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园5号门票价格:地铁1号线带火园博园
园博园5号门票价格:地铁1号线带火园博园因为有老人和孩子 赵芳没有选择步行在园区内浏览 也没有选择自行车。“我们就直接去了观光车那里 一个人花了20块钱。我以为观光车到一个景点后 司机会停车 然后介绍一下景点 或者是推荐一下去哪玩。”赵芳说 但园博园的观光车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到了济南园 车上一个老太太要求停车 司机才把车停下 我们下去逛了逛。”赵芳说 他们只是匆匆跟车逛了一圈 体验非常差。令她感到“不爽”的 不仅是缺少花草 还有管理的缺失。自今年4月1日济南正式开通地铁后 极大地带动了周边景点 特别是济南园博园 游客量有较大提升。五一小长假首日截至11:30 入园人次就达到了17645 “预计今天的入园人次能达到3万左右。”园博园相关负责人说。的确 园博园西门距地铁线站点仅约200米 加之门票免费 这里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不过 记者也发现 目前景区内部分配套设施无法与强大的客流形成有效配比。“看到关于地铁线开通的报道 我在清
春风和煦 阳光正好。五一小长假首日 因地铁开通而再添新便利的济南园博园 吸引了更多游客。然而 有不少市民反映 虽然公园已经免费了 但是卫生、环境等软硬件设施还有所欠缺 希望得到改进。
共享单车被随意地丢弃在一旁 无人管理。记者袁野摄
水里漂着死鱼。记者董昊骞摄
花草较少 体验感有待提高
自今年4月1日济南正式开通地铁后 极大地带动了周边景点 特别是济南园博园 游客量有较大提升。五一小长假首日截至11:30 入园人次就达到了17645 “预计今天的入园人次能达到3万左右。”园博园相关负责人说。
的确 园博园西门距地铁线站点仅约200米 加之门票免费 这里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不过 记者也发现 目前景区内部分配套设施无法与强大的客流形成有效配比。
“看到关于地铁线开通的报道 我在清明节后带着老人、孩子到园博园玩了一次 但是很失望。”家住奥体西路的赵芳(化名)坦言 自己之前没有去过园博园 谁知 本应百花齐放的4月 园博园里却没有见到那么多色彩。“很少有花。”她说 同事问园博园有什么好玩的 她竟没想到可以推荐的。
令她感到“不爽”的 不仅是缺少花草 还有管理的缺失。
因为有老人和孩子 赵芳没有选择步行在园区内浏览 也没有选择自行车。“我们就直接去了观光车那里 一个人花了20块钱。我以为观光车到一个景点后 司机会停车 然后介绍一下景点 或者是推荐一下去哪玩。”赵芳说 但园博园的观光车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到了济南园 车上一个老太太要求停车 司机才把车停下 我们下去逛了逛。”赵芳说 他们只是匆匆跟车逛了一圈 体验非常差。
市民反映可玩的东西不多
劳动节当天 记者乘坐地铁一号线前往园博园一探究竟。
“几年前来过一次 那时候园博园还要门票 里面的花很多。”1日上午 家住南辛庄的宋女士和老伴儿来到园博园 她感觉虽然园区不收门票了 但明显不如前些年漂亮了。“毕竟是叫‘园博园’ 好歹也应该有点东西 而不应该是一座空旷的大园子 现在光剩做买卖的了。”宋女士认为 园区内商业化严重。
她的话引起了周边游客的同感 “游乐设施是单独圈起来收费的 成人100多元 小孩60元。”带着孩子前来游玩的王女士说 游乐设施分为两种 其中水上乐园的通票收费标准为成人110元 儿童60元;陆地乐园通票收费标准为成人120元 儿童60元。“其实我们也没法把所有项目都玩过来 还不如按项目收费。”王女士说。
记者也在现场看到 面积广大的园博园卫生、管理状况确实无法与强大的客流形成有效配比。地上的垃圾较多、垃圾桶的口向外翻着、湖边有死鱼、还有一辆旧的ofo共享单车停在湖边的草丛里……
“可玩性不是很高。”当天中午 园博园西门门口 一位阿姨游玩后准备返程时表示 园区面积确实很大 但可玩的东西并不多。
当天 记者乘坐观光车进行了体验。同车的李先生一直在向周围的游客吐槽 “到哪个景点 司机也说不清楚 问他什么都不知道 说自己是大学生来兼职的。”而后面车的司机一直在按喇叭 哪怕前面的车给她让路 对方也不超车 仍在按喇叭。“几秒钟就按一次 让人心烦意乱 满车的人都回头看她 没什么用。”李先生对于当天的游玩体验感受只有一个字“差”!
国庆时将会栽培更多花草
对于游客反映的问题 记者向园博园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反映。
“为了应对小长假游客高峰期 在保卫、环保方面我们都进行了加强。”她说 假期景区会多安排人员到游客密集处工作 但是人流量的激增 加之部分游客乱丢乱放的不文明行为 确实会导致环境有所下降 工作人员有些忙不过来。
对于ofo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在湖边草丛的事情 这名工作人员表示 共享单车是不允许进入园区的 门口都张贴有提示。“您所反映的问题 我们都会转给相关部门改正。”
缺少花草的问题 她表示 今年国庆时 园区将会种植大批花草 正门进门的那一片两边已经翻出地来了 准备等国庆节大批量种植。所以 国庆时将会在园博园看到更多栽培的花草。
(生活日报 记者董昊骞 袁野)