秋收的热闹场景。
老奶奶在屋前苞玉米,我加入她们。
“以前我们都要做蜡染,我们仡佬族的蜡染黑好看哦!”奶奶笑着对我说。
明代时仡佬族女人们便已掌握了以丝麻、棉线按不同比例配合在一起纺织的混纺技术。在清代逐渐出现了专业染坊和染技高超的染技师。当时已掌握了用棉、丝、麻、毛等不同织物配料方法和数十种染水的调制方法。而且掌握了如何依据染水色度,确定染布量等技巧。
听着老奶奶讲着她们曾经的故事,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在院子里,搬长小凳子,一边听着竹林里风穿过的声音,一边听老人们讲着他们的故事。
“以前我们的长辈也喜欢给我们讲仡佬族的故事和历史,但那个时候我们小,都不喜欢听,现在想听都听不到了哦!”老奶奶一 边说着一边叹气。
每位长者都是族群(民族/家族)历史的活百科,族群的故事靠着本族人的口口相传一点点累积传承。年幼的我们总是拒绝听那些老掉牙的故事,但当我们长大,想追溯是什么造就了而今的我们时,那些故事和历史就与逝去的长者们一起被掩埋在泥土尘埃里。
仡佬族房屋木椽陶瓦,木柱凉廊。翘角屋檐显得别致典雅。房屋一角为吊脚楼,楼下是一片竹林。
因为离市集较远,他们的三餐饮食均为自给自足。
自家种的南瓜,自家养的猪,山间接的矿泉水,林间拾的柴火,大大的铁锅和蒸饭的木桶。
若和我一般大的朋友们,看见农家灶台也会唤起童年记忆吧:每次回老家,最喜欢大人们把玉米红薯放在灶里,然后我们趴在灶前睁大眼睛等待它们烤熟。
大姐(房屋主人)给我们准备了“天然绿色餐”。从不吃肥肉的我居然连吃了好几块!老腊肉肥而不腻,入口即是一阵香气四溢。
“都是我们自家养的猪,没喂过肥料的!”大姐招呼我们多吃~~
油茶是仡佬族的一大特色,它与西藏的酥油茶完全不一样。山间野茶用油煎炒后加水煮沸,晾干后用木瓢背反复揉成浆状,称“茶羹”,再加油煎羹,添水煮沸,加鸡蛋、盐,花椒调味。油茶被仡佬族视为待客佳品。
“我们酿的梅子酒也很好喝!你们喝点嘛!”大姐一边说着,一边起身给我们打酒。
因为我从来不喝酒,只呡了一下口。
寨子后山上的杨梅,泡入白酒中,时间一长,杨梅果酒色泽红润泛光。酒散发浓浓的酸甜气味,入口后更是馥郁清香,分外的甘甜清冽,无剌人刮喉之感。
“之前重庆市里过来耍的客人很喜欢喝我家这个酒,吃晚饭的时候喝了好多,然后半夜起来 又打了些来喝!”大姐一边帮我们倒酒一边说。
因为田家寨打造仡佬族旅游村,时常有重庆游客来这里玩。厌倦了城市喧嚣的他们,只有回到最原始的地方才能好好宣泄一番吧!偶尔来个杨梅酒买醉,也是个不错的忘忧方式!
吃完午饭,大姐热情地给我们摘柚子吃。雨水淋过的柚子还滴着水珠,晶莹剔透~~柚子树没有打理,任其生长,居然也能硕果累累。
“平时都自己留着吃,我们也吃不完!来人来客大家喜欢吃摘就是了!”见我们不好意思摘,大姐乐呵呵的说着。
第七节:仡佬族的美丽——田家寨【女汉纸武隆秘境探险记(未完待续连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